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高水平美好教育注入“红色动力” |
|||
|
|||
钮 俊 国旗下的诵读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也是民生之基,关乎广大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千家万户。 近年来,杭州锚定高水平建设美好教育目标,深入实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坚持以党建统领统筹破解教育难点堵点问题、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打造教育现代化先行样本展现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的头雁风采。
坚持培根铸魂 加强党对教育全面领导
浙大城市学院由民办转设为公办,党组织关系转隶至杭州市委;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党组织关系调整至杭州市教育局党委;中小学校的党组织关系由隶属于乡镇街道党(工)委调整为隶属于教育行政部门党委……近年来这些颇受关注的杭州市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隶属关系调整,都是为了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杭州成立了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市委教育系统党建领导小组,构建起市委统一领导、领导小组牵头抓总、市教育局党委直接负责的领导体系,把加强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把党的领导贯穿“全过程”,杭州在2018年启动试点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厘清党组织和校长的职责范围,完善议事决策制度;自觉维护党组织集体领导,保证校长依法行使职权,共同推动学校改革发展。 让党建工作立起“高标准”,杭州制定《杭州市中小学校党建工作标准》《杭州市中小学校基层党支部建设标准》,推进党组织“标准+特色+若干任务”内容体系建设,实施党组织书记领办党建项目等“五个一”工作制度载体,推进中小学基层党组织全面跃迁提升。 使民办学校党建“科学化”,杭州制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 推动民办学校党建工作重点任务落实落细的通知》,理顺全市1328所中小学(幼儿园)和教育培训机构党组织隶属关系,落实党组织参与决策和监督机制,把党建工作情况作为注册登记、年检年审、评估考核、管理监督的必备条件和必查内容,推动党建引领民办学校规范办学。
赓续红色根脉 确保学习教育常态长效
“健全完善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制度化机制,深入实施新思想铸魂工程。”2022年3月,杭州对党员干部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提出新要求。 2021年以来,杭州教育系统以“学党史强党性、开新局育新人”为主题,开展巡回指导、宣讲、巡听旁听,实现教育系统968个党组织、1.5万余名党员干部全覆盖。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各级理论中心组共开展专题学习交流1377场次,干部交流566人次;共购买学习书目6.7万多万册,撰写学习体会10余万篇…… 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学党史、知党恩、跟党走,“杭州学习模式”探索不断深化、逐渐成熟: 推进思政教育课程化、体系化。临安区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内容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出12期《读本》精品微课;拱墅区把《读本》和本土红色研学实践相结合,让红色教育更接地气……高校层面,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马克思理论学科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实践构建。 将“四史”教育融入中小学德育工作和学校文化建设。滨江区打造杭州市首个中小学校党史教育基地,西湖区在少先队员中开展“种一颗党徽,我与党徽共成长”活动,杭州高级中学两校区联动探索高科技、智能化、虚拟仿真的互动式校史馆……校园成为赓续红色根脉的主阵地,红色文化学习成为新风尚。 让师生互促共成长。杭州还积极组织开展“三优双引领”活动,多形式探索实施“党建+育人”“党建+教学”“党建+文化”等融入式党建。通过设立党员示范班、党员教师精品课等,实现党建与育人工作同心同向。
强基固本壮骨 选育建强人才干部队伍
高水平建设美好教育,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关键、培育适应教育现代化先行的高素质人才是支撑。 加强党对人才的统一领导,杭州深入实施“中小学名校长培养工程”,打响“杭派”名校长品牌,打造一支符合好干部标准,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中小学校长队伍。同时,优化教育系统干部结构,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全市教育系统40岁以下处级干部比例达到15%以上。 高质量实施人才强教战略,杭州每年投入4500万元专项经费,实施一流学科建设工程、新型专业建设工程、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工程,积极推进市属高校“西湖学者”“西湖鲁班”等人才培育、发展计划,有力推动了西湖大学、国科大杭高院等平台建设和市属高校内涵式发展。近三年来,市属高校(院所)引进高层次人才1265人,助力杭州建设全球人才蓄水池。 同时,杭州还深入开展“双强型”党组织书记“双培双带”培育工程,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育教学骨干,把党员学科带头人培养成书记,把书记培养为学科带头人,把教育教学骨干培养成党员。近三年,发展党员4223名,其中高层次人才114名,市属高校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学院党组织书记占比77.4%。 清风正气树人 “清廉之风”遍吹校园
在杭十四中,学生人手一本校本读本《十四清风》,对书里的清廉文化故事稔熟于胸。学校还将校本清廉文化内容融入思政、语文等课程,让学生知校史校训、悟家训家风,育廉洁意识、强家国情怀。 建设“清廉学校”,是人民群众对美好教育最朴素的期盼。2019年以来,杭州市教育局深入实施“清廉学校”建设三年行动,打造了一批清廉校园文化品牌,开发了一批清廉教育校本课程,梳理了一批学校权力清单,建设了一批学校清廉宣传阵地,培育了一批清廉学校示范点,形成“清风满园育桃李”大好局面。 同时,市教育局与驻局纪检监察组协同发力,扎实推进“清廉教育”建设:深入推进义务教育招生改革,实施义务教育民办学校审批地招生、公民同招和电脑派位录取等新政,借势推进阳光工程;聚焦教师队伍建设,面向社会公开征求对违反政治原则、违背公序良俗、侵害学生权益、违规有偿补课等7类25项负面清单的意见…… 三年多来,杭州市教育系统共排查廉政风险590条,结合学校小微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和权力事项流程图的“三单一图”监管模式,创新形成“一校一册”廉政风险防控网,制定防控措施1385条,形成防控制度机制968项,牢牢扎紧了制度的笼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