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社会
“健康大脑”管好百姓健康

2022-01-10 15:24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叶慧 林莉

叶慧     林莉

 

近年来,浙江深化“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建设,全域推进“健康大脑+”体系构建,在智慧医疗、数字健康管理、智慧公共卫生等关键领域探索创新,推出越来越多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打造“浙里健康”金名片。


衢州市域一体化120急救云调度指挥中心


以通为本

 

医疗卫生服务贯穿老百姓从出生到死亡的全生命健康周期,涉及医疗、医保、医药、商保、民政等多个部门。2021年,浙江全省总诊疗超过6亿人次,仅浙里办“浙里健康”专区一天的点击量就超过500万人次,每天都要产生庞大的业务流和数据流。

然而,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在体验式调研中发现,各家医院的数据仍存在内部流动、互不相认的现象。涉及医疗卫生服务的不同行业、不同层级间的数据也没有贯通,不能交互。

2021年5月,省卫生健康委在省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基础上迭代升级、集成完善,建设“健康大脑”,作为卫生健康数字化改革的数据基座和应用中枢,并用一张网、一朵云、一套标准,让各地数据在同一条跑道上“跑”起来。

省卫生健康信息中心主任刘小舟说,为实现数据内部通、内外通、上下通,他们“用云汇聚应用,用网打通数据链,用标准支撑”,把网络延伸到省市县乡村五级3万家医疗卫生机构。

统一标准,让各家医院的系统从说“方言”变成说“普通话”,这是构建“健康大脑”的关键一步。浙江省临床放射质控中心主任龚向阳负责全省放射类项目编码工作,他和团队用60多天时间研究出8套英文编码系统,在阅读上千页的英文资料后,将百姓日常看病关系最密切的180个高频项目都“翻译”成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认可的独立编码,供全省使用。

统一话语体系的同时,省卫生健康委为“健康大脑”构建起云网、数据、交换、组建、标准、算法等六大中心,汇聚了全省4400多万份电子健康档案、5600多万份电子病历,每天上传国家和省数据平台及回流市县数据超1000万条,并实现数据目录化、目录可视化。

一个平台,全省通用。为让各市县的数字化应用步调一致,形成合力,省卫生健康委还编写了《卫生健康数字化改革指南》,细化改革路径,指导各地用好“健康大脑”,在大跑道的框架下,结合各自特色,利用数据资源开展本地的一些创新型应用。

 

多跨协同

 

为让“健康大脑”发挥更大作用,创建更多惠民应用场景,在6月24日全省数字化改革工作例会上,省委提出“健康大脑+”体系建设任务。

按照省委要求,省卫生健康委以“健康大脑”为依托,锚定智慧医疗、数字健康管理、智慧公共卫生等关键子领域,以数据流改造提升业务流,重点打造“浙里防疫”、看病就医“一件事”、“浙医互认”“浙里急救”“出生一件事”等70余项应用。

2021年11月3日傍晚,疾控部门确认,一名核酸检测阳性人员曾在乌镇旅游。面对突如其来的防疫需求,嘉兴市立即行动,划定了17.2平方千米的封控范围,并细致划分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实施分类分区分级管控。3小时后,1800多名来自嘉兴各地的医务人员、网格员、志愿者、交警等工作人员全部就位,连夜开展核酸检测。

疫情溯源、核酸检测、封闭管理,仅3天时间,乌镇西栅景区就恢复了运营。每个环节有条不紊、高效协同的背后,是“浙里防疫”应用发挥的精密智控疫情调度指挥的作用。

“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改革早在2006年原国家卫生部就提出相关要求,并多次下发文件,但一直难以落地,医疗机构存在不愿认、不敢认、不能认的顾虑。

2021年,省卫生健康委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联合医保、财政等省级部门出台具体实施意见,打造“浙医互认”应用,建立全省统一的检查检验共享互认技术和数据支撑体系,解决“不能认”;通过强化“三医联动”,加强政策协同保障,形成部门联动机制,引导医生主动互认,解决“不愿认”;首批明确了检验结果互认93项、影像检查互认180项,通过构建科学规范的互认标准体系,加强检查检验结果质量控制,解决“不敢认”。这项重大改革将实现省市县医疗机构间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估算预计每年可直接节省医药费用66亿元。

为破解山区海岛地区急救信息化基础薄弱、调度不够顺畅等问题,浙江推出“浙里急救”应用场景,打通省、市、县多层级急救资源,形成“全省一张网”,实现院前急救资源的精准协同调度,提升全省特别是山区海岛县的急救服务能力。该场景目前已在全省11个市落地应用,通过开展“上车即入院”试点,实现“现场—车辆—医院”即时连线、数据共享,大大提升急救效率。

  

凝聚合力

 

“健康大脑+”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为牵头单位,省卫健委坚持“工作一盘棋”“声音一个调”,加强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体系协同,充分汇聚卫生健康数字化改革整体合力。

规范建设模式。对于建设内容明确、需求共性、各地基础相当的应用,通过省级统一建设、市县共用的模式推进,集中优势资源,节省资金投入;对于建设方向明确、需求个性、各地基础差异较大的情况,则由省级统一规划,省市县分工实施,在发挥基层创新能力的同时,注重“一地创新、全省推广”。如省统建精密智控疫情调度指挥系统,贯穿省市县三级,覆盖2300余家卫生健康机构,杭州市在省级系统的基础上探索创新了入境人员管控模块。

激发创新活力。省卫生健康委鼓励各地结合实际探索多元化的数字化应用,基层创新活力被激发。杭州市拱墅区开发的消毒保洁智能监管系统,连着酒店保洁员手中的抹布和手环,一旦清洁不规范系统会自动识别;衢州市通过智慧监督应用,252家口腔医院的器械清洗消毒实现实时在线监管。

集聚工作合力。建立全省优秀项目储备培育机制,由省级发布任务主题,通过专家评审,将各地具有一定应用性、创新性、引领性和可复制性的卫生健康数字化改革项目纳入基层创新储备库,通过培育引导、持续跟踪和动态调整,形成典型案例并复制推广。据悉,首批共征集创新应用102个,筛选了49个项目入库管理,每月评估进度,待到应用成熟,集成到“健康大脑”推广应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