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文化建设
针针巧入神
——记萧山花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赵锡祥

2019-04-24 16:51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梅非 李虹

 

 

   一把素棉线、一根绣花针,简单朴素的材料,在心灵手巧的萧山人手中被钩挑成一幅幅精美的花边。

  今年83岁的赵锡祥,是萧山花边行业唯一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60年来,他孜孜不倦,为传播萧山花边文化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结缘花边


  赵锡祥1936年出生于萧山龛山(现在的坎山镇)。那个年代,有一门从意大利传来的手艺——挑花边在当地流行了起来。花边十分适合农村零散又旺盛的劳动力市场,只要心细手巧,女人们平常就在家里挑花边以贴补家用。

因为父亲开办了一家花边小作坊,耳濡目染下,少年赵锡祥也开始学起花边手艺,帮父亲做些刷样配料工作。

只要有花边设计师来家里画图样,他就趴在一旁看,有一回看得入迷不小心打翻了木板拼成的桌子,茶水弄湿了整张图纸,父亲气得要打他,设计师却说:“这孩子有灵气,我看他常在废纸上画得有模有样,将来大有前途。”赵锡祥回忆道:“设计师的这番话一直激励着我。”

  初中毕业后,赵锡祥留在坎山花边联合经销处工作。1955年,他被挑选到坎山花边社当起了花边收发员。

  当时在萧山,从十来岁的小姑娘到70多岁的老太太都会挑花边。赵锡祥每天步行40多公里,挨家挨户地发花边原料和图纸,并把挑好的花边收回来。这一发一收间,让他学习积累了许多花边工艺知识,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19584月,赵锡祥调入技术部门,跟着老艺人胡兆康、朱彰耀,从基本的戳样、印刷、配纸入手,正式学习花边设计。为了提高技术,同年他被单位选送到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术学院)深造。“这成为我人生的转折点。一来开阔了眼界,二来扎实地打好了绘画基本功。”赵锡祥说。

 

创新技艺

 

赵锡祥先后担任萧山花边总厂厂长、萧山花边研究所所长和萧山抽纱厂厂长。他以深厚的理论和实践功底,设计创作出万缕丝全雕镶边、格欣绣、彩条链等六大类花边新品种。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萧山花边风靡意大利。当地人把萧山花边作为女儿的陪嫁品收藏,拥有“万缕丝”数量成为嫁妆是否丰盛的重要标志。每年的广交会上,赵锡祥创作的萧山花边都能接到大量海外订单。当时“万缕丝”的货号是“5801”,老外见到赵锡祥,都不叫名字,而是亲切地称“5801”。

1972年,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赵锡祥为杭州机场贵宾室设计了一幅高6.3米、宽18.4米的大型西湖全景花边窗帘,将传统中国画的构图巧妙运用到花边图案中。作品用了30余种针法,手工挑织3000多万针,将西湖的水榭亭台、芳草长堤、湖光山色表现得淋漓尽致。对于这幅《西湖风景》绣帘,随行的基辛格发出了“堪称世界花边之冠”的赞叹。

赵锡祥的另一件得意之作,是他为2000年杭州西湖博览会创作的特重工万缕丝全镂全镶边床罩。“我想把所有的针法、制作工艺都记载到这件作品上,为后世研究萧山花边提供实物。”

为使绣艺质量达到精湛标准,赵锡祥当时走访了2个镇5个村,通过妇委会找到了58位高龄高技艺绣娘。四个月时间里,这些绣娘用1400万针绣出了820朵玫瑰花,每片花瓣的针法都不一样。

同时,赵锡祥赶赴台州,在台绣厂林先松先生的帮助下,完成垫绣花片的制作。这件集萧山花边特重工花边技艺和台州全雕垫绣工艺的作品,获得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

 

坚守传承

 

  近一个世纪,经过几代设计师和绣娘的不断研究创新,萧山花边已从起初三四种针法丰富到30多种针法,拓展上千种规格而形成独特技艺风格。

  1988年,赵锡祥晋升为高级工艺美术师;同年4月,被轻工部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师”荣誉称号。然而,担忧也随之而来:手绣花边日渐式微,萧山花边普遍采用机器生产,并逐步数字化。花边纺织品的产量大大提高,制作成本下降60%,“机绣”让传统手绣处境日益边缘化。

  赵锡祥说,手绣学习是相当枯燥寂寞的过程,更要静心、不怕苦的意志。“萧山花边首先要学图样设计,既要有美术基础知识,又要懂美术图案纹样变化;其次要掌握生产流程中的各道工序技能,再后还要熟悉花边挑绣制作技能,学习粗工、轻工、中工、重工、特重工及镶边等品种中的30余种针法技艺。”

  如今萧山花边逐步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赵锡祥担心这发展百年的技艺就此失传。

  2012年,杭州市首推以五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为传承主体的“工艺美术大师带徒学艺”项目,赵锡祥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教授徒弟上,从设计临摹到挑绣钩线都悉心指导。

  “从萧山花边的兴旺到衰落甚至于消失,我唯一能做的是将现有的技艺保留下来,如何做到不失传?除了发挥个人手把手的教学作用外,还要依靠政府来提升手工艺人的经济来源,才能使技艺得以保留和传承。”赵锡祥说。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