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社会建设
筑牢百姓“防火墙”

2019-03-04 12:31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潘旭萍 毛龙飞

旭萍    毛龙飞


  俗话说“远水救不了近火”。遇到火灾时,群众若看见火光再拨打“119”,待消防车赶到,前后至少需要十几分钟,不仅会错失黄金救援时间,还可能由小火酿成大祸。为此,杭州江干区将消防力量延伸最基层,在各个社区、重点单位建立起微型消防站,实现“1分钟响应、3分钟到场、5分钟协同作战”,力争将火情化解在“一亩三分地”中。

 

扑早灭小

 

  “您位于御道社区御道家园82单元701,尾号xxxx7982的烟感设备于10:02:53有报警情况,请及时处理。”御道社区消防站值班室里,站长戚佳飞正在值班室检查台账。上午1003分,他在御道社区消防工作站微信群中接到了这条报警,同时值班室内警报声大作,室内电子大屏中弹出一个框,圈出了报警着火点,并显示“发现火警”的字样。

  戚佳飞接报警后,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将隐患消除在了萌芽中,前后不超过10分钟。戚佳飞说,以往消防人员总会遇到“远水救不了近火”的尴尬,自20177月消防站建立后,这些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为缓解基层警力不足、基层消防组织“缺失”的问题,江干区政府相继投入2200万元在社区建立91个微型消防站,配有91辆微型消防车、819名消防员。527家社会单位结合自身规模、火灾危险性,建立单位微型消防站。

  这些消防站利用智慧消防系统,对社区内大部分消防设备,如消防生命通道、无线烟感、消防水压等进行实时监控、预警。系统的烟感和气感设备一旦监测到异常情况,会迅速传输数据回系统,系统自动发出红色预警,第一时间将信息传输到工作人员的微信群和“智慧消防”APP上。这时,微型消防站就可以发挥“就近优势”和对辖区情况的“熟悉优势”,快速组成小型战斗队伍进行施救,以实现“扑早灭小”、3分钟到场扑救初期火灾的目标。

  同时,江干区消防指挥中心通过采集全区室外消火栓分布、水压监测、队站分布、队站值班情况等数据,建成区119指挥调度平台,在8个街道、91个社区消防站分别设立分指挥中心,逐级调派,对社区消防站值班、联动出警情况进行实时监控;通过微型消防站值班室远程监控设备及车辆定位系统,对微型消防站值班、联动出警情况进行远程监控督查。一旦发生火情,能够对微型消防站进行统一调度,做到“一点响应,多点出动”。

 

走村入户

 

  笕桥街道同心社区微型消防站消防专职员蒋浩在夜巡时发现,辖区有一处废品站里居住着人,废品站中灯光明亮,隐约还有人声。走进一看,20多平方米的仓库,一边是堆积如山的塑料瓶、垃圾袋,一边是简易灶台和床铺,当中还坐着3人。

  当夜,蒋浩便将情况记录在“消防安全检查记录表”中,让对方在三天时间内进行整改。但当蒋浩第二次上门复查时,他发现对方没有丝毫要搬走的意思,于是,立即联合笕桥派出所开出“责令整改通知书”。第三次上门时,消防大队联合公安派出所执法人员,当场完成隐患整改。

  塑料袋、纸箱等均为易燃物品,若不注意,极易引发火灾。通过联防自查早发现、早整改,将隐患化解于源头,是微型消防站的重点工作之一。

  “每个站点至少留守3人,其余人全部出动巡检,就像移动探头一样。”蒋浩说,“巡检时,可以当场整改的就当场整改;遇情况特殊无法立即整改的,则记录台账,到期再进行复查;如有必要,还会联系执法人员协同督促隐患整改。”

  为实现隐患早发现、火情早预警,2018年以来,江干微型消防站试点引入“安全+智慧消防”智能巡检系统,通过系统自动生成检查报表,实现日常巡查执行情况的全程留痕,打造实战实用防范体系。

  在重大节假日、重点敏感时期,消防站之间还会交叉互查。截至目前,全区通过联防自查、互查,发现隐患3600余处,责令改正1450余家。

  除了联防自查、互查,微型消防站还当好宣传员,邀请社区居民、学校师生来消防站参观,学习逃生自救技能,做到全民知消防、学消防、懂消防。不久前,杭州夏衍小学204班全体学生来到御道社区消防站,体验了如何使用灭火器、如何进行结绳自救、如何在火灾时救生演练等,在欢声笑语中掌握了不少安全知识。

  “顾好眼皮子底下这‘一亩三分地’,将隐患第一时间化解于源头,就是对消防工作最大的帮助。”蒋浩说。

 

专业强防

 

  一旦发生火情,消防部门能否随时“拉得出、灭得了、打得赢”,关键还在人。

  微型消防站作为最小的消防组织单元,主要依托于单位志愿消防队伍和社区群防群治队伍,对于这些人员,江干区通过规范化的制度管理、精细化的队伍建设、标准化的考核体系,在最短时间内提升其专业能力。

  通过日常训练,加强微型消防站专职人员对设施设备的熟悉和运用,并实行每周一拉动、每月一联动、每半年一比武、每年一轮训,促进专职人员的快速成长。

  日前,江干区就分批次对91名微型消防站专职人员开展为期20天的大轮训活动,并抽调24支微型消防站队伍开展了业务技能大演练、大比武活动,在比赛中检验应急响应和协同作战成效。

  “为检验‘135快速反应圈’的落实成效,我们每月都会对微型消防站的督查考评,并且不定期开展微型消防站拉动演练活动,考评结果纳入区年度综合考评。”江干区消防大队参谋杨建新说,通过这些训练,不仅能让队员们快速熟悉消防设施情况和灭火应急救援,熟练掌握器材性能和操作使用方法,而且对初起火灾的控制能起到关键作用。

  2018年江干区发生的200多起火灾扑救中,都能见到微型消防站队员的身影,其中17起由微型消防站单独扑灭。

 

群防共治

 

  城乡接合部住宅和出租房是发生火灾事故的主要场所。对此,江干区尝试辖区租户入住时,要先到附近微型消防站接受消防培训,培训结束后,才可以和房东签订合同,办理暂住证。

  在微型消防站,租客要学会如何看灭火器的有效期,学会如何使用灭火器,这是最基本的培训内容。除了灭火器基本常识外,微型消防站还用VR技术模拟火灾现场,传授如何在“火灾”中逃生,往哪里逃,要不要准备湿毛巾,被困了躲在哪里等逃生技能。

  培训不是走过场,培训完了还要考试,总分100分,全是选择题,每题5分,共20题,60分才及格。

  当然,消防安全不仅仅是租户,房东也得抓。除了辖区的消防中队外,每个社区的微型消防站工作人员定期要对房东进行上门检查和培训,一旦发现出租房有安全隐患,立即整改。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