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生态文明建设
激发绿色低碳发展新动能

2025-09-30 16:51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严 俊 邵 甜

严 俊   邵 甜


自2009年成为全国首批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省份以来,浙江大胆探索,以创新之举寻找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完美平衡支点,走出了一条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的绿色发展之路,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试点以来,浙江累计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达184亿元,占全国总量的1/2,不仅建成了全国交易规模最大、模式最优、效率最高的排污权交易市场,更撬动全省工业减排9.2万吨,推动浙江区域主要污染物净减3.2万吨,形成了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实践典范。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的全国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评估中,浙江凭借完善的制度体系、庞大的交易规模和显著的实施成效位居首位。


浙江省生态环境资源配置在线驾驶舱


制度创新

构建全省统一交易体系


在浙江省生态环境低碳发展中心,工作人员轻点鼠标,全省各地的排污权交易数据便在巨大的电子屏幕上实时跳动,每一笔交易的时间、金额、涉及的污染物种类等信息都清晰可见。

近年来,浙江牢固树立资源环境有价理念,通过实施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切实增强排污单位的减排主体责任,全省共有2000多家企业通过减排转让富余排污权取得了可观收益。企业减排主动性和参与市场交易积极性得到充分激发,越来越多企业从“要我减排”向“我要减排”转变,为浙江实现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这一切都得益于我们多年来不断完善的制度体系,为企业提供了‘减排创造效益’的良性机制。”省生态环境厅综合处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修订《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从法律层面明确了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地位,为这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浙江省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管理办法》《浙江省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核定技术规范》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相继出台,对排污权 “核量、定价、有偿、交易、监管”五大核心环节进行了统一且细致的规范,构建起全省“一个平台、一套准则”的统一化管理体系,营造了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

试点初期,各地的排污权交易政策“五花八门”,企业的富余排污权想要转让,或是参与跨区域交易,往往会遇到政策壁垒、标准不一等诸多问题。比如,一家位于宁波市的化工企业,曾因与绍兴市的企业在排污权交易标准上存在差异,导致一笔本可互利共赢的交易被迫搁置。而如今,在全省统一的规范标准下,企业投身减排、参与交易的底气愈发充足。

“制度保障,为浙江排污权交易的有序开展奠定了最为坚实的基础,让市场在资源环境要素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省生态环境厅低碳发展中心主任杨文敏表示。


数字赋能

资源配置“一网通办”


在杭州市一家专注于环保技术研发的科技企业里,企业负责人李经理正通过“浙江省生态环境资源配置在线”应用,仔细查看全省排污权交易市场的实时行情,包括不同地区、不同污染物的交易价格走势、成交量等数据。随后,他仅用几分钟,就在浙江省排污权交易平台上完成了一笔二氧化硫排污权的交易。

“过去办理这类业务,要跑生态环境、政务服务等多个部门,提交一大堆材料,光是准备材料就得花上三四天,整个流程走下来至少要半个月。现在全流程‘零跑腿’办理,太方便了。”李经理兴奋地说道。

这是浙江在全国首创的排污权线上“一网通办”交易管理平台,通过横向协同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税务等多个主管部门,纵向贯通省、市、县三级行政体系,内部融合排污权核定、交易、监管等多套管理系统,实现排污权交易全流程线上闭环管理。这种公开透明、精准高效的市场化配置方式,让企业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便利。自平台上线运行以来,业务办理时间从原来的平均15个工作日缩短至3个工作日以内,办理效率大幅提升,企业满意度跃升至98%。

2024年6月,在浙江省排污权交易平台基础上创建的长三角排污权交易平台正式上线启用,为纳入长三角试点区域的企业提供了便捷的跨省交易渠道。上线首月,上海青浦的一家电子企业就通过该平台,从江苏吴江的一家纺织企业购买了一定额度的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权,顺利解决了企业扩产面临的排污指标难题。截至目前,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安徽广德的10家企业已开展了5笔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污权交易,有力促进了长三角地区生态环境的协同治理。


绿色金融

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绍兴市一家有着30年历史的纺织企业,近年来一直想进行生产线的绿色改造,但苦于资金短缺。就在一筹莫展之际,企业了解到可以凭借排污权进行抵质押贷款。企业负责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向当地银行提交了申请,没想到很快就获得了一笔2000万元的低息贷款。“这笔资金就像一场及时雨,不仅让我们顺利完成了生产线的节能改造,每年还能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15%。”企业负责人激动地说。

2022年年初,省生态环境厅会同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联合印发《浙江省排污权抵质押贷款操作指引(暂行)》,在全国率先推行排污权抵质押绿色信贷,为企业提供了一条低息高额的融资新渠道。目前,浙江排污权抵质押绿色信贷业务已覆盖全省11个设区市,共办理了3670笔贷款,累计放贷金额高达1043亿元,占全国总额的90%。这些资金大多投向了企业的节能减排改造、清洁能源替代等绿色项目,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同时,浙江创新性地创建了排污权租赁机制,有效提高了资源环境要素的使用效率。对于一些短期内有排污需求但又不想长期持有排污权的企业来说,租赁模式无疑是最佳选择。一家位于温州市的季节性生产企业,通过租赁排污权,不仅满足了生产旺季的排污需求,还比购买排污权节省了近30%的成本。截至目前,全省共开展排污权租赁2370笔,累计租赁金额达6600万元。

“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的实施,以市场化手段破解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在守护生态红线的同时,激活了企业的创新活力和区域的发展潜力,最终形成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赢局面。”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浙江将持续深入推进排污权交易改革,继续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方面先行先试,为全国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