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生态文明
为“两个先行”积蓄蓝色生态能量

2022-07-15 10:27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郭媛媛

郭媛媛

 

浙江海洋资源丰富,海岛众多,海岸线长度全国第一,所属海域是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近日,浙江生成全国首份“海洋生态体检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浙江海洋生境总体良好,自然岸线保有率较好,生态整体安全风险较低。

青山绿水、碧海蓝天的“生态健康”报告背后,是浙江多年来在海洋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上持续发力,为全省“两个先行”积蓄蓝色生态能量。


温州洞头海上花园

  

一脚迈进“蓝湾时代”

  

今年4月,国家生态环境部推出“走近美丽海湾”活动,推广展示了一批美丽海湾典型案例,温州洞头诸湾跻身其中。

近年来,洞头诸湾通过陆海统筹,全面完成入海排污口规范化整治,让海“清”起来;开展“退养还海”“退人还岛”,保护修复并举,让湾“靓”起来;落实“区、镇、村”三级责任,实行湾滩管理社会化、常态保洁机制,让滩“美”起来;艺术化改造古渔村,打造民宿集聚村落,让百姓“富”起来……

这只是浙江蓝湾整治成果的一个缩影。自2016年浙江启动“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曾经脏乱差的沿海岸线环境便快速得到改变,直接惠及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成长”。2019年5月,由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组织的2019年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项目竞争性评审会议中,来自辽宁、山东、上海、浙江等全国各省市的20家参选单位,经过激烈竞争,温州市洞头区蓝色海湾整治项目成功突围,争取项目资金2.26亿元。洞头区也由此成果全国唯一一个连续两次获得中央蓝色海湾整治项目奖励支持的区(县)。

除了洞头,“蓝湾整治”在浙江其他沿海县市区“开花结果”。2021年,投资约1.76亿元的宁波蓝色海湾整治行动—花岙岛生态岛礁建设工程通过验收。该工程通过岛体整治修复、生态旅游和宜居海岛建设、珍稀濒危和特有物种及生境保护、海岛监视监测站点建设、海岛生态环境本底调查等内容,有效实施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海岛生态修复,促进了海岛生态系统保护和宜居海岛建设,提升了典型岛礁生态环境监视监测能力,逐步实现了“美丽海岛、生态岛礁、绿色海岸”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2021年7月,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开幕,这是中国创办最早,经国家批准的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高端峰会。峰会上,浙江蓝湾整治经验被树为全国典型,生态护海工作再一次全国闻名。

  

聚力守护“天然基因库”

  

作为全国岛屿最多的省份,浙江拥有成员众多的“保护区家族”,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是海洋野生动植物的生存“宝地”,有着不可多得的海洋“天然基因库”。多年来,浙江积极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990年,浙江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成立。多年来,该保护区按照相关要求,严厉打击破坏当地海洋生态环境的违规违法行为,严禁外来船只在南麂列岛保护区内开展违规捕捞,严格管理海岛旅游和岛上居民的生产生活,当地海洋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

2005年,浙江省温州市西门岛获批我国首个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此后,浙江省以海洋生态保护区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海洋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

2008年,渔山列岛国家级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获批成立,主要保护丰富的海洋资源和独特的列岛海蚀地貌等。

2019年,浙江省政府批复同意建立舟山市东部省级海洋特别保护区、温州龙湾省级海洋特别保护区。批复明确,舟山市东部省级海洋特别保护区总面积为16.89万公顷,其中重点保护区面积4.35万公顷;温州龙湾省级海洋特别保护区总面积为2294.82公顷,其中重点保护区面积733.54公顷。

红树林是“天然基因库”的一员,具有重要的生态恢复功能,被称为“海岸卫士”。在浙江,红树林有着几十年的栽种历史。2020年,浙江省相关部门编制的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通过专家评审。按照方案,未来5年,浙江将新营建红树林200余公顷,保护修复提升现有红树林,在改善沿海人居环境、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保育海域生态系统、提高滨海湿地生态功能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穿过数据,走入自然,生动的景象便展现眼前:温州树排沙的红树林在优良的生态环境中生长,运气好的话,可以在树排沙上观测到世界濒危物种黑脸琵鹭;五峙山岛省级海岛鸟类自然保护区里,可以静候世界极危物种中华凤头燕鸥、世界易危物种黄嘴白鹭等稀缺鸟类“贵客”出现……

  

创新发力“保护新空间”

  

去年,浙江编制完成全国首个省级海洋生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在全省印发试行。该指标体系是浙江海洋生态预警监测评价工作的新探索和新实践,围绕海洋资源管控需求,设立了有别于环境监测指标的3大类20项生态监测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生境状况、资源状况和风险状况3个目标层,并分别罗列了详细而具体的评价方法。如生境指标包含溶解氧饱和度指数、酸碱度指数、富营养化指数、滨海植被覆盖率指数和无居民海岛植被覆盖率指数等,每一个指数包含了指标定义、计算方法、数据来源及应用和评价标准。

这个全国首创的海洋生态预警工作机制,是监督管理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和技术保障,对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有着非凡的意义。持续准确的海洋监测评价好比是给海洋生态系统做“体检”,可以及时发现海洋的“生病前兆”,并通过可靠的数据分析发出预警,从而为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基本依据。

通过近一年的监测评价,全省及各沿海县(市、区)的海洋生态家底、资源禀赋和风险水平已基本清晰,由此生成了全国首份海洋生态“体检报告单”。此次评价共发现10大类95个海洋生态问题,均列出问题清单,并按照“一县一策”提出针对性对策107条,逐项落实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

海洋生态预警及保护之路“阻且长”,但浙江迈出的脚步却愈加铿锵。2021年,浙江已将重点港湾海洋微塑料监测纳入海洋生态预警监测的常规化业务工作,通过开展水体、沉积物和生物体微塑料监测,掌握重点海湾微塑料的分布及其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为全省资源管控和微塑料防治奠定基础。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