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文化建设
激活民办教育“一池春水”

2019-03-18 13:29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叶田

西湖大学


叶田


  占地250亩、一期建设规模120个班、约3000名学生,开设有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学校全部实行小班化教育……义乌公学目前正在紧张建设中。这所新建的民办学校将从今年9月正式对外招生。

  在浙江,四个在校生中,就有一名学生来自民办学校!多年来,作为全国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浙江积极探索办学体制改革,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民办教育历经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质变。

  截至2018年底,全省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6704所、在校生246.7万人,占学生总数的25.1%;有专任教师15万名,占教师总数的23.5%

 

公私并重

 

  美丽的校园建筑、一流的体育设施、丰富的教学课程……“高大上”的教学条件,让民办萧山惠立学校成为家长的热门选择。

  近年来,杭州民办学校队伍屡添新兵,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面:学军中学教育集团成立文渊中学、西湖区创办之江中学、采荷实验学校设立民办小学部、新建钱江贝赛思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上民办学校”渐成浙江家长的优选。

  对照当下民办教育的蓬勃发展,改革开放初期的浙江民办教育是作为“补充教育”走上历史舞台的。

1987年,我国出台了《关于社会力量办学的若干规定》,明确了民办教育的定位——“对公办教育的补充”。鼓励社会办教育政策支持下,浙江一大批文化补习学校和民办幼儿园应需而生。随后,这股社会办学力量又向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领域延伸。

  1993年,浙江出台《浙江省民办学校设置的暂行规定》。1998年,浙江省政府召开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全省民办教育工作会议,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由此,浙江民办教育进入加速发展期,有效增加了教育供给,其地位也提升为“与公办教育并重”。

  2010年,浙江成为全国民办教育综合改革的唯一试点省份,率先探索打破教师保障、法人属性、资产回报等制度性办学障碍。乘着改革的春风,浙江创下了多个“全国第一”:全国首家国有改民营高校浙江万里学院、全国第一所股份制学校萧山六中、全国第一所公办民助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天成小学……

  从中小学开始,向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两端延伸,再发展到高等教育乃至成人教育领域,浙江民办学校有效化解了公办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为适龄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学位数和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

 

优质供给

 

  1984年,全国第一所民办高校——浙江树人大学在杭州创立。30多年来,没有可供借鉴的经验,树人大学边摸索发展边创新,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民办高校发展之路。

  建校之初缺编少员,就通过管理人员和教学人员专兼职,逐步渡过难关;没有稳定经费来源,就向社会筹集捐款,之后又争取到政府适量财政补助。如今,树人大学连续多年高居全国民办本科院校竞争力排行榜榜首,成为全国民办高校发展的排头兵和改革的先行者。


浙江树人大学学生餐厅


  同在1984年,有着45万人口的安吉县只有4所高中,初中升高中比例只有13%,一大批学生被挡在高中校门外。安吉上墅私立高级中学应需而生。

  多年来,上墅高中坚持办学形式多元化、投资主体多样化、教学设施现代化、学校管理规范化,积极探索教学新模式。如今,上墅高中从一所学校发展到一个教育集团,集普高、职高、高职教育于一体,教育与产业相结合,开展中外合作办学。

  20181020日,西湖大学落户杭州。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由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拥有极大的办学自主权。校长施一公表示,西湖大学将遵循“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的办学定位,借鉴国际化的做法,翻开中国高等教育多元化的新篇章,通过自己的实践与探索为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提供借鉴和参考。

  从补充教育走向优质教育,折射出浙江民办教育先行探索取得的硕果。如今,浙江社会力量办学模式越来越多样化,从单纯的民间办学,到公民办合作办学、委托、捐资办学,到PPP模式、管评办分离办学,通过各种战略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优质发展,为老百姓提供多元化的选择。

 

优化生态

 

  台州市椒江区试水“教育股份制”创办书生中学,长兴县率先在全国试行“教育券”制度,杭州市探索国有民办学校转制……得益于政策环境的优化,民办教育成为浙江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涌现出一个又一个社会力量办学的“浙江经验”。

  2011年,温州作为全国民办教育综合改革的唯一试点地区,制定出台了“1+9”的系列政策文件,率全国之先对民办学校进行分类登记管理,正式结束了民办学校法人属性“四不像”的尴尬局面。2013年,出台了“1+14”新政,在师资、产权、税费等方面进行了政策创新。2018年,温州民办教育“1+9”政策3.0版出台,鼓励金融机构为民办学校提供信贷支持,加强了对民办教师的保障和激励。

  在全面总结温州等试点经验基础上,2018年浙江出台民办教育改革的地方性政策和实施细则,即“1+7”政策,有力推动了各地鼓励民办教育的制度创新。

  杭州着眼培育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在支持民办学校组建教育集团、做大做强教育品牌基础上,引导优质民办学校打破县域界限,将民办教育资源由城市向农村、向三区四县()扩张。民办初中建兰中学2013年走出杭城,到淳安县创办了千岛湖分校。

  宁波则将民办教育的发展重点落在从外延的数量增长到内涵的品质提升上,走上了一条与企业合作办学、社会团体办学、企业办学、中外合作办学、民主党派办学等多主体的特色办学之路,涌现出万里、慈吉、大红鹰、神舟、华茂等一批民办教育巨头,实现了民办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