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经济建设
戈壁滩上的温情援青故事

2019-06-18 11:11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章万真

章万真

 

格尔木市成功脱贫“摘帽”、格尔木浙江工业园拔地而起、青海省首个眼视光联合诊疗中心落户格尔木……从20167月温州派出第三批援青干部奔赴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以来,两地构建起以项目援建、产业合作、智力帮扶和交流交往交融的援建格局。3000公里外的戈壁大漠,流传着一个个温情的援青故事。

 

温州市援青医疗专家到格尔木义诊


项目援建

 

  20167月,温州援青团队一到格尔木这座高原新城,援格指挥部开展了“面朝昆仑、五问自己”解放思想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围绕对口支援格尔木的发力点、增长点、支撑点、落脚点和创新点,探寻“来格为什么、在格干什么、离格留什么”等问题的答案。

  聚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援格团队深入格尔木两乡两镇调研,拿出一个个精准扶贫的方案,让农牧区群众选择。同时,向千里之外的温州各界发出召唤,搭起“镇镇结对、村村结对”的桥梁:16个贫困村与16个温州经济强村、16家温商企业结对,开展帮扶;牵头开展培训活动,培养出239名农牧区致富带头人;组织11家浙商企业举办劳务招聘专场,邀请380名格尔木牧区群众来浙江工作。

  围绕“援青资金80%面向民生、80%面向基层”的总体要求,援格指挥部始终把目光投向群众生产、生活、生计、生态等民生领域,让当地百姓直接获益、长久受益。

行走在格尔木,可以看到不少“浙江元素”“温州力量”:投入1300多万元建成的郭勒木德镇幼儿园、卫生院;为印象小区改造的供暖设施;投入660万元打造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投入1200万元兴建的图书馆,借阅室、报告厅、视听室、自修室等一应俱全;每年为“昆仑梦工厂”注资50万元,鼓励青年创业创新,目前在孵企业有57家。

  第三批援青干部援建格尔木以来,浙江共安排18个援建项目、援建资金总计1.021亿元,带动当地有效投资3亿多元。20189月,格尔木16个贫困村、23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741名贫困人口农牧民成功脱贫“摘帽”,格尔木退出全国贫困县行列。

 

产业合作

  

  援建过程中,在“输血”的同时增强“造血”功能,成为援青干部自我加压的考题。

  “将格尔木的资源禀赋和广大温商的资金、技术和网络资源结合起来,延展产业合作广度,为格尔木跨越发展注入源头活水。”这是援青干部给出的解题。

  浙江援青指挥部安排资金1000万元建设格尔木浙江工业园二期,不仅建起标准厂房,还完善了基础配套设施,打造温格两地产业合作的新高地;推出一批高、精、尖重点招商项目,邀请有意向的浙商前来考察,积极推介产业。

  近3年来,格尔木浙江工业园先后引进生产高端低钠盐的森盛矿业公司、一期投资4亿元的金昆仑锂业公司、投资2亿元的浙江力乾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和二手车交易市场项目等。据统计,格尔木浙江商会就有83家温籍企业,累计投资格尔木43亿元,解决当地就业4750人。

  援格指挥部还组织浙商企业家联手建设格尔木浙商大厦,完成供地51.7亩;安排援青资金300万元支持10家农牧业龙头企业建设冷链物流系统、开设专卖店;成立首家农牧业电商合作社,探索“农牧业+电商”生产销售模式;为那陵格勒生态畜牧业合作社与温州银行牵线,一次性签单115万元;组织温州6200多名干部职工到格尔木旅游休养;组织格尔木来温州开展旅游和特色农牧产品推介展销……

  在援青干部的多方走动、牵线搭桥下,温格两地产业合作的文章越写越精彩,柴达木“聚宝盆”资源逐步转化为老百姓的创富资源。

 

引智育才

 

  格尔木健桥医院原本是一家不起眼的民营医院,如今是当地赫赫有名的“眼科医院”。这得益于眼视光联合诊疗中心和远程会诊平台的落户,这个平台一头连着健桥医院,一头连着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医院。

  白内障是高原地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因格尔木医疗水平有限,不少就诊病人只能去省城西宁就诊,看病成本高。自从开通远程会诊平台以来,健桥医院遇到吃不准的病例,开启远程会诊平台,直接请教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医院的医生。成本降低、就诊便利,让越来越多高原上的眼病患者得到及时治疗。

  为改善高原地区医疗条件,温州医科大学在2018年定向海西、格尔木招收临床、影像、麻醉等专业本科生。温州市人民医院与格尔木市人民医院、温州中医院和格尔木市第二医院“牵手”结对,温格两地互派医疗专家、技术骨干锻炼学习。

  医疗和教育是事关未来和长远、事关格尔木长期的稳定发展。3年来,援建干部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以教育医疗为重点,不断加大智力帮扶力度。

  教育领域,一场润物无声的交流合作正在火热开展——

  2016年,温州市向格尔木捐赠5辆校车,改善边远农牧区教师上下班的交通条件;温州市云图书馆项目落地格尔木,所有中小学生共享温州的云数字图书资源;格尔木市48所学校与温州学校“一对一”结对共建,开展教育帮扶;温州市教育局组织15155人次来格尔木送教讲学,格尔木组织32343人才赴温州访学培训……

 

浙江投资建设的格尔木市图书馆


加深交流

  

  从格尔木机场出发,行驶在通往市区的大道上,道路两侧的“浙江援青林”郁郁葱葱。这抹绿色,不仅为格尔木防风固沙,更见证着浙江与青海两省的友谊。

  20174月,格尔木启动“浙江援青林”建设,全市有关党政领导、消防官兵、公安干警、共青团员、青年志愿者、少先队员、商会企业家代表等280人共同参与植树,种下了1200株河北杨。

  此后两年,又持续投入400万元在城市湿地公园栽种“民族团结林”,在高速路口种下“友谊长青林”。 三年三片林,一年接着一年干,为格尔木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浙江力量。

  温州流行乐团走进格尔木,送来“摇滚之夜”;书画名家作品展、书画笔会、文化论坛、儿童知识银行、阅读推广人计划等文化项目走进格尔木,高原之城劲吹瓯越文风……以文化走亲为载体,温格两地人文交流越走越亲近。

  为给格尔木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干部队伍,在援青干部的协调下,三年里,格尔木共计15批次470多人次干部来到温州等地学习,其中29人挂职锻炼,为格尔木带去东部先进的发展理念和做法。

  来自格尔木市政府办公室干部罗海芳去年11月到温州挂职,其间参加了“温州擂台·六比竞赛”镇街亮绩赛场,县(市、区)述政大会。她说:“温州干事创业的氛围真浓厚,我要把温州督查考核、互看互比互学等做法带回格尔木去。”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