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的“现在进行时” |
|||
|
|||
辛 鸣 中华文明是古老的文明,其基本思维理念有着5000余年的记忆。但是这些上古的思想却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比如,关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关于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关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关于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的思想,关于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思想,关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关于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关于经世致用、知行合一、躬行实践的思想,关于集思广益、博施众利、群策群力的思想,等等。如何让这些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积累的伟大智慧在今天仍然发挥作用,需要有时空的转换、范式的转换包括话语的转换,以实现文明现代性、历史性、传承性的有机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5月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讲话中提出一个很重要的命题:“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通过创造性转化,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以激活生命力;通过创新性发展,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以增强影响力和感召力,中华文明就会在新的时代放射出更加璀璨的光辉。当然这“两创”是通过“两个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 从“民为邦本”到以人民为中心。“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等民本思想是中华文明中的核心价值诉求,经过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的历史唯物主义立场的重塑,创造性转化为“为人民服务”“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等现代社会主义国家治国理政的基本信条。 从“小康社会”到中国式现代化。“小康”是中国古代经典《礼记·礼运》中描绘的一个理想社会的初级阶段。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 “小康社会”这一概念擘画新时期中国社会的发展蓝图,把它作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国社会现代化的重要阶段性目标。 从“家国情怀”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中华文明理念中,家国是一体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这样一种家国情怀深深熔铸于中国人的基因中,也铸就了中国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将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起来,赋予了爱国主义精神崭新的时代内涵和时代形态,爱国主义就更加鲜活、更加真实。 从“天下为公”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天下万邦而不是一族一国看世界是中华文明的内在品格。进入21世纪,中国共产党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基本指向正是把世界作为一个大家庭,在世界历史进程的背景下展现出“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正大光明。 凡此种种,实现了中华文明跨越时空、超越国度而具有永恒魅力和当代价值,把中华文明本色、长处、优点更好地以现代文明形态展现出来。特别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提出,进一步昭示中华文明不是“过去完成时”,而是鲜活的“现在进行时”和充满希望的“将来进行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