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党的建设
激励干部放开手脚踏实干

2023-07-15 12:57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颜新文 杜玲玲 张俏

颜新文  杜玲玲  张 俏


澄清正名会议虽然只有短短半小时,却能让干部温暖一生。近期,浙江省、市、县三级联动开展为期一个月的集中澄清活动。浙江省纪委监委示范引领,率先对7名省管干部的失实检举控告澄清正名,持续释放出“为担当者担当”强烈信号。

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上,浙江牢牢把握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始终坚持“三个区分开来”,持续激发干部担当作为的“正能量”、攻坚克难的“精气神”,推动“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


落细“三个区分开来”


“有了这份决定书,我们的心里就有底了,今后的征迁工作一定放开手脚踏实干!”日前,景宁县沙湾镇某村党支部书记蓝某某等人收到《容错免责决定书》,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此前,该村落地实施景宁抽水蓄能电站建设项目,因政策处理、项目核准等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村委用村集体资金安排了巴士接送出行不便的村民代表赴异地参加会议。这与景宁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法中“村民代表异地开会产生的车辆费用不能报销”的相关规定相违。

经调查核实,该行为是为加快工作进度采取的权宜措施,且没有村干部从中谋取不正当利益,景宁县纪委监委同意对该村村委予以容错免责,及时打消了蓝某某等人的后顾之忧。

精准问责、容错免责,是为了更好地激励干部担当。“调研发现,有的干部害怕多干多错,担心事后被问责追责;有的干部因为冲在一线,得罪人被诬告;有的干部‘跌倒’后一蹶不振。”省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针对上述情形,浙江打出健全容错纠错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澄清正名和查处诬告陷害工作、开展“暖心回访 激励有为”专项活动三项“组合拳”。

今年6月,省纪委机关、省委组织部印发《浙江省深化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实施办法》,对容错纠错的具体情形、适用范围、操作程序、责任落实等作出明确规定。省纪委监委把2023年确定为澄清正名和查处诬告提升年,并于4月中旬开始开展为期一个月的集中澄清月活动。活动期间,浙江省、市、县三级联动,形成“为担当者担当”的强大声势,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

同时,拉起“掉队者”,帮助受处分干部重整行装再出发。浙江已连续3年在全省集中开展“回访教育周”活动,今年又组织开展“暖心回访 激励有为”专项活动,对2021年以来受到纪检监察机关第一、第二种形态处理的党员干部集中回访。

“对认识不到位、情绪有抵触的,讲明政策、说理解释;对心理有压力、思想有顾虑的,找准心结、悉心疏导;对心态消极、工作松劲的,唤起初心、激励鼓劲,切实推动受处分处理干部从‘有错’向‘有为’转变。”浙江省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


多部门协同激励担当


松阳县人大常委会某街道工委主任孟某,最近正忙着带领街道、村干部开展某重点项目前期对接工作。在新岗位工作近一年,他因表现突出,获得当地干部群众好评。而如今充满干劲的他,此前也曾受过处分。

孟某“重新出发”的背后,是浙江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强化与多部门协同联动,探索回访教育与推荐重新提拔任用机制有效衔接,持续释放出严管厚爱的叠加效应。2020年以来,全省共有231名受过处分处理的干部在处分影响期满后,因主动担当作为、工作实绩突出得到提拔重用。

为确保容错结果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浙江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还加强与组织人事、政法、信访等相关单位的会商研判,积极开展容错纠错工作相关探索。

龙泉市纪委监委牵头成立由相关职能部门分管领导组成的专家咨询组,根据容错裁定具体情形需要,抽调相关人员参与讨论研究,对有关情况调查取证,推动干部监督管理信息互通、结果共享,进一步提升容错裁定精准度。象山县纪委监委会同组织部、改革办、发改局等单位制定优化营商环境容错纠错清单,明确容错条件,规范容错程序。

多部门强强联合、同频共振的工作模式,也为澄清正名、打击诬告陷害顺利推进打下了坚实基础。近日,省纪委监委新修订了《浙江省失实检举控告澄清工作实施办法》。据介绍,新办法旨在做好澄清正名“后半篇文章”,明确将澄清材料同步归入干部廉政档案和干部人事档案,注重客观公正评价干部。

在查处诬告陷害方面,宁波市日前在全省率先以市委反腐败协调小组名义印发指导性文件,明确公检法及组织、司法、信访等单位工作职责,健全纪检监察机关与公检法等反腐败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信息互通和联动处置工作机制,着力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多部门协同发力之下,浙江正逐渐形成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一盘棋”格局。


明界限严防纪法“松绑”


开展容错工作,需要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全面、辩证、发展地看待问题,公平公正作出处理。浙江坚持实事求是、依规依纪依法,既注重运用好从轻、减轻情节,引导干部甩开膀子加油干、大胆干、科学干;又对违纪违法干部严肃追责问责,确保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

《浙江省深化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实施办法》中明确,政绩观不正确甚至扭曲,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6种情形不予容错。据悉,浙江容错工作坚持“谁追责问责、谁认定容错”,各级党委(党组)和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等单位在责任调查或者启动追责问责时,就应主动研判是否存在容错情形,符合条件的,同步启动容错程序,防止容错成为问责后的“翻烧饼”。

澄清正名工作同样要严格把握界限尺度,坚持就事论事、就事说事。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合理确定澄清方式方法和范围,只对检举控告失实的具体问题进行澄清,不对澄清对象作全面评价。杭州市余杭区、丽水市莲都区等纪委监委明确“一事一议、审慎稳妥”原则,对于澄清内容、澄清方式事先进行充分集体评估研判,按照承办部门“自审”、业务指导部门“联审”、分管领导“终审”的流程,确保澄清事项有纪法支撑、澄清理由有纪法依据、澄清活动有纪法保障。天台县纪委监委制定分类澄清标准,对实名举报件进行分级,区分“待定案例、疑似案例、重点案例”,每月开展“三室会审”,“一案一策”进行分类研判,强化审核把关,提升澄清精准度。

在精准审慎容错纠错、澄清正名的同时,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还将实事求是原则贯彻落实到回访教育各环节,对受处分干部的现实表现如实作出评价并向有关党委(党组)和组织人事部门反馈。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