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全民阅读“最后一公里” |
|||
|
|||
温岭市松门镇何荣富家庭图书分馆 吴敏力 温岭市城东街道瓦林村的“林辉家庭图书分馆”,设于两幢打通的5层民房内。一楼三面墙壁装上了书架,3500多册图书按照少儿文学、成人文学、社科书籍等分类摆放。地下室被改装成阅览室,每当放学或节假日,这里聚满了大小读者。如果看着不过瘾,想带书回家读,居民还可以通过图书自助借阅终端操作借还手续。 在温岭,家门口“图书馆”就能借书,已不是新鲜事。从2016年初开始,温岭建成300个家庭图书分馆,其中七成在农村,服务读者超百万人次,成为农村阅读服务主阵地。
图书分馆开到群众门口
说起家庭图书分馆建设,温岭市图书馆馆长杨仲芝拿出了一张摄于3年前的照片。照片中,几个孩子围着一张八仙桌,手里拿着一叠扑克牌在玩。 “我问他们,为什么不看书?”“没有书。”“爸妈呢?”“上班去了,没空带我们去图书馆。” 温岭市图书馆曾面向500位市民开展过调查,其中“制约读者来图书馆借阅图书的障碍分析”一项中,有52.4%的市民选择“图书馆离我太远”。 温岭市图书馆位于老城区,两幢上世纪80年代的老建筑门前仅有50多平方米的空地可供停车,市区居民都觉得来去不方便,更别说远在乡村的阅读爱好者了。 图书与读者间的“最后一公里”,成了掣肘全民阅读推进的“拦路虎”。 “读者过不来,我们就把图书馆搬过去。”杨仲芝说。2016年初,温岭市根据全民阅读“六进”的要求,把阅读推广的重心放在农村,以建立总分馆制为抓手,大力开展家庭图书分馆建设。 家庭图书分馆,就是志愿者在自己家中办图书分馆。“新温岭人”毛新兰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16年4月23日,她在自家一楼开设了50平方米的借阅区,自筹图书300多册,向市总馆借书9882册,每周开放时间3天15个小时,全家人都是图书管理员。 这种“公共资源+社会力量”的总分馆制模式,深受温岭市民的欢迎。数据对比显示,2015年温岭市图书全年借阅量为65万册,家庭图书分馆推行当年,借阅量达98万册,至2018年,超过了160万册。
“正规军”配合“游击队”
家庭图书分馆的建设,并非一帆风顺。 “最大的难点是服务要及时跟上。”杨仲芝说,300家图书分馆,七成在农村地区,最远的位于石塘镇雷公山,车程一个多小时。如何让农村读者第一时间借到喜欢的书?如何让他们享受到和市区一样的服务? 为此,温岭市制定了《家庭图书分馆建设与服务规范》《家庭图书分馆借阅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由市总馆提供业务指导、图书配送、专业培训、设备维护等各项服务。 总馆与300家分馆之间,由“汽车图书馆”无缝衔接。“之前每天都要跑市区搬书,但图书更新的速度仍跟不上大家的阅读速度。”因为更新服务不及时,毛新兰家庭图书分馆曾一度“暂停营业”。2016年底,温岭市图书馆推出“汽车图书馆”,这辆身长7.1米的客车可一次性携带图书近3000册,每天往返于市区和各乡镇,家庭图书分馆的更新服务问题由此解决。 为了让读者第一时间借到好书,温岭市图书馆甚至给家庭图书分馆提供了一项“特权”:读者有需求的书,如果在图书馆系统中找不到,可以先到当地新华书店购买,再由温岭市图书馆报销,并将此书纳入馆藏。 家庭图书分馆则承担起馆舍、设备、资金、人员、服务“五项职责”,与总馆彼此统分结合,既发挥公共资源“统”的优势,又激发社会资源“分”的活力。这一做法,完全符合《公共图书馆法》中“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的正确导向。 “正规军”配合“游击队”,效果出人意料的好。“十八道地家庭图书分馆”负责人张宝祥是浙江省根雕大师、温岭根雕协会会长。在他家,读者不仅能借阅图书,还可参与手工活动,学习美术,体验非洲鼓。位于大溪镇的“谢新联家庭图书分馆”,定期为读者免费开展活字、雕版印刷等传统文化体验。在“林辉家庭图书分馆”,平均两周一次的陶泥、科普、音乐等兴趣活动,成了维持读者热度的催化剂。
密织全民阅读服务大网
傍晚5点以后,松门镇文昌路108弄2号的“何荣富家庭图书分馆”里,就会挤满读者。馆长何荣富最大的满足,就是看着一屋子安静读书的人。 曾经有个孩子,每晚孤身一人前来借书。问及父亲的去向,孩子无奈地说:“爸爸搓麻将去了。”于是,何荣富在分馆里购置了一批连环画,都是当年他们那一辈人最爱看的书。之后,那位孩子的父亲,包括更多的大人都成了分馆的常客。 “很多孩子原来的课余生活就是看电视,现在爱上看书了,也更爱交际了。”陈玲丽是“林辉家庭图书分馆”的负责人,她组建了一个250人的微信读者群:“阅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大变化。” 如春雨润枝,全民阅读正在以家庭图书分馆为媒,走入温岭人的生活中。今年3月,陈玲丽和何荣富还先后帮助完成了5个家庭图书分馆的申请建设。“还有7个家庭有建设意向,正在沟通之中。”何荣富说。 很难想象,所有家庭图书分馆的建设,政府没有下过文件,没有下达任何指令,更没有投入过一分钱。 “这就是阅读的魅力。”杨仲芝说,家庭图书分馆正在以每年100家的速度递增。计划到2025年,温岭将形成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民阅读服务大网,覆盖城乡。 据悉,温岭还计划在家庭图书分馆中普遍推广应用“人脸识别自助借书”“微信扫码借书”“手机面对面借书”“浙江图书馆信阅服务”“浙江省联盟通借通还”等技术手段。 “家庭图书分馆不只是停留在公共阅读服务的延伸和补充上,应成为广大农村和落后地区阅读服务的主阵地、主力军。”杨仲芝说,一个现代化的城乡阅读服务体系真正形成,“全民阅读、书香温岭”才会梦想成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