当前位置: 首页
>特别关注>2021年第十五期
推动山区26县“新跨越”

2021-08-15 11:40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叶慧

今日浙江记者  叶 慧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作出了山海协作的重大决策,并纳入“八八战略”。多年来,浙江一以贯之深入实施山海协作工程,推动我省成为区域发展最为协调的省份之一。“十四五”开局,浙江将“重棋”落在山区26县,以真金白银的大投入、集成精准的大政策、系统重塑的大变革,努力推动山区迈向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

今年上半年,浙江山区26县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4.3%、16.6%,高出全省平均水平0.4个、0.8个百分点。


网易联合创新中心落户遂昌县天工之城

 

“飞地”建设提质增速

 

“飞地”建设是浙江山海协作的一项创举。为破解山区县谋划开发区时遇到的土地资源“小而散”问题,省委、省政府出台意见,支持山区26县到省内发达地区投资建设产业、科创、消薄三类“飞地”,为山区发展注入持久的强劲动力。

浙江以规划编制为引领,高标准谋划一张发展蓝图,在已建14个“飞地”基础上,再规划选址28个“产业飞地”,实现26县共建平台全覆盖。

位于杭州市余杭区的衢州海创园,是杭衢两地深度融合成功打造的“产业飞地”。依托衢州海创园,衢州吸引了一批高科技人才和团队,他们工作生活在杭州,把高质量项目转化落地在衢州。据悉,衢州海创园一期入驻了37家企业,其中数字经济类企业就有20家。“飞地”成为衢州接收杭州高端要素辐射的前沿阵地。

丽水市在宁波杭州湾新区建工业园区;莲都区在义乌金融商务区建设莲都大厦;萧山区与龙泉市共建“萧龙科创园”,庆元县与嘉善县签订科创飞地协议……可以预见,这一个个“科创飞地”将成为丽水高端人才引进、产业升级和产业孵化的桥头堡。

目前,浙江有山海协作“飞地”园区42个,其中30个“消薄飞地”带动26县2500多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实现增收,实现返利2亿多元。

“山区县到省内沿海地区建‘飞地’,可以‘借船出海、借梯登高’,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孟刚表示,浙江将持续深化山海协作产业园建设,努力把山海协作打造成为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标志性工程。

 

“一县一策”精准发力

    

山区不是包袱,而是发展的希望所在。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新征程上,浙江提出,要为山区26县发展构筑新优势、打造新形态,为每个县量身定制发展方案和政策工具箱,通过“一县一策”,走出厚植特色放大特色的快速裂变之路。

今年年初,省发展改革委等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山区26县特色生态产业平台提升发展的指导意见》,并指导26县编制实施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省农业农村厅构建“一县一团”帮扶新机制,每个山区县确定一个帮扶团组,每个团组要帮助结对县谋划打造强县富民的“金名片”,在5年间至少筹集1亿元资金支持结对县发展。

与此同时,省政府还单独为山区县定制一套发展指标体系,将指引26县因地制宜找到自己的创新发展目标。这套指标包括有效投资、产业升级、财政收入、居民就业和增收等多个维度。其中一个较为重要的指标是,到2025年,26县要在发展特色产业上拿出成效,每个县都要形成自己的特色产业平台,谋划一个百亿级产值的特色生态主导产业。

目标明确、政策优惠、帮扶到位,山区县迎来借梯登高、乘势而上的新契机,26县纷纷表示,要坚定信心、跨山统筹、产业自强,走出山区发展蝶变之路。

找准切入点,挖掘潜力点,遂昌县在探索中迈出关键一步。当地的“天工之城”以生态环境为优势,借助数字经济突破时空限制的特点,开辟出面向杭州、上海等城市龙头企业、领军企业的“第二空间”,并在阿里巴巴、海康威视等大企业的带动下,吸引约500家相关企业入驻,落地“天工之城”的民间投资超14亿元。今年上半年,遂昌县GDP增长18.9%,增速位列山区26县前列。

衢州市争分夺秒抢占万亿级产业赛道——电动汽车锂电池相关产业,将其作为大力培育发展的新兴产业。7月18日,浙江时代锂电材料国际产业合作园在衢州智造新城开工。该项目规划布局新能源锂电材料、电池级硫酸镍、新型动力电池等七大板块。

仙居县也在持续探索产业提升之路:在医药化工产业基础上,切入医疗器械产业。如今,大山里正崛起一个医疗器械重镇,集聚了以高端医疗设备和辅材为主的二类及以上医疗器械项目44个,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

“一县一策”“一县一业”,山区26县正深入挖掘和提升山区独特价值,打造一批标志性的县域现代化产业集群,努力扩大财政税源,促进百姓就业增收。

 

公共服务提质扩面  

 

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城乡差距明显,是山区26县普遍面临的问题,这也成为山区县引不进高端人才、留不住优秀人才的原因之一。

对此,浙江实施公共服务提质扩面行动,突出标准化和优质化,加快推进交通、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优质资源向山区26县下沉倾斜,加快缩小公共服务差距,补齐山区公共服务布局短板、质量短板。

台风“烟花”刚过,景文高速迅速复工。建成后,浙西南地区将新增一条直通福建的快速路。6月25日金台铁路正式通车,结束了仙居不通铁路的历史,加快了当地融杭发展的步伐。围绕山区26县发展,浙江持续加大山区县的交通投入,杭衢铁路、文泰高速、衢宁铁路的建成,将山区的“区位劣势”变为“优势潜力”。

在教育、卫生领域,一个个教育共同体、医共体走进26县,开展“组团式”帮扶,分层分类推进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精准下沉。如今,26县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8所省属高校与衢州学院、丽水学院展开合作;省级优质医疗资源对26县结对全覆盖,17个县县域就诊率超过90%。

实质性的人才培养与文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宁波江北区与丽水莲都区合作,重点培养“学历+技能+创业+文明素养”的农民大学生,实施“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育计划”“农业农村后备人才培养工程”,定期定向培养基层农业农村人才。

2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20分钟交通可乘圈、30分钟文化服务圈,城乡居民同质饮水……在省直部门和结对县的帮助下,山区26县正紧跟步伐,努力缩小公共服务差距,稳步提升民生福祉,与全省同步实现高水平全面小康,踏上奔向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