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经济建设
擦亮“杭州智造”新名片

2025-09-30 16:22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金盛翔

金盛翔


走进位于杭州市滨江区的海康威视智能制造基地,可以看到机械臂精准焊接、AI视觉系统实时检测,智能生产线以每分钟数台的速度高效运转……据悉,海康威视通过自主研发的AI算法和自动化设备,实现了部分产品不良率降至0.1%以下。

从传统安防到智能物联,海康威视这家全球安防龙头企业,正是“杭州智造”的生动注解。今年5月,在全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杭州市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连续5年列全省第一、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连续7年位居全省第一的成绩,第三次勇夺“浙江制造天工鼎”。

“人间天堂”杭州,昂首阔步迈向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


杭州市余杭区创新企业强脑科技研发的智能仿生手


科技创新

驱动“产业蝶变”


杭州科技创新的故事,离不开数字经济,却不仅限数字经济。

杭州市余杭区文一西路969号,是阿里巴巴西溪园区所在地;这里不仅是杭州“电商之都”的发源地,如今也是云计算与大数据革命的策源地。在这里诞生的“飞天”云操作系统,当前正支撑着全球数百万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一家传统服装企业,通过接入阿里云平台,实现生产数据实时分析,可以将库存周转率提升至行业3倍,订单响应时间甚至缩短至分钟级。

如此“科技+产业”的化学反应,催生了杭州独特的数字经济生态:以云计算、人工智能为底层技术,电子商务、金融科技、智慧物流为应用场景,中小创新企业如“毛细血管”般渗透进产业各个环节。

在知名企业贝达药业的实验室里,科学家们用近10年时间研制出了中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肺癌靶向药——“凯美纳”,打破了该领域外资药“一统天下”的局面,以低费用惠及数十万家庭;微医(杭州)集团打造的辅助诊疗的AI工具,让偏远山区的村民也能通过AI辅助系统获得三甲医院级别的诊断……这折射出杭州生命健康产业的独特路径:以“科技温度”为核心,将创新成果转化为民生福祉。

在萧山机器人小镇,一款结合脑机接口技术的康复机器人,已帮助数百位瘫痪患者重获行动能力;阿里达摩院的专家,已经在用AI模拟蛋白质折叠,试图破解新药研发的“世纪难题”……杭州的科技创新,已形成“今天的技术解决明天的问题”的前瞻布局。

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于杭州而言,科技创新深深融入城市肌理,化作产业发展的现实动能,成为驱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这得益于当地以创新生态激活产业变革的“系统思维”。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杭州市数字经济局)党组书记、局长王越剑介绍:“我们通过‘政策引导+平台赋能+资本助力+人才驱动’的协同模式,凭借数字经济的先发优势,以数据要素改革为突破口,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聚链成群

育强“五大产业”


早在2022年,杭州便启动打造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和绿色能源五大产业生态圈。“圈”之下,是包括视觉智能、集成电路、合成生物、智能机器人等在内的20多条重点产业链。

这条新赛道,既有杭州的支柱性产业,更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以智能物联为例,这是个以视觉智能为引领,云计算、大数据、高端软件和人工智能等为重点的产业生态圈;所提及产业均为杭州具有良好发展基础和比较优势的产业,科技含量高、发展势头猛、带动作用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数年前,杭州便提出要建设产业兴盛、万物智联、全域感知的“数智杭州”,打造智能物联卓越城市。多年来,杭州通过加强系统创新、优化人才引培、推进数算一体化建设以及支持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发展,多维度推动智能物联产业向高、向新、向深发展,成效显著。如滨江区物联网小镇,早已形成“千亿级”产业规模,以约占滨江全区总面积5%的土地、创造了杭州全市智能物联产业生态1/4的产值。

在王越剑看来,五大生态圈并不是孤立的经济单元,而是“通过技术共享、场景互通、要素流动形成‘网状协同’,为传统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为新兴产业爆发积蓄新势能”。

因此,如何推动产业发展由“链”入“圈”、实现产业多元化和协同发展,便成为其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杭州给出的答案是,通过“链”“圈”深度融合,最终聚“链”成“群”,培育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在新材料领域,专项政策鼓励企业申报和承担各类国家、省、市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同时鼓励龙头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整合上下游资源,开展产业链协同攻关;生物医药方面,出台支持创新药品研发生产、加大生物医药特色园区建设支持力度、健全完善通关便利化措施等25条“干货”,力求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创新城市……


迭代升级

打造“硬核”实力


历数杭州制造业发展史,会发现其过程耐人寻味:改革开放时期,老牌制造企业有着无比的“光辉岁月”,杭氧、杭汽轮、杭钢等企业“名震四方”;而后,随着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杭州当仁不让成为“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这一时期,制造业却略显动力不足,亟须破解投资结构不够合理、主导产业不够壮大、产业层次不够高端等问题。

正是从这时起,杭州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果断推行“新制造业计划”,坚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全面整治“低散乱”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推进新时代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杭州智造”就此登上历史舞台。随后的几年里,一批善于利用先进信息技术进行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升级的企业诞生,共同构成了强劲、充沛的“杭州智造力量”,并不断展现出“硬核”实力。

丝绸品牌万事利发布全球首个花型设计AI大模型,集成了超300种AI图像算法,可为全球80亿人每人设计10万条不同的丝巾;百年制扇“老字号”王星记对其复杂的工艺流程进行数字化处理,以便更好保存和传播传统工艺;娃哈哈投入生产无菌车间,生产线采用干法双氧水气体杀菌工艺,可以实现log6微生物控制水平,是目前行业内最高标准……

随着浙江提出“加快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省会杭州如何展现“头雁”风采?杭州明确,要做坚定不移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长期主义者、担当作为者,积极探索新型工业化“杭州方案”,打造具有比较优势的杭州特色先进制造业体系,让“杭州智造”成为这座城市的“新名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