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筑牢知识产权“防护墙” |
|||
|
|||
|
亓惠洁 杨子杰
作为我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专利侵权行政裁决在化解矛盾纠纷、保护知识产权、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4年3月,浙江获批开展首批市域、县域国家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规范化建设试点。截至目前,全省已办理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案件1293件,平均办理周期52.5天,同比压减5.18%,其中市域、县域试点地区办理案件977件,占全省案件数量的75.56%。 行政裁决规范化
长期以来,知识产权维权难、周期长的问题广受社会关注,尤其是专利侵权诉讼,面临案量大、难度大、专业性强等诸多问题。行政裁决的程序简约、快速高效等优势,恰为市场主体提供了一条更加高效、便捷、低成本的专利纠纷解决渠道。 2020年以来,浙江省司法厅会同省市场监管局,从审理流程、办案系统、纠纷调解等方面,探索开展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改革,并获评全国优秀试点单位。2024年3月,全省18个市、县(市、区)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司法部确定为首批国家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规范化建设试点。 2024年8月,《浙江省提升行政裁决质量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印发实施,推动行政裁决工作整体提升。省司法厅将行政裁决工作纳入法治政府建设考核和法治浙江年度工作要点,以依法治省办名义持续加大推进力度。宁波市、嘉兴市、金华市、温岭市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专题研究试点建设;杭州市成立专利行政裁决委员会,台州市成立知识产权保护联盟,绍兴市、海宁市、云和县成立专利侵权行政裁决工作领导小组;慈溪市、余姚市将试点工作列入改革办年度重点工作;18个试点地区均出台了实施方案,对试点工作进行了部署,各项组织工作有力有序。 各地结合实际,构建规范化体系框架,行政裁决工作机制日益健全完善。嘉兴市、武义县、云和县印发《关于加强专利侵权行政裁决工作的实施意见》,杭州市、绍兴市出台地方性法规《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条例》,宁波市印发《专利侵权行政裁决若干事项工作指引》,金华市出台《提升行政裁决质量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4—2026年)》,桐庐县印发《知识产权纠纷案件办理公证工作指引》。慈溪市、绍兴市上虞区、海宁市等地先后印发《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程序暂行办法》《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工作指引》《实施知识产权行政裁决简易程序细则》等文件规范。
裁决简案快办案
自开展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试点以来,浙江不仅推动相关制度进一步完善,同时在先行改革的路上积极探索,多办案、快办案、敢办案,持续提升工作质效。 去年7月,全国首部知识产权行政裁决简易程序规范性文件《浙江省知识产权行政裁决简易程序规定(试行)》正式施行,明确依法压缩各环节办案时限和简化办案环节,创新“独任审理”“先行比对”“径行裁决”等程序优化办案流程。 如今,浙江全省各地全面推行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简易程序,绍兴市上虞区、诸暨市、武义县办结全国首批独任审理的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简易程序案件,最快用时5天。截至目前,全省通过简易程序办理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案件536件,平均办理周期为24.78天。 聚焦维权周期长、成本高等问题,浙江还率先推行知识产权裁决所等创新举措。杭州、宁波、温州、绍兴等地共成立17个知识产权行政裁决委员会、知识产权行政裁决所、知识产权所,推动裁决端口下沉。 各地因地制宜,创新行政裁决机制。杭州市推进电商领域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简案快办试点工作,探索电商平台专利侵权纠纷快速处理机制,电商维权案件平均办理周期缩短至1.5天。宁波市与上海、杭州、绍兴、舟山、蚌埠等地签订多项战略合作协议,实现市内外行政裁决保护机制的同质同效,强化跨区域联动,尤其是长三角城市间案件的联动办理。温州市为22个涉知识产权重点产业量身定制22部重点产业风险防控法务指引,打造涉企矛盾纠纷防火墙。
多维协同提效能
“专利侵权的官司很难打,原本可能要跑好几趟,现在只需在一个地方提交纠纷处理请求,调解中心还有专业的律师告诉我们该怎么找证据,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武义县久弘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走进武义县社会治理中心,知识产权行政裁决庭已入驻其中,内部整合了人民法院、政法委、司法局、市场监管局等5个部门力量。近年来,武义县司法局整合多方力量,搭建“一站式”受理平台,提供多元化法治保障,加强行政裁决能力建设,不断提升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工作水平。 行政裁决涉及多部门、多流程的衔接转换,要加强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进一步释放协同效能。浙江司法行政和知识产权部门通力协作,在试点建设中充分发挥特长优势,建立了较好的协调配合机制。今年,专利侵权行政裁决权利告知纳入“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在“12348浙江法网”上架。 完善协作机制。推进行政裁决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协作,建立行政裁决与行政复议、诉讼的衔接机制,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水平。宁波市、绍兴市两地知识产权局与法院4部门联合签署《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框架协议》,积极探索专利案件司法与行政标准统一。温州市加强跨部门联动,深化“调裁诉”衔接,推动温州仲裁委与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立“双裁止争”机制,实现专利纠纷“一次受理、多元化解”。江山市与浦城县(福建省)、广丰区(江西省)签订《跨省跨部门知识产权执法维权保护合作协议》,建立跨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机制,在协助调查取证、案件咨询指导、重点企业维权绿色通道等方面加强协作。 强化队伍建设。落实《关于建立浙江省法律职业人员统一职前培训制度的实施意见》,强化行政裁决工作能力建设。截至目前,全省已培训初任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的公务员387人。以赛代练提升裁决能力,连续3年组织全省专利行政裁决案卷评查暨知识产权保护业务竞赛。台州市建立全省统一的数字化技术调查官库,全省技术调查官达到800余人,参与办理行政裁决案件300余件。 行政裁决是行政机关居中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具有化解民事纠纷“分流阀”的作用。下一步,浙江将切实发挥行政裁决制度的优势,推动知识产权侵权纠纷领域的矛盾化解作用从“分流”向“主流”转变,把效率高、成本低、程序简单等特点真正发挥到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