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生态文明
构建高品质幸福河湖网

2022-05-31 15:17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蔡麒麟

蔡麒麟

 

浙江,河流纵横,水网密布,总长13万余公里的清清河道,犹如巨大的叶脉在大地上伸展。近年来,浙江按照构建高品质幸福河湖网的要求,以水安全提升、水生态保护、水宜居便民、水文化引领、水经济助推、水管理提升六大建设任务为重点,全面推进中小河流和农村水系治理,交出了一份中小河流系统治理的优异答卷。


丽水青田千峡湖


长远谋划     高位推动

  

座座青山,湾湾碧水,既是“画卷”,也是“答卷”。

2003年,面对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等“成长的烦恼”,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亲自谋划了“八八战略”,指出“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

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2003年,浙江率先启动了以“水清、流畅、岸绿、景美”为目标的万里清水河道建设,并纳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从此,浙江的河湖治理在重点保障“大江大河”的同时,也将目光投注到了综合治理“门前小溪”,不单重点关注防洪保安,还兼顾生态与绿色发展。

2009年以来,浙江抓住水利部、财政部推行中小河流治理的重要机遇,推进河流系统治理,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省级层面制定五年规划,“十二五”期间重点解决防洪薄弱短板问题,“十三五”期间统筹谋划推进水岸同治、综合治理。地方层面编制100余条流域治理规划,按照整流域规划、整河流治理,分阶段分年度完成中小河流整治任务。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浙江治理河流的不竭动力。2018年以来,浙江中小河流治理连续4年入选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建设同时纳入省民生实事、大花园建设、乡村振兴、“五水共治”等政府重点工作考核。

2021年4月,省水利厅、省发改委印发《浙江省中小河流治理“十四五”规划》,按照“美丽河湖+”理念,全面织就一张有浙北诗画江南水乡、浙东魅力滨海水城、浙西南秀丽河川公园、浙中锦绣生态廊道、海岛风情花园等“五片”浙江韵味的河湖水系网。

截至2021年底,全省累计治理中小流域100余条、5000公里,完成投资300亿元,2600个村直接受益。

 

生态优先     系统治理

  

万里碧水,奔腾不息。枕水人家,诗画江南。初夏的浙江大地上,一片生机盎然。

徜徉在松阴溪畔,沿岸的碧水青山宛如画卷。画卷之上,人与自然日趋和谐。“以前治理河湖都用钢筋混凝土,现在用的都是乡土材料,既保护生态,又美化了景观。”松阳县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防止松阴溪出现“渠化”,堤防建设过程中尽量采用当地天然块石、卵石等材料,天然材料应用长度占比达到90%以上。同时,通过抛石基础护脚,在抛石间隙填种水生植物绿化等一系列治理,松阴溪最大限度保留了原河道平面形式,减少了人为痕迹,营造更好的水生态环境,吸引了素有“鸟类大熊猫”之称的中华秋沙鸭、白鹤等国家保护鸟类前来栖息繁衍。

马金溪发源于开化县齐溪镇,为钱塘江的源头。2016年,当地启动马金溪流域治理工程,历时6年,治理河道81.6公里,成功打造了“百里黄金水岸带”,入选第十八批国家水利风景区。与原来河道工程的“零敲碎打”“各自为战”不同,马金溪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遵循“因地制宜、系统治理、水岸同治”三个原则,在保障河流的防汛灌溉等功能以外,更加注重河流的生态涵养功能、产业带动功能、文化彰显功能。

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马金溪治理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理念和方法。在规划层面,坚持“多规合一”。精心布局流域空间,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系统治理,将钱塘江源头、龙顶茶、民俗文化等充分融入水文化之中,保护河流自然形态。在实施层面,坚持水岸同治。“固堤+绿岸+慢道+亲水”同步推进,统筹治理水土流失21万亩,关停整改污染企业和养殖场1145家,全流域禁养、禁采、禁渔、禁倒制度,农村污水截污纳管全覆盖。

通过建设“人鱼和谐”秀美河道,沿河20余个滨水广场串珠成线,500余家农家乐辐射扩散,百里黄金水岸呈“倍增”效应。2021年,马金溪百里黄金水岸年接待游客580万人次,营业收入超35亿元。  

 

全民护水    共建共享

  

每一条河流都有自己的生命,每一位河长,都是守护河流生命的责任人。

“十三五”期间,浙江率先出台全国第一部河长制地方法规、率先推行“湖长制”、率先建立全国首家省级“河长学院”,让河长体系运转更高效、效能发挥更充分。明确规范,严格考核,让责任真正落实、制度真正落地。

除行政力量外,浙江还注重调动社会力量,推动全民共治共建。

2020年,浙江“公众护水绿水币”上线三个月,就吸引了60万人注册参与,为河湖管理注入了新的活力。各地出台的“治水公约”实现村规民约、社区公约全覆盖,一大批“蓝马甲”“河小二”“河小青”等民间组织开展护水行动,一系列举措掀起全民护水热潮。湖州南浔区采用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20余亿元推进“百漾千河”建设;宁海县盘活水利资产约70亿元,组建水投公司,为水利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青田县已完成15个村的农村河道使用经营权抵押贷款,并累计获得2000万元“河权贷”授信。

“原来家门口的小溪可以摸鱼、摸虾,还可以摸螃蟹,记忆里的河流又回来了。”如今,良好的河湖生态环境已成为浙江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和最具潜力的城乡绿色发展增长极,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正逐步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经济优势。

在平阳,九叠河交错于碧绿的水田之间,湿地公园游客络绎不绝,鳌江北岸“陆家嘴”金融商务中心拔地而起,成为城市的又一张金名片。

在衢江,全流域综合治理让上山溪、下山溪实现了生态大变样、产业大转移,沿线农民年人均收入增加4200元,全年累计增收超4亿元,造就了浙西秀丽河川公园代表工程。

在德清,十字港水系综合治理工程正在书写田园牧歌式的诗意生活,带动首个全省现代水利示范区落户洛舍漾畔,流转的古桥文化、西施范蠡传说变成了总投资5.8亿元的“蠡山水样年华古婚俗文化艺术园”项目,推动新兴业态生根发展。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