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文化
文化升腾“新年味”

2024-02-29 11:14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邵玩玩

今日浙江记者  邵玩玩

 

  年味,是一抹抚慰心田的人间烟火气。今年春节期间,浙江各城市广场、历史街区、特色古镇等精心装饰的花灯,陶醉了来来往往的游人。景区里、文化馆中到处人头攒动。一出出非遗展演、一场场新春烟花秀、一幕幕传统戏曲,营造出浓郁的幸福、吉祥、喜庆氛围。各地纷纷结合时下“新年俗”推出新春活动,不仅满足了不同百姓对节日的需求,也让春节更加有滋有味。

  

龙游大南门历史文化街区新春舞龙


感受多姿年味

  

  滚花龙、硬头狮子、钢叉貔貅舞……“每天一个龙主题”的巡游展演,相继亮相龙游大南门历史文化街区。漫步街区,只见红火的新春装饰将老建筑扮靓一新,财神游街、新春市集、婺剧表演等活动轮番上演,一派热闹欢快的景象。

  “大南门的春节活动真多啊,还有美食市集,感觉小时候的年味又回来了。”市民杨女士高兴地告诉记者,她家就住大南门附近,她几乎每天都会带着孩子过来看表演。据悉,春节期间龙游大南门历史文化街区接待游客共计40余万人次。

  在绍兴,和喜悦的年味一起飘扬的,还有文化的芬芳——越城搬出了由乌篷船组成的“长龙”,瞬间刷爆全网;柯桥古镇老街上,龙年主题花灯璀璨闪耀;诸暨请来西施“站台”,把西施故里装扮得一片“红”;嵊州在剡溪之畔展示千年绝技打铁花……游客们纷纷举起手机、相机记录这些美丽时刻,一张张笑脸上写满了幸福和喜悦。

  在图书馆、博物院里过个书香年,成了百姓们喜闻乐见的“新年俗”。 杭州图书馆推出“新春文化惠民送大礼”“书香杭城 阅享风采”等多项活动,让到馆读者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氛围。“佳节迎新岁·书香跃龙门”系列沉浸式互动阅读剧本体验活动,将文学名著以一种全新的阅读形式呈现给市民读者。2月10日—17日,杭州图书馆累计接待读者20057人、共开展活动32场。

  春节期间,国家级非遗海宁硖石灯彩亮相杭州国家版本馆。120余件精美绝伦的灯彩,集诗词、书法、绘画、篆刻、金石、刺绣等工艺于一体,增添了喜庆氛围和浓浓年味,引得许多游客观赏、留影。每天限额的3000人次预约,一票难求,游客纷纷参观展览、参与活动、打卡美景、欣赏宋梅。截至2月15日,杭州国家版本馆参观人数累计超80万。

    

体验别样年俗

  

  “我的日子你的年”,金华磐安的乌石村春节假期热热闹闹,全村200多家农家乐4200多张床位预定火爆,已成功举办6届的“原味年”活动吸引了八方游客。

  这里的火红年味,源自游客可以体验、沉浸、互动。从除夕到正月初八,乌石村每天都举办特色年俗活动。游客们可以参与谢岁仪式,表达对先祖和自然的感恩敬畏之情,也可前往古茶场祈福,感受千百年来的文化传承。正月初一的早饭,村民会为客人准备当地特色的玉米羹和粽子,寓意人勤春来早、新年新气象。

  每逢年节,桐乡乌镇的大户人家会在坊间广开宴席,邀请亲朋好友及过路客人共享年福,街坊也沿街摆上桌椅,木桌相连,便形成了长街宴。这一传统延续至今,也是维系乌镇居民深厚情感的独特纽带。

  今年的长街宴更是以“龙”为灵感源泉,取名为“长街龙宴”。整个宴席分为三部分:龙头迎客区,可以欣赏到民俗演绎、敲击祈福锣;龙身用餐区,桌上铺放龙元素桌布;“龙”年主题菜肴,为新春讨上一个好彩头。环顾整个宴席,龙的主题元素巧妙地融入其中,生动演绎了国潮魅力。

  不一样的新春体验纷纷“解锁”——

  在台州黄岩区,游客兴奋地走进石窟沉浸式逛展。去年下半年开始,黄岩引入清华大学专家团队,对黄岩石窟进行生态修补和活化利用,将之打造成为黄岩新的生态人文景观和城市客厅。石窟免费对公众开放,还会定期举办展览、线下沙龙、音乐会等活动。今年春节的这场展览名为《从岩画到物派:石之艺术史》,有屏风装置、多媒体装置和影像等形式,可观看可互动。

  在湖州南浔区双林镇,村民游客自带小板凳,一起于大运河畔听戏过大年。今年春节,双林镇综合文化站邀请各地民间文艺团队,在古戏台推出戏曲八天乐文化惠民演出活动。连日来,越剧、湖剧、京剧、黄梅戏等表演轮番上场,《何文秀·心连心》《孟丽君·书房会》《王老虎抢亲·戏豹》等越剧名段,让十里八乡的农家戏迷过足了戏瘾。

    

全民参与“村晚”

  

  作为新年俗的“村晚”,正成为村民的一种集体仪式。

  攒动的人流、闪烁的灯火,入夜的绍兴古城涌动着热潮。2月2日晚,2024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我们的村晚”活动在绍兴市柯桥区马鞍街道新围村文化礼堂举办。附近居民早早吃过家宴,赶赴这场文化年宴。

  开场,伴随着气势磅礴的配乐,五条来自不同地市的“龙”逐一登场。其中一条萧山河上板凳龙,有着60多节龙身的巨龙“端坐”在板凳上,数百人抬举巡游。在灯光的映射下,整条板龙神态逼真,熠熠生辉。这条最早可追溯至南宋绍兴年间的龙,去年“跃”上了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开闭幕式暖场节目。

  和这支舞龙队一样,“村晚”上的节目“土生土长”自广袤的乡村大地。今年80岁的省级非遗龙游道情传承人袁耀明,带着亲手制作的渔鼓和简板,从村里的小戏台一路唱到数以万计的观众面前。

  这场文化盛宴,不仅原汁原味,也生发着与时俱进的创新活力。非遗号子《拔篷·启舱》与现代说唱歌曲《四季行舟》相结合,歌曲沿用舟山传统渔歌小调的音乐素材,一边将民族乐器融入编曲,一边大胆融入当下流行的音乐语言说唱形式;来自嘉兴市油车港镇杨溪村的菱乡阿妈们唱着《采菱歌》,跳着《科目三》,融入霹雳舞、太空步等一系列动作元素,挑战温州小英夫妇的曳步舞,南北斗舞擦出热烈火花。

  乡土文艺经由“村晚”这方舞台通向了更大的世界,人们也通过“村晚”看到了更鲜活的乡村。2023年,我国首次开展“四季村晚”,鼓励和引导各地“村晚”常态化开展,一场晚会升级成为“四季皆宜”的乡村文化平台。

  截至目前,作为“村晚”发源地的浙江,全省线上线下已举办2024“我们的村晚”6100余场次。晚会结束,热气腾腾的生活永不落幕。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