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文化
“双减”再造浙江教育新生态

2022-02-28 16:51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舒玲玲

特约记者  舒玲玲

 

“书包变轻了”“作业变少了”“放学后不用各种培训班连轴转了”……这是“双减”政策落地后,浙江中小学生们最直观的感受。一方面,绝大部分作业都能在校园内完成,各校还开出了丰富多彩的“X”课程,为孩子成长提供更多可能;另一方面,家长不再担心孩子接送和作业辅导问题,也不用为各类培训班所累,亲子关系越来越和谐。

过去的一个学期,“双减”在无形中改变了浙江校内外教育生态,真正让“减负”从期盼走向现实。


义乌市实验小学  楼 琳 摄


瞄准减负提质增效“关键词”

  

2021年7月,国家重拳出击,一纸《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开出了校内外“减负”的最严政令。

浙江迅速响应,多项政策连续出台:8月23日,浙江省教育厅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8月31日,《浙江省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实施方案》出炉;9月25日,《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机构学科类和非学科类项目鉴别指引(试行)》正式发布……

从中央部署到浙江实施,都强调要在增减之间,让教育回归学校、让学习回归校园、把时间还给孩子。于是,浙江各中小学校都在作业减量提质、课堂提质增效、课后服务多彩多元等方面下足了功夫。各地对完成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两转一注销”工作倒排“时间表”、明确“路线图”,以如期完成压减率100%的目标。

落实“双减”,主阵地在校园。确保作业减量提质,杭州要求健全学校作业公示管理、督导评价机制及家校合作机制,健全中小学教师作业设计研训机制和实施情况评价制度等;嘉兴将“布置超越课程标准、超越教学进度、超越学生能力的集体性作业”等10项行为列入负面行为清单;衢州对作业设计、作业规范、作业批改等10方面给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

落实“双减”,主力军靠教师。给教师减负,宁波相继出台“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和“加强教师关心关爱的指导意见”等政策,倡导通过实行弹性上下班制度等措施,解决相关教师的实际困难;温州推出教师“礼遇优待”20条,大力实施教师引育奖励、待遇保障、关心关爱等政策;衢州也推出关心关爱教师“八有”举措,让教师“有健康”“有时间”“有精力”……

落实“双减”,还要常态化做好校外培训机构排查治理专项行动。作为浙江省“双减”工作试点地市,金华以“一把手”工程的规格推进“双减”,完成了率先开展校外培训项目鉴定、率先试行学科类培训机构“营转非”等“8个率先”。杭州则在注重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收费管理和预收费风险管控的同时,加强了对培训内容、学科类培训教师资格等的备案与监督。

 

打造学后美好时光“新风景”

    

“我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海模社团,每到上课这一天,我早早就开始期待了。”随着放学铃声响起,杭州市丹枫实验小学的学生们兴冲冲地奔向“丹枫少年宫”。在这里,42门少年宫社团课程将“少年宫”搬进了校园。不止丹枫实验,如今,我省的中小学普遍校内学习场景更丰富、拓展课程更多元,学生们有了更多兴趣选择。

越是丰富的课程菜单越要牵扯教师的时间精力。为破解拓展项目少、专业师资紧等现实难题,向社会巧借资源助力课后服务成为不少中小学校的共同选择。

为精准助力课后服务,衢州市教育局专门打造群团“四单”平台,构建起学校“点单”、平台“派单”、群团“接单”、互动“评单”的智慧化运行模式。得益于该平台,衢州市实验学校新湖校区成功点单由该市科协举办的“博士讲科普”活动,邀请到衢州学院、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教授进校给学生开科普讲座。

借“双减”契机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台州市椒江区教育局在全城发布“招募令”,为包括非遗传承在内的10余个课后服务项目招募专业团队、能工巧匠,邀请越剧、台州乱弹、话剧等专业社团到中小学开设拓展课程。

艰难转型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也正日益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成为课后服务的“第二课堂”。义乌市开出“白名单”,鼓励符合条件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进校园参与课后服务。该市江湾小学充分发挥自主权,引进12家专业校外培训机构,实现了“学生学得好、家长花得少、老师腾得出手”。

 

促进幸福家庭氛围“再回归”

    

“之前为了接送孩子和辅导作业,我已经半年多没上班了。”江山实验小学一位学生家长道出了不少“全职妈妈”的心声——学生作业负担重、管理难的问题沉疴已久。“双减”新政要求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可谓“减”在了家长们的痛点和难点上。

为了实现“作业不回家”,永康市人民小学在每个年级都设置了作业督察组,对书面作业“一日一审”,严控作业的质与量。嘉兴市实验小学自主研发了课后作业申报监测平台,数据赋能作业管理,实现布置、批改、评价、反馈等全过程监测。在衢州华茂外国语学校,学生追着教师面批作业成为常态,不仅每个班都有固定的面批时间,而且会安排两科教师进班面批答疑,做到一文一理、一内一外或一前一后。

书面作业少了,孩子们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来完成探究性作业、实践类作业。杭州市和睦小学将“服务社区”列为实践周的主题,鼓励孩子们为和睦书阁设计模型,制作借阅手册和使用手册;自制宣传工具,讲解垃圾分类知识;设计海报,宣传社区重点场景……社区成为孩子们展示综合素养、参与现代治理的崭新舞台。

“双减”的实际效果如何,家长是重要的一环。“我们积极利用‘家长学校’等平台,向家长宣传‘双减’新政,强调初中晚自习的内容和意义,帮助家长做好家庭教育,避免学校里减的‘负’在家里又加回去了。”江山市第二中学副校长周玉莲介绍,江山还开发了一款“江山慧劳动”App,学校可以统一发布劳动作业,由家长指导学生完成,父母孩子共同承担起家务劳动。

更多的变化发生在周末。过去辗转于各个培训班的学生终于有机会走进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地,也有时间和父母长辈一起走走名山大川。“‘双减’后,图书馆人流量较之前有明显的增长。”嘉善县图书馆副馆长蒋立人介绍,他们据此调整了开放时间,每周开放时长增加7.5个小时。“双减”后,周末父母孩子一起逛场馆、听讲座成为新风尚。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