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乡村孩子共享“名师优教” |
|||
|
|||
特约记者 吴晓龙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也是实现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关键所在。作为省级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一体化试点,去年9月,龙游县紧抓师资配置这个“牛鼻子”,探索推行“共享教师”县域流转机制,将全县教师资源纳入县域大循环,通过“拼单走教”与“全职支教”,推动紧缺学科教师和名优教师跨校执教,有效弥补农村学校、小规模学校师资短板,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共享教师”吴国平带领学生体验“会飞的美术课” 一编多岗 打造教育人才蓄水池
龙游县共有25所小学、9所初中,在中小学任教的教职工2212人。龙游县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徐健说:“从编制的角度看,中小学不缺老师,但是半数农村小学存在结构性缺编的问题,农村初中存在学科教学不均衡的问题。” 沐尘小学是衢州市唯一的少数民族小学,留守儿童占比高,专业教学匮乏,音乐、美术等课程长期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校长吴敏飞说:“按照均衡教育师生比,教师数量是够的,但随着音乐等学科教师考调到县城,学校出现教师结构性缺编。” 对此,龙游县深化“县管校聘”改革,实行“人动编不动”的策略,让教师在共享服务期间只转临时党团组织关系,人事关系、工资关系保留在原学校,在原学校的职务职级不变,由原校负责教师的职称评定、工资福利等基础管理工作。 此举扫除了教师流动的机制障碍,将教师从“校籍捆绑”中解放出来,推动教师管理从“校管”向“局管”升级,实现“按需流转、专业增值”发展目标。 截至今年3月,龙游县整合教研员、骨干教师、社会行业人才202人加入“共享教师”库,初步形成覆盖基础教育、特色课程、实践教育的教育人才“蓄水池”体系。龙游县教育局局长吴秀军说:“在当前形势下,解决结构性缺编不能一味靠争取编制,而更应该靠活用编制——让每个教师都能来到最需要的岗位,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一模多态 推动师资配置更高效
“得胜鼓,阵阵敲。”位于龙游经济开发区的北辰小学校园内,常听到阵阵激昂的婺剧唱腔,该校婺剧社团正在排练《火烧子都》选段。与往日不同的是,在台前辅导的老师并不是北辰小学的音乐老师,而是来自樾园小学的朱胜男老师。作为“共享教师”中的走教老师,朱胜男每周两天来北辰小学上课,引领孩子走进音乐的世界。 在龙游“共享教师”群体中,不仅有“两头兼顾”的走教老师,也有一头扎进乡村的支教老师,谢艳玲就是其中之一。原本在城区实验小学任教的她,去年9月初来到湖镇镇下库小学,为孩子带来精彩的信息课。 “以前我们只会打打字,现在我们已经会画画了,以后还要学习编程。”下库小学的信息教室里,一年级学生龚峻熙正在熟练使用电脑的画图软件作画。他说:“谢老师的信息课是我最喜欢的课,每周都很期待上她的课。” 据悉,龙游县在推进“共享教师”过程中,提出“走教、支教、送教”等方式。走教,即老师每周到农村学校上一两天课,多为音体美等学科教师,破解结构性缺编问题;支教,即老师在农村学校专职教学一到两年,多为英语、科学等专业性强的学科教师,解决的是学科教学不均衡问题;送教,即安排学科带头人等名师带着教学目的下乡任教,承担起农村学校教师培养培训的任务。 一师多校、灵活共享。通过精准调配补缺,2024年,龙游县共享“走教”12人、“支教”19人、“送教”25人,农村学校的体艺等师资配备率从79.5%提升至95%以上,构建起“按需供给、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县域师资配置新格局。
“共享教师”谢艳玲指导学生编程 一表计效 激活教师共享内驱力
小南海小学教师王烨在师资交流中,获得赴县城阳光小学担任语文教学及班主任的锻炼机会。她说:“城区学校常态化开展名师示范课、‘青蓝结对’等教研活动。学成后,我要把城区学校的前沿教育理念、创新管理模式融入乡村学校。” “共享教师”谢艳玲说:“共享不是负担,而是成长的阶梯。现在,我的教案里既有城区学生活跃的思维,也有农村孩子的质朴创造,这让我在业务竞赛中脱颖而出。” 为确保“共享教师”机制长效运行,龙游县构建“制度+激励”双轮驱动体系,制定《“共享教师”学年度考核评价表》,将“共享教师”的工作表现与职业发展深度绑定,从教学实绩、教研贡献、团队协作、学生评价等维度进行量化考核,既注重教师在共享岗位上的专业输出,也关注其对原校的辐射带动作用。 为强化激励导向,龙游县对参与共享的教师在职称评审、评优评先中予以政策倾斜。教师在共享期间取得的教学成果、指导学生获奖等,均计入原校考核,有效破除学校流失人才的顾虑,不仅让教师流动从“被动任务”变为“主动选择”,更催生出“共享即增值”的良性循环。30名“共享教师”在业务竞赛、评优评先、职称评定中脱颖而出。 “共享教师”试行以来,不仅推动教师能力提升,还推动县域办学水平全面提档。龙游县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校学生在省、市级获奖480余人次,获奖比例从4.1%提升到36%,8所学校获评省级及以上足球、围棋、艺术特色学校称号,新增8所省现代化学校。每百名学生拥有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数差异系数,小学从0.37降至0.335、初中从0.304降至0.275,校际差异率降至0.067,远低于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国家评估0.15的标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