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优质水”成为百姓“幸福泉” |
|||
|
|||
今日浙江记者 叶 慧 长期以来,浙江农村供水工程多以“镇建镇管、村建村管”模式运行,因管护资金落实难、管理制度不完善、专业管护能力薄弱导致部分地区水质难达标、供水不稳定。 近年来,浙江在全国率先创新实施农村供水县级统管机制改革,通过统管单位统筹调配资金要素资源,推动农村供水管理从镇村“分散管”“业余管”“没钱管”迈向全县“统一管”“专业管”“有钱管”,全力实现城乡供水同源、同网、同质、同监管、同服务,让2770万农村居民喝上“放心水、优质水”。
淳安县枫树岭镇供水站 一家单位挑起统管“大梁”
淳安县县域面积超过4400平方公里,人口居住分散,地形地貌复杂。过去遇到旱情,不少偏远山村要靠人工送水来解决饮水问题。2003年以来,按照省里部署,该县先后实施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单村水站改造提升等行动,农村供水保障率达到96%。 破解“无水喝”难题后,淳安县提出“城乡供水同标同质同服务”的目标,探索公司化运作的县级统管模式,确保县域内农村供水制度统一、资金统筹、人员统配,从而实现城乡供水均等、同标、同质。 2023年,淳安县将资产评估后的全县单村水站资产从乡镇统一移交给统管单位——淳安县农村饮用水管理有限公司,并明确责任,对县域内所有农村供水工程实现统一管理、统一运行、统一维护。 该公司对全县599处农村供水设施登记造册,相关信息导入数字化管理平台。同时,将23个乡镇划分为6大片区,分别成立农村饮用水管理有限公司,负责片区的水站管网维护、水质监测,以专业管护筑牢供水“安全堤”。 淳安的探索,是浙江农村供水县级统管机制改革的一个缩影。2023年,省政府修订《浙江省农村供水保障办法》,将农村供水县级统管机制法治化。到目前,全省84个有农村供水任务的县(市、区)都因地制宜明确了县级统管单位,其中55个县依托城市水务公司管理、29个县成立专门的农村供水专管机构。 绍兴市上虞区明确统管单位后,成立12支“小黄车”专业化运维队,分片开展一日一巡检,做好水源巡查、设备管护、水质检测、工艺调控、故障处置、管网运维、抄表管理等工作,推行标准化、专业化管理,确保供水各环节“零差错”。 新昌县成立农村供水专管机构后,迅速推进城镇管网延伸、单村水站提升改造、新建水厂联村并网工作。如今,农村供水水质达标率稳定在95%以上,乡村处处流淌“健康水”。
一个智能平台“智”保供水
打开绍兴市上虞区城乡供水数字化统管系统,供水设施、监测数据、工单管理等情况一目了然。工作人员随机点开油竹坪供水站的详细页面,站内视频监控及消毒过滤设备运行情况实时呈现。 上虞区供水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全区供水站都已接入“浙水好喝”平台,实现实时监测预警。专业化运维队伍按照指令开展抢修,为水站安全运行“站岗放哨”。 为打造从“水源”到“水龙头”的全链条监测体系,浙江构建起省、市、县三级贯通的城乡供水数字化系统“浙水好喝”,要求全省县级统管单位的基本信息、城乡供水水厂(水站)、水源的数字信息接入平台,共享生态环境、卫生健康、气象等部门信息。 “依托智能平台,可远程在线监控单村水站进出水自动调度、自动冲洗、自动加药,水的流量、浊度、余氯、pH值、水压等指标一览无余。”江山市城乡供水智控中心调度员说。 不仅实时监测,还可供水预警。此前,调度员通过平台发现,位于江贺路附近的主管网瞬时流量突然变大,水压却在减小。于是,立即排查周边管网流量计水量、水压在线监测数据,判断出故障点在二水厂至江山大桥段供水主管。抢修指令发出不到半小时,抢修人员便锁定了裂管点,及时进行抢修,避免了大面积停水。 目前,全省4556座水厂(水站)实现供水水质、水量实时在线监测,覆盖全省94.2%城乡居民,城乡供水工程运行基本实现全过程“一屏掌控”。 “浙水好喝”平台还面向城乡居民,即依托“浙里办”省政府公众服务平台,设立民生服务专区,提供水费缴纳、报装办事、信息查询、问题投诉等便捷服务。同时,与“基层治理四平台”“12345市长热线”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推动供水问题全流程闭环管理,守护供水“最后一公里”安全无忧。
景宁县水站管护员检查水质 一套制度标准“守”住品质
农村供水工程,三分在建,七分靠管。对于体量小、分布散的区域水厂和单村水站,如何管好是关键。 遂昌县面对191座单村水站运维重任,立足山区实情,构建了“县农饮办—统管单位—乡镇(街道)—村”纵向贯通的责任体系,完善水站的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 “一套机制是基础,明晰了责任,让农村供水管护更规范、服务更高效。”遂昌县农村供水管理服务中心负责人说,全县还聘用了66名水站统管员每周巡检水站。 项伟荣便是其中一员。每周,他都要巡检负责的3个单村水站,开展日常加药、水池清洗、更换滤网等工作;每月,还要深入各水站的水源地巡查。“先看水站的进水表,了解来水情况。如果进水流量小于1.5立方米每小时,就要到水源地查看是否存在进水管淤堵或上游来水不足的情况。”项伟荣说。 在遂昌,从出厂到农户水表的这段距离,还有村级水务员一路“护航”,村内管网维养、水费计收、水事纠纷调解等样样操心,确保“小修小养不出村”。 总结遂昌经验,省水利厅制定了《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规程》地方标准,印发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导则、农村供水工程标准化管理评价标准、农村供水维修养护定额等制度标准,让农村供水工程有制度管、有人管、有钱管。 自实施县级统管以来,浙江农村供水水质达标率从75%提升到98%,城乡同质化供水覆盖率从89%上升到96.6%,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走在全国前列,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水动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