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城市像海绵般“呼吸吐纳” |
|||
|
|||
朱智翔 龚 舜 方利军 今年入汛以来,从南到北的强降雨天气,导致我国多个城市出现严重积水。得益于“海绵城市”建设,衢州市破解了积水难题。通过高标准强化系统设计、高质量实施工程项目、高水平落实统筹管控,该市构建起“海绵城市”的本底基础,让整座城市像海绵般“呼吸吐纳”。 前不久,衢州市在2023年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竞争性评审中脱颖而出,成功跻身“十四五”全国第三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行列,也是该批浙江省唯一入选的城市。 衢州市区 ●高标准强化系统设计 衢州地处金衢盆地、地形平坦,汛期容易积水,曾陷入“一场暴雨一片海”的困局。为此,当地一直在与洪水斗智斗勇,寻求破解之道,最终将突破点锁定于建设“海绵城市”。 “由钢筋、混凝土包裹的城市失去了‘呼吸’能力,下水管道成了为雨水预留的唯一去路,在暴雨面前不堪重负。人们渐渐意识到,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是脱离‘城市看海’的正道。”衢州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2015年,衢州正式启动“海绵城市”建设,一年后入选首批省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所辖6个县(市、区)全部被评为省级“海绵城市”建设优秀或重点县(市、区)。 2021年,衢州又接连印发实施了《衢州市“海绵城市”建设“十四五”计划》《衢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计划修编(2021—2035)》,从流域层面、城市层面、社区和设施体系层面,系统设计推进 “海绵城市”建设。 其中,在流域层面,锚定“山环城、水润城、绿融城”的大海绵格局,结合已有150余座大中小型水库,打造50年一遇防洪闭合圈,构建钱塘江上游“上蓄下挡、蓄泄兼筹、分级设防、保弃有序”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 在城市层面,重点建设高铁新城示范区、南孔历史文化示范区、产城共生示范区、衢江城市更新示范区等4个示范区。 在社区和设施层面,以河湖湿地分流和调蓄操纵为重点、以源头下渗为保障、以管网末端速排为辅助,优化城市排涝体系,提升雨水渗蓄和净化能力。 此外,衢州市还从地方立法层面为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国家示范建设提供法规保障,计划在2025年前完成《衢州市海绵城市建设治理条例》立法工作。 ●高质量实施工程项目 “过去,南湖、县学塘、建乙塘等多个湖塘都是独立的,现在,结合‘海绵城市’建设,衢州将城区范围内河水系连成了一体。”衢州市市政公用管理服务中心水系管理科科长王昕峰介绍说。 内河水系联通工程是衢州“海绵城市”建设示范项目之一。近年来,衢州市高度重视城市治涝工作,系统实施了易积水点整治、给排水管网改造、“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截污纳管治理等工程项目,以期从根源上改变城区部分点段积水的状况。 启动于2021年、将在今年年底前完成的衢州市主城区雨污水管道非开挖修复工程,通过采用非开挖修复的方法,对衢州老城区范围内的地下公共雨、污水管道进行清淤检测修复,将使古城的地下排水管网焕然一新,水环境保持、污水提质增效、历史文化保护有机结合,在降低内涝风险的同时,有效降低道路塌方概率。 不仅如此,衢州还陆续建设了一批雨水循环利用工程。智慧新城鹿鸣公园工程便是其中之一。据智慧新城管理委员会建设管理部副部长黄贤杰介绍,鹿鸣公园全面系统应用“生态海绵城市”理论进行改造,原来花岗岩铺砖的园路改用透水混凝土,绿道使用彩色透水沥青,同时通过增加下沉绿地、雨水花园、生态修复等多种方式组合,让雨水渗透下沉绿地和雨水花园,部分雨水被收集回用后再流入河体,很好地实现了雨水的源头蓄滞。 “现在不用担心踩到‘雷’啦,可以风雨无阻地撒欢跑了!”长跑达人周阿姨说。 如今,包括鹿鸣公园在内,衢州衢化西路南段、衢州学院图书馆、衢江区沿江景观带等多个项目成为浙江省“海绵城市”建设典型案例。 ●高水平落实统筹管控 “城市排涝三分在建设,七分靠管理。”衢州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只有提升统筹管控水平,才能最大限度减少城市洪涝积水给居民生活带来的影响。 排涝泵站和排涝闸站是衢州统筹管控的重要武器。遇到持续强降雨,衢江高水位“顶托”后,两者就能发挥关键作用。据了解,目前衢州共有排涝闸站14座、排涝泵站9座,总规模达每秒94.8立方米;在建泵站4座,总规模每秒56.6立方米。 2019年,南滨一区因密集降雨导致8号楼内涝严重,积水最深处达25厘米。如今,随着双水桥闸站的投运,这里将告别内涝积水的历史。负责该工程的浙江九州治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双水桥闸站装机容量370千瓦,排涝范围覆盖荷花溪上游2.8平方公里,设计排水量每秒7.4立方米。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土建部分,预计今年9月底完工。 去年上线运行的衢州市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为“智治”积水按下了快捷键。登录该平台,市区易积水点分布情况一目了然。“通过平台我们实现了24小时在线监测。”衢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城市管理指导处相关负责人说,当遭遇连续暴雨,城区出现路面积水时,安装在窨井中的传感器就会自动报警。接警后,相关部门就会及时派人赶往现场处置,消除隐患。 “有些地方积水不是因为没法排,而是短时间内来不及排。现在‘智慧大脑’在线监测可以第一时间掌握情况,提前发布积水预警信息,协调部门及时处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该负责人对平台赞不绝口。 据介绍,下一步,衢州将进一步聚焦治理内涝,构建健康的城市水循环系统,打造江南低丘河谷城市健康水安全系统构建示范,计划到2025年,全市55%城市建成区面积实现系统化“海绵城市”建设总体要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