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密森林防灭火“安全网” |
|||
|
|||
今日浙江记者 叶 慧 3、4月是森林火灾的高发期。市民踏青郊游、祭祀扫墓,农民春耕备耕,山区林事用火、野外用火明显增多,火源管控难度加大,给森林防灭火工作增添了压力。 为构筑生态安全屏障,浙江建立全方位的森林防灭火责任体系和全面覆盖、一贯到底的考核评价体系,构建“天空地”一体化防灭火模式,运用先进的技防设备,筑牢防火屏障,守护秀美山川。近3年来,全省森林火灾有关指标始终控制在低位水平。 武义县组建“林区警长+林长”的森林防灭火单元
防灭火队伍体系化
“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浙江森林资源丰富,森林面积607.5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61.15%。 建设秀美山川,护林防火当先。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工作,在2019年机构改革中央下达的行政编制基础上,再核增林业系统森林防火编制,充实壮大省、市、县三级森林防火管理队伍。目前,10个设区市、57个县(市、区)林业主管部门单设森林防火机构,14个县(市、区)挂牌设立森林防火机构。 为实现“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树有人护、责有人担”,2021年6月28日,浙江全面推行“林长制”,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林长,分管林业的省领导担任副总林长,分管公安的省领导担任副总林长兼林区总警长。市县乡村则参照省级设立林长(警长),实行分级分片负责,共护绿水青山。到2021年底,浙江基本建立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的林长制管理体系。 森林防灭火是林长的重要责任。作为村级林长,武义县柳城镇东西村党支部书记叶伟强与林区警长曾卓鹏结对,组建起森林防灭火最小单元。两人一周一巡山,雷打不动。去年以来,他们及时制止了数起林区烧烤、烧田坎草、烧草木灰等野外违规用火行为,还成功制止了一起竹客岭森林古道驴友用火的不当行为。 除了各级林长,浙江还培养了一支1.7万人的护林员队伍。他们不仅是森林巡查员,更是森林防火监管员。他们每天用脚步丈量山林,排查森林火险隐患,沿村开展防火宣传,在森林防灭火工作中当好“前哨”。 守好防线的同时,浙江还加强救援力量建设,配齐防灭火装备,定期开展实战训练,目前全省49个森林火灾高风险县(市、区)均已建有专业森林防扑火队伍,1390余支森林防扑火队伍严阵以待,一旦发生森林火情,快速出动、重兵扑救。
防灭火监测预警智能化
在仙居县括苍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入口处,大幅“防火码”贴在醒目位置,下面写着“进山请扫码”。保护区工作人员说:“所有过往人员都必须先用手机扫描‘防火码’,登记个人身份信息,阅读进山须知,否则不放行。” 2020年11月以来,浙江省林业局大力推动“防火码”普及应用,在全省1000多个固定检查站、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地等出入口设置扫码点,要求“进山必扫码”。 工作人员介绍说,“防火码”设置了扫码登记、火情报警、违规举报、宣传教育等功能模块,可实时掌握进山入林人员的行动轨迹,一旦发生火情,能够精准追溯人为火源和火点。 在浙江省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内,“省森林防灭火在线”根据动态跟踪的气象、林相和敏感时段等信息,绘制各市、县(市、区)森林火灾风险红、橙、黄、蓝、绿五色图,分区域划定风险类型,实现森林防灭火闭环管理。 为提高森林火灾监测预警能力,去年,省应急管理厅上线省静止卫星林火监测系统,通过全区域全时段监测林火,提升我省林火早发现、早处置能力;省林业局在55个林区县(市、区)和森林火灾高风险区加快布设“森林智眼”防火智控系统,向科技要战斗力。 在森林覆盖率高达84.38%的龙泉市,重点林区全部安装了360°旋转观测的大倍数、红外线高位摄像头。这些灵敏感应的“森林智眼”,能在1秒内监测到周围3至8公里范围内的烟火。一旦监测到火情,系统即发出预警,以GIS电子地图方式呈现火情发生的准确位置,实时传送火情现场情况,为应急指挥提供分析、研判和决策依据。 据悉,“省森林防灭火在线”还具备“应急救援一键通”功能。大数据智能分析火情信息后,能立即检索、调取出火灾附近是否有防扑队伍、装备、应急物资和湖泊、水库、山塘等水源信息,并第一时间提供给救援指挥机构,这让森林防灭火工作变得更加智慧高效。 秋冬季森林防灭火演练 防灭火技术科学化
杭州半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消防值班室突然响起警报铃声,值班员呼叫:“在老虎山2号矿复绿点附近产生大量浓烟,底部可见明火,请消防扑火队员立刻处理!” 收到指令,在附近巡逻的森林消防扑火队员立刻背负高压水泵,从最近的消防蓄水池引水,铺设水管,开启高压水泵,喷出的水龙瞬间压住了火情,5分钟后明火被彻底扑灭。 这是杭州半山国家森林公园组织的一次森林消防实战演练。火情的快速处置,得益于近年来浙江大力推进的“引水灭火”工程。 全省各地充分利用林区山塘、水库等自然水源,合理布设水箱水桶,新建蓄水池,铺设消防管道,配备水罐车、高压水泵、风水灭火机等,因地制宜开展“引水灭火”工程建设,进一步织密“水源网”,保证扑火水源充足。 把设施建起来,让防线设下去。近年来,浙江投入资金,加强森林防灭火基础设施建设,兴建森林防火隔离带,提升森林防火装备水平,关键时刻能拿得出、用得上。 阻隔系统再升级。在充分利用自然阻隔带的基础上,林业部门规划再建工程阻隔带和生物阻隔带,力争建成更多防火应急道路和生物防火林带,形成“闭环状”的林火阻隔网,方便快速输送扑救力量,有效阻隔重大森林火灾。 空中救援添实力。省应急管理厅日常备勤3架森林消防直升机。2021年,为强化航空应急救援力量,浙江新租5架带吊桶的应急救援直升机,分别进驻5个基地。如今,扑救森林火灾应急航空力量增至8架,助力开展全区域、全时段执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