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创新推动更高水平生态省建设 |
|||
|
|||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 王 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对新征程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了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战略谋划。全省生态环境系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浙江生态文明建设要先行示范”的殷殷嘱托,切实增强走在前、作示范的责任感和抓改革、促发展的使命感,紧扣省委“一个首要任务、三个主攻方向、两个根本”主题主线,在推进绿色变革、塑造发展新优势上先行探索、加力突破。既对准自身,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又放眼全局,助推绿色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生态省。
放大试点示范效应,推动降碳和减污一体协同
以全国首个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区建设为主抓手,切实发挥降碳行动对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源头牵引作用,加快构建一体谋划、一体推进、一体监管、一体考评的减污降碳协同工作体系。 目标协同方面,以减污降碳协同指数为总成,系统融合控碳、治污、生态、管理等方面的评价指标,实现目标统一、要素统筹、政策统合。 路径协同方面,以减污降碳协同试点为撬动,聚焦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农业、林业、居民生活等7大重点领域,探索碳评准入机制,强化多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出台重点行业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技术指南,打造150个以上减污降碳示范项目,提升减污降碳综合效能。 监管协同方面,建立健全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出台20个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完善综合集成服务模式和运营机制,研究建立固定源污染物与碳排放核查协同管理制度,从监测、统计、执法等方面一体推进,压紧压实减污降碳主体责任,推动全周期全链条减排。
放大数智变革效应,推动数字化和绿色化深度融合
在数字化、绿色化全球变革中把握先机,以数字生态文明省域试点为载体,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聚力打造“六个全”。以实现天空地海全感知、环境网络全互联、环境数据全流通、指挥决策全智能、环境治理全协同、美丽浙江全统筹“六个全”为总体目标,系统集成、有机整合,构建完善数字生态文明顶层架构。 协同发力“三个侧”。在政府侧强化部门协同和数据资源共享,贯通系统平台,推进环境污染系统治理、自然生态一体监管、环境资源高效配置;在企业侧引导企业借助数字技术,加强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推进数字化绿色化改造,提升污染源头防治能力;在公众侧打造一批绿色智慧生活场景,培育一批低碳生活创新项目,引导公众自觉践行低碳生活。 闭环提能“三张网”。率先构建实时智能的监测、监控和监管“三张网络”,覆盖所有环境要素和重要区域,全面实现环境实时感知、问题快速处理。建设生态环境领域大模型,升级地表水和大气平台,提升趋势研判、预测预警和科学决策能力。
放大共富先行效应,推动保护和转化双向奔赴
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一核心任务,在把高品质的“绿”转化为源源不断的“富”的同时,还要让“金山银山”更好地反哺“绿水青山”,使生态“高颜值”和经济“高价值”互促共进、相得益彰。 着力构建生态保护“新格局”。充分发挥美丽办统筹抓总作用,建立健全多部门联合协同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保护修复监管机制,统筹抓好国土空间治理、生态保护修复、美丽河湖建设、长江大保护等工作,不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着力打造生态产业“新引擎”。出台更多激励措施,培育推广EOD项目。大力推进石化、化工、造纸、印染、电镀等传统行业整治提升,抢抓“两重”“两新”政策机遇,加快生态环境领域和七大重点行业设备更新。积极培育绿色制造、生态旅游、智慧农业等绿色产业,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着力拓宽绿色共富“新通道”。持续推动两山合作社等经营管理模式创新,扩面提质“蓝色循环”等高值转化治理模式,加强生态补偿、碳汇交易等制度建设,探索“环境健康+”产业化普惠路径,推进生态产品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撬动生态资源结出“共富果”。
放大政策集成效应,推动资源和需求精准匹配
进一步研究政策、争取政策、用好政策,提高政策的实效性,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在污染排放、环境承载、经济发展等多目标平衡中寻求最优解。 严格准入制度。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把“三线一单”分区管控措施深度嵌入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行业发展规划,推进政策环评、规划环评、项目环评衔接联动,坚决遏制“两高”项目发展。 迭代减排制度。创新政策措施,优化治理路线,对不同领域、不同规模排放主体提出差异化减排目标,推进“结构、工程、管理”三大减排。聚焦重点问题,健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治理机制,深化杭州湾海域生态修复提升体制机制改革,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 健全交易制度。构建全省排污权交易统一大市场,全面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积极响应全国碳市场扩容,建立省域碳普惠减排交易机制,充分利用市场手段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不断激发排放单元自主减排动力。
放大共建共享效应,推动约束和内驱两手发力
坚持内与外的有机统一,保持常态化外部压力,激活多元主体行动自觉,形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强大合力。 政府层面,全面建立省、市、县三级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制度,构建美丽浙江建设考核督察协同机制,深化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同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环境资源审计监督等工作的衔接配合,压紧压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职能部门“三管三必须”责任。 企业层面,落实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完善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严格落实污染治理、损害赔偿责任,积极运用税收调控、绿色金融等正向激励措施,让排污单位“不敢违法、不能违法、不愿违法”。 公众层面,积极培育生态文化,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为新起点,常态化开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阐发宣传。大力倡导绿色出行、光盘行动、垃圾分类,推动绿色低碳理念成风化俗,共筑人人参与、人人共享、人人有责、人人受益的生动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