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生态文明
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廊道

2023-09-18 09:18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沈 林 朱齐超

沈 林  朱齐超


一条生态廊道,将自然环境同人居环境紧密相连,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

日前,《浙江省生态廊道保护和建设规划(2021—2035年)》印发。这是浙江首次围绕生态廊道出台规划。按《规划》提出的远景目标,到2035年,浙江要建设各类生态廊道1万公里以上,在“山—山”“山—水”“山—海”“山—城”之间逐步构建起纵横交错、结构稳定、功能完备、生物多样,山水林田湖海一体的生态廊道网络。


武义县翠竹掩映生态廊道 张建成 摄


目标明确   系统提升


走进武义县履坦镇坛头村,浙中生态廊道两边满目葱茏,迎面的徐徐微风沁人心脾,野鸭、白鹭等水鸟在附近湿地惬意栖息,散步打卡的村民络绎不绝,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在此展现得淋漓尽致。

生态廊道,即统筹山脉、河流、海岸、森林、湿地、农田、道路等要素,连接分散的生态斑块和景观单元,保护重要生态资源、保障生物栖息和迁徙、展示自然风景、提供生态产品的互联互通的带状自然生态空间。它可以是鸟类和鱼类等物种季节性迁徙的“绿色通道”,可以是供动物栖息、繁衍的“生活一角”,也可以是游客融入自然、尽赏美景的“休闲胜地”。

近年来,浙江生态廊道建设如火如荼。先后实施平原绿化、“五水共治”、“四边三化”、珍贵彩色森林建设、新植1亿株珍贵树、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等行动,通过林相改造、河流治理、景观营造等,已经形成了生态廊道基本雏形。

“《规划》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提升,概括起来就是构建‘两屏八脉多带’的格局。” 省林业局国土绿化处相关负责人说,其中“两屏”指沿浙东海岸线构成的海岸生态屏障和浙西、浙南区域多条山脉形成的山岭生态屏障,“八脉”指沿浙江八大水系干流及其支流形成的河流生态廊道,“多带”指沿全省主要交通干线形成的道路生态廊道,包括杭新景、杭绍甬、杭金衢、金丽温、龙丽温、甬台温、杭绍台等干线两侧,以及义甬舟大通道沿线的道路生态廊道。

“两屏八脉多带”,犹如一条条“筋骨”和“血脉”,形成浙江绿色发展的主框架。《规划》明确,至2025年,全省建成以钱塘江、瓯江、京杭大运河、杭新景、龙丽温、常台高速上三段沿线和浙东沿海海岸线等为主廊道的生态廊道3000余公里;至2035年,全省建设各类生态廊道1万公里以上。


因地制宜   全面推进


“这是浙江首次从国土空间角度对全省生态廊道进行统筹谋划。”省林业局国土绿化处相关负责人说,主框架下,浙江有道路、河流、海岸、山岭四种生态廊道,承载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生态防护能力、构建和谐“人廊关系”三重任务,并与《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等国家及长三角地区、省级相关规划相协同。

为此,《规划》提出了采取科学实施扩面增绿,精准提质,保护修复重要湿地、河湖近岸,修复提升受损弃置地,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加强廊道空间管控等措施,并结合不同类型生态廊道的位置特点,提出了不同的建设工程。

这些工程各有侧重。比如:位于浙西生态屏障区的杭新景道路生态廊道主要发挥景观及生态防护的功能,充分挖掘杭新景沿线的自然景观优势;瓯江河流生态廊道以加强森林水源涵养及提升景观休闲为主要功能;京杭大运河(浙江段)河流生态廊道则以充分挖掘历史文化、提升沿线景观风貌为主要功能……

“生态廊道不光涉及多种生态系统要素,更需联动沿线多个设区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省林业局国土绿化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规划》按照沿线局部建设、整段保护的原则,对每条生态廊道特色为何、如何建设提升、重点打造哪些示范工程等方面都进行了细化。至2025年,浙江要保护和建设美丽生态廊道3000余公里、规模150万亩,这些重点工程涉及重点县76个,区域内自然保护地、名山公园等自然生态空间90余处。

此外,通过对山水林田湖海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自然生态空间孤岛化、生境破碎化、城市热岛效应等城市快速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也将在新的生态廊道保护和建设规划中得到更为高效的应对。


增强功能   推动共富


在海宁,一条12.5公里的沿海生态廊道,一头连着美丽乡村梁家墩,一头连着观潮圣地、历史文化名镇盐官,与钱塘江堤相依相伴、蜿蜒而行,成了浙江海岸线上一道风景。

去年以来,为了增加市民参与感和游客体验感,当地因地制宜打造服务设施和慢行系统,实现骑行观海、步道亲水、平台观景、驿站休憩等功能。这里还引入了房车营地等项目,定期举办马拉松、自行车等赛事,仅每年的海宁追潮马拉松,参与人数就有约1500人。

这背后,是浙江不断增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推动生态旅游、自然教育等特色生态产业发展,进一步促进廊道周边人居环境、投资环境的稳步提升。当前,富春江芦茨湾美丽生态廊道、衢州“诗画风光带”、浙中生态廊道、楠溪江流域重点区域生态修复、瓯江山水诗路美丽生态廊道以及桐乡运河文化公园景观建设等一批生态廊道建设工程已初显成效。

浙中生态廊道按照“一村一片林、一镇一林带、一县一廊道”布局,多层次、高标准打造骨干河道两岸彩色林带335公里,彩色森林4.2万亩,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地17处,并获评“浙江省民生获得感示范工程”。“嵌”在钱塘江河流生态廊道上的富春江芦茨湾美丽生态廊道建设示范工程已建设贯通一条18公里的沿江景观绿道,并将通过补植珍贵彩色阔叶树种,进一步提升景观“颜值”和森林生态功能,同周边地区形成一条生态产业带。

此前,为更好配合《规划》落地,浙江已出台《生态廊道建设指导意见》,明确生态廊道建设的具体要求,加强多部门规划协同和科技支撑、数字引领,推动地方开展廊道保护和建设。下一步,将紧紧围绕加快推进高质量森林浙江建设,以保护修复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线,积极谋划载体项目,进一步拓宽“全域共富”之路,推进“城乡和美”之境,打造浙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先行示范。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