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党的建设
“红色村播”唱响“富民谣”

2025-02-28 10:05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徐 平 谢建龙

徐 平  谢建龙

 

  “‘红色村播’启新锚,土货搭乘电商潮,‘侨助工坊’架新桥,山乡致富路不遥……”在由华侨创建的天台县白鹤镇国际袜业城“侨声嘹亮”共享直播基地,9间配置齐全的直播间一字排开,各地村支书不时带着山乡土货来到这里,“红色村播”争相吆喝、竞相比拼。

  在天台县,“红色村播”已成为一道亮丽的共富风景:流量惠农、直播带货,让当地优质山乡土货走出大山,农副产品年直播销售额超10亿元,奏响了一曲曲动人的“富民谣”。

 

“红色村播”直播助农售货


党建引领

红色村播“星”光熠熠

 

  福溪街道三村村是天台县有名的蜜梨产地。春季直播“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盛景,夏季直播卖梨,秋冬季直播推销黄精、红薯面等特产,由村支书谷园园带领的“红色村播”团队一年四季停不下来,忙得不亦乐乎。

  “蜜梨上了网,名气大了,平均亩产5000多斤,每斤多卖出5毛钱,每亩就多了2500元的收入。”种了10多年梨、眼下担任蜜梨专业技术协会会长的吕卫宇说。为果农增加收入,正是众多像谷园园这样的“红色村播”所愿。

  天台县聚焦电商风口,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培育“红色村播”队伍,让星星之火在广袤乡村形成燎原之势。“红色村播”活跃在田间地头、山林溪畔,用手机记录乡村的点滴美好,用直播传递山乡土货的独特魅力。党员干部率先触网,化身主播带货,从农产品到乡村旅游,全方位展示天台乡村的多元价值,成为推动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为“红色村播”的发展保驾护航,天台县多部门联动,依托县乡村三级党群服务中心,搭建起直播矩阵,包括1个县级“红色村播学院”、东西部2个直播基地,以及15个镇级直播室和120多个村级直播间,为“红色村播”们提供了专业的培训场地和实践舞台。同时,构建“理论学习+业务实训”的电商“新农人”人才孵化体系,整合各方教学资源,定期开展电商平台操作、带货技巧、营销策略、售后服务等专业知识培训,提供零门槛、零基 础、零费用的孵化服务,助力更多农民成长为优秀的“村播”主力。

  为激励“红色村播”不断进取,该县建立村播评价体系,结合直播频次、带货业绩、共富效益等情况,开展“先锋星主播”评选活动,对获评“先锋星主播”的个人给予通报表扬和政策扶持。蓬勃发展起来的“红色村播”,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星,照亮了土货出山的新路径,释放出乡村发展的脉动。

 

产业赋能

山乡土货“E”路畅销

 

  “竹鞭往哪边弯,笋就往哪边长,竹节短,笋就浅,竹节长,笋就深……”进入冬笋采挖季节,石梁镇大同村支书汪国平自带流量。作为镇里“红色村播”领头人之一,他通过抖音平台宣传风景,售卖特产,推广民宿,每场直播总能带来上万元的收入。

  大同村距离县城有一个半小时的车程,而从天台到杭州坐高铁也只需一个小时。汪国平改变不了家乡的地理位置,就决心借力网络,和乡亲们求取“靠山吃山”的“真经”。

  石梁山区笋竹、茶叶等资源丰富。该镇依托各村文化礼堂,搭建起1个镇级“红色村播”工作室和10个村级直播间,全力培养“新农人”,让“门外汉”迅速成长为具有专业技能的“村播”。

  添了一技之长的“村播”们来到田间地头,将直播间搬进茶园、笋林、果园之中。石梁景区惊现“冰瀑”,“村播”们及时制作视频,整合当地冬笋与雪景进行直播推介,使全镇的冬笋价格摆脱“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窘境,收购价从以往的每斤十二三元升至二十多元,且供不应求。

  天台县立足丰富的特色产业资源,将电商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以“红色村播”为纽带,构建起“学、用、服、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体系,让山乡土货实现从田间到餐桌、从大山到城市的华丽转身。侨联、妇联、邮政等单位从各自职能出发,助力“散装土货”变成“品牌网货”。

  随着村播的兴起,有着“中国汽车用品制造基地”美誉的坦头镇高标准打造“红色村播”东部实训基地,为直播经济提供“项目孵化、资金扶持、人才服务、阵地辐射、技术赋能”的“5F”服务。该镇侣橙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搭建的直播孵化基地,支持商户年直播1000多场,平台年成交额超7000万元。

  在外流动党员也成为村播主力。为推介大山中的创旗村香榧产业,在沪流动党委虹口支部书记吴武军亮相年货直播间。他对香榧的口感、营养价值等娓娓道来,既打响了“创旗”品牌,又引来网友纷纷下单。

 

共富同行

乡村发展“活”力无限

 

  如何发挥“红色村播”带动作用,赋能山区共同富裕“县域样板”?天台县以直播“流量”撬动共富“增量”,让农民共享“直播经济”“网红经济”的红利,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注入“红色动能”。

  “村播带货直播,不仅通了销路、活了产业、引回了年轻人,也富了农家。我们办的啤酒音乐节,单日直播间最高观看人数有1200多万人次。”赤城街道塔后村支书陈孝形从直播中尝到了发展甜头,带头加入“红色村播”队伍,并成为主力队员。

  塔后村运用片区组团形式,召开联席会议,重点关注“红色村播”如何带富。同时,整合华侨资源,搭建村播孵化中心、“侨助工坊”,设立同心实践基地,举办村播培训班。在塔后片区内,已建起红色共享直播室8间、“我们村”直播展示中心1个。

  农民当主播,手机变农具,数据变农资,直播成农活,“红色村播”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村民们的生产经营方式。“60后”村民张雪芬如今是“我们村”直播间的常客,看了多场“红色村播”活动后,她报名参加电商直播培训,摇身一变成为主播达人。村里20多个与张雪芬有相似经历的民宿经营户、手工制茶工坊业主,升级传统经营模式,每年能增加万元到数十万元不等的销售收入。

  在全国赛事活动、“秀山丽水杯”2023农村直播电商案例赛事中,天台县“以‘村村播’带动‘村村富’”案例于全国28个省、510个案例中脱颖而出,荣获县域案例第二名;龙溪乡“华顶多彩田园共富工坊”陈丽娟凭借每年销售土货超千万元的斐然业绩获得个人案例第十二名。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红色村播”促进了人才回流、产业兴旺、文化传承和生态保护。从个体的农民主播到团队化的“村播联盟”,从单一的农产品销售到农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天台县以“红色村播”为驱动力,深刻地改变着乡村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社会治理格局。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