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文化建设
“盛世修典”赓续千年文脉

2023-09-18 14:31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今 哲

今日浙江记者  今 哲


为迎接第19届亚运会,富春山居·“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特藏馆9月6日在美丽的富春山水间正式开馆。这是国内首家呈现“大系”成果的常设展馆,将永久珍藏全套“大系”,并逐步向全社会有序开放。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批准、高度重视、持续关注,并多次作出重要批示的一项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大系”共计有60卷226册中国绘画图像文献,由浙江大学和浙江省文物局联合组建的“大系”团队耗时17载精心打造而成。

由画入书、由书到展,“大系”以图证史,生动诠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国绘画史发展的源流演变,也传递出中华文化独特的审美观、自然观和价值观。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杭州特展


盛世修典


“画必称宋元”,作为“大系”开端的《宋画全集》一经问世,就得到了业界“叹为观止”“击节赞赏”的高度评价。

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批示启动《宋画全集》编纂,希望集纳全世界公立文博机构所藏存世的宋代绘画,以高清印刷的方式奉献给世人。由此,一场在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搜集中国宋代绘画图像资源的行动拉开帷幕。美国波士顿美术馆、大英博物馆、日本黑川古文化研究所……一大批海外文博机构及其收藏的中国古代画作进入“大系”团队的视野。

“宋画价值极高,很多文物收藏单位都把它列为珍品。”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曾为“大系”团队捏一把汗,“要让他们把镇馆之宝贡献出来是很不容易的。”为此,“大系”团队排除万难,不只尽力说服馆藏单位,破“秘而不宣”之难;更屡次迭代印制技术与质量,破“完美复刻”之难。

作为“大系”团队的核心成员,浙江大学金晓明教授至今仍对“四顾黑川”拍摄《寒林重汀图》记忆犹新。反复谈判沟通、四次赴日拍摄,“大系”团队从屡吃闭门羹到成功采集,最终将《寒林重汀图》从整体到局部的精妙一一摄录。

《千里江山图》《听琴图》《芙蓉锦鸡图》《清明上河图》……散落在海内外的宋画名作被悉数收录,2010年9月,《宋画全集》基本编纂完成。“势必推动宋画研究的进一步发展。”“用图像来展示当时的历史、社会,甚至于文化,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文字记载的不足。”……来自业内专家的褒奖并未让团队停止对国宝数字化“回家”的探索,他们转而拓展启动了包括《先秦汉唐画全集》《元画全集》《明画全集》等在内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

从2005年至2022年,“大系”团队遍访海内外263家文博机构的中国绘画藏品 12405件(套),系统搜集、梳理采集中国历代绘画的高精度图像,并编纂整理、集结成册。


光影丹青


今年7月,“大系”特展来到宁波,甬城万人空巷。得益于3D高保真数字测量与重建技术,宁波美术馆二楼长廊等比例复刻了石窟、彩塑、壁画等,引众人驻足;而在位于一楼的1号展厅,长达20多米的放大版《千里江山图》辅之以灯光效果,愈加富丽堂皇。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历史中“走出来”、在光影中“活起来”,是“大系”团队从一开始就定下的基调。“利用现代科技为文物建立数字档案,能让文物在二进制的世界中获得永生。”在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李志荣看来,利用数字化技术,物质形态的文物得以向数字化形态转变,成功让陈列在博物馆里的文物“走出来”,令其文化资源的价值实现最大化。

于是,历代绘画作品有了“数字化替身”——高清出版打样稿、3D打印的石窟寺文物、数字沉浸式互动艺术空间,这也成为“大系”特展上必备的“数字三件套”。其中,依托5G、VR、AI、云计算、动作捕捉等现代科技,“大系”已经实现了部分名画的沉浸式艺术体验。

伴随长卷徐徐展开,《落花游鱼图》中的群鱼,在光影中跃出画外;以镜像形式投影到天花板,《千里江山图》的群山冈峦和江河湖水相映成趣;通过AR技术,能亲身体验宋徽宗赵佶《听琴图》的美妙意境……今年3月,当“大系”特展来到国家博物馆,“光影丹青”沉浸式展厅就曾迎来一轮升级上新,涵盖游鱼点墨、雪山行旅、山涧品幽、水榭观花、青绿河山等多个场景,涉及30余幅中国历代绘画经典作品的融合创作。

“体验区以虚拟现实引擎驱动空间投影技术,同时采用全新的空间音频智能处理技术和视、听、触、嗅多感官实时交互装置,引领观众以一种全新的体验方式‘走’进画中。”以现代技术再现千年丹青,“大系”宁波特展希望将一幅幅静止的中国古代绘画,转变成一个立体的画中世界,让观众在享受全新视听盛宴的同时,进一步感受中华文化之美、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惠民


“‘大系’的资源将成为滋养后世的一方沃土和挖掘不尽的宝贵矿藏。”李志荣兴奋地表示,学术资源的汇聚必将带动学术力量的汇聚,“大系”成果必将进一步推动中国在学术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发出更响亮的声音。为了让对中国艺术史的解读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围绕“大系”的普及与研究从未停止。

浙江大学陈学新教授在研究宋画《晴春蝶戏图》时,发现画中的玉带凤蝶是雌性的,但再定睛一看,却又发现它的色斑其实是雌雄两性的一个嵌合体。“从科学家的角度来讲,宋画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历史记录。”陈学新感慨,“大系”汇聚花鸟虫草、万物众生、天地造化的精美图像,为世界提供了一部中国生态文明的大百科全书。

循着《盛世修典》纪录片里的惊鸿一瞥,人们发现,在衢州市柯城区余东村这个“南孔画乡”,富裕起来的村民要买下“大系”5部全集,在该村的中国乡村美术馆里开设“大系”专区,让千年古画在这里安个新家。不仅如此,余东村的农民画家们还绘制了余东版的“清明上河图”,留下未来乡村的美丽新画卷。

为了让“国宝级”名画“飞入寻常百姓家”,“大系”团队还在“学习强国”平台开辟“每日中华名画”专栏,将先秦至清代的绘画珍品图文并茂、音像并呈地展示出来,以通俗易懂的短视频形式进行艺术科普,让更多民众感受传世名作的魅力。自上线以来,已成功制作、播出1000余集。

更令人欣喜的是,“大系”中的许多素材已经被援引到中小学生的美育课堂,成为鲜活生动的绘画案例。正如专家所希冀的那样,“大系”必将大大提升大中小学生和一般民众对视觉艺术欣赏和研究的水准,继而推动中国文化的当代复兴。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