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平安海区的“金钥匙” |
|||
|
|||
“红帆船”出海
作为海洋和渔业大市,舟山坚持依靠和发动群众,将“枫桥经验”从陆地应用到海上,逐步形成了海陆联动、协同治理的“海上枫桥”创建经验,开辟了极具海岛特色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5年来,舟山全市各类海上纠纷下降46.5%,刑事案件下降41.3%,安全生产事故下降64.1%。
海上闪耀党组织
三天三夜没合眼,耗费7万多元油费,“浙岱渔03158”船老大王卫平中断捕捞作业,将舟山以东约500公里处的一艘无人客船拖回码头,交给政府部门处置。 每当说起这件发生在去年12月18日的事,王卫平总会被问:“值不值?”时隔半年,他的回答依然坚定:“这是‘红帆船’的责任。” 为提升海上治理水平,舟山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因地制宜将渔船作为船员党员开展“戴党徽、亮身份、树形象、当先锋”活动的主阵地,确保“船行千里有组织,生产活动两不误”。 2017年9月,岱山县衢山镇对符合条件的第一批20艘“红帆”船只进行统一挂牌,王卫平等渔民党员纷纷“亮明身份”,并郑重承诺:要在海上矛盾纠纷化解、海上安全生产、海上抢险救灾等方面树标杆、做表率。 普陀区将所有渔船按乡镇(街道)、社区(村)、作业区域、作业方式划分成208个海上网格,每个网格确定一名以党员为主的网格员,负责安全管理、生产互助、矛盾调处和信息收集等工作,破解“岸上找不到党员、海上找不到组织”难题。 “在海上,党课也一样上。”嵊泗县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一线渔民党员作业时间长、学习教育难集中的实际,嵊泗县利用单边带、对讲机等方式开设海上党课,让党课教育实现海陆无缝对接。 目前,舟山全市共有各类“红帆船”102艘,成为一个个漂在海上的红色课堂、纠纷调解室、抢险救助站。仅2018年,就有445艘次渔船参与互救。 发挥党员先锋作用的同时,舟山还积极培育社会组织参与“海上枫桥”建设,做强“海上治安员”“海上娘舅船”“东海渔嫂”等社会治理品牌。 普陀区有远洋渔业企业20余家,远洋渔船360余艘,从业人员近8000人。其中,连续作业一年左右的占比达65%。远洋渔业生产条件艰苦,尤其是公海作业海上停留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生活枯燥、人员思想情绪不稳,很容易引发各类纠纷。 “一位渔民的心理是否健康,往往会影响到一整条船的人。”两年前,普陀区探索开展远洋渔民心理辅导干预,邀请心理咨询师为即将远行的船员上心理辅导课,及时提供身心健康咨询和疏导。与此同时,普陀还在每艘远洋船上配备“海上治安员”,及时参与海上矛盾纠纷化解。 目前,舟山大中型渔船全部纳入1050个渔船编组,实行港内不同航线分组管理,每个组都确定一名网格员和“海上老娘舅”,专解矛盾纠纷,同时加强港区码头的治安巡逻。近3年来,舟山共排查化解海上矛盾纠纷600余起,基本实现 “小事海上就地解、大事陆上联合调”,海上治安持续稳定向好。
构建治安新体系
舟山有渔业船舶8900余艘,每到开捕繁忙期,省内外万余艘渔船、8万余名渔民云集于浙北渔场,难免会发生争夺捕捞区域、渔船碰撞等引发的治安事件。 对此,舟山探索建立海、陆、空立体快速处警体系,创新建立海上“一警一员一艇和联席、联勤、联调、联同”的“3+4”治安管控工作机制,组建海上联合执法船队,成立联合应急处置小组,实行扁平化指挥、联动化处置。 2017年9月30日,浙北海域165—8海区发生一起跨地区群体性渔事纠纷事件。得到消息后,普陀区海警、公安、海事、渔业等涉海执法单位组成的联合应急处置小组立刻启动运作,一边指令就近“娘舅船”协助劝解,劝说涉事双方渔民保持冷静、理智对待,一边启动与宁波相关部门的两地联动处置机制。经过多方一昼夜努力,一度剑拔弩张的冲突双方终于同意回港后协商解决,避免了矛盾升级。 沈家门渔港共有大小码头27座,长期停泊有各类船只2000余艘。休渔季进港停泊的渔船更是多达近万艘,因停泊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频发。为妥善管理渔船停泊,普陀区边防、海事、渔政、港航等职能部门联动,实施“海上停车场”管理模式,借鉴陆上划车位的做法,在渔港里划分区域,并调整船舶停靠方向。模式实施以来,沈家门港区因抢船位引发的矛盾纠纷同比下降70%。 针对海区违法犯罪行为,舟山采取上下联动、横向融合的方式,开展联合执法,快速处警。2018年查获成品油案件18起,现场缴获成品油8000余吨、走私白糖700余吨、冷冻品200余吨。 与此同时,舟山还加深区域交流协作机制,开辟“海上纠纷跨区域调解绿色通道”,与周边温岭、奉化、象山、椒江、临海等涉渔地区广泛开展“联心、联谊、联利、联事”等协作联动。跨地市间的海上作业桁地争抢、船舶违法冲撞数量逐年下降,群体恶性案事件“零发生”。 海上救援
织密海上防控网 渔船开到哪里,管理触角就延伸到哪里。 在普陀区海洋与渔业信息指挥中心,工作人员陈珉站在指挥大屏前介绍说:“屏幕上闪烁的信号代表一艘渔船,只要鼠标一点,渔船编号、船速、作业类型等信息就会马上显示出来。在200海里内的渔船,不管出海后在什么地方,岸上的监控中心都能准确定位,并及时掌握他们的各项动态。” 那么,对200海里外的渔船,如何监管?陈珉说,他们在沈家门派出所专门设立卫星电话,定期与出海远洋船联系。 随着中国(浙江)自贸试验区、江海联运服务中心等国家战略落地,众多重大项目在舟山动工,舟山“海上枫桥”建设的意义已从保障渔业生产拓展到保障和助推项目建设、维护海洋安全等领域。 鱼山原是悬水小岛,因为建设绿色石化基地成了开发热土。据统计,仅2018年,鱼山岛流动人口进出就达60.4万人次。与这个数字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岛治安状况良好,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发生率极低。 几万人的大工地,治安如何管理?鱼山岛用一套“连队化+科技化”制度管出了全国工地治安管理样板。 “我们就一个思路:发动群众,依靠群众。”鱼山岛警务室负责人说,他们把岛上4.5万余名施工人员分级设置为178个连、417个排、904个班、917个室,中标单位负责人为连长,分包单位负责人为排长,施工队负责人为班长,各宿舍设寝室长,实行类军事化管理,确保“小事不出连,大事不出岛”。 在建章立制的同时,鱼山岛还运用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视频监控、“一卡通”、海岸线红外报警等技术,实现务工人员定人、定岗、定房、定床精确掌控。 项目建设到哪里,管理就推进到哪里。2017年以来,舟山市公安局先后在全市7个岛屿开展“科技管控岛”试点,在岛屿重要部位架设集视频监控、人脸识别、智能卡口、物联网等众多科技手段为一体的防控网络。全市岛屿刑事案件下降36%,岛上群众的安全感明显提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