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社会建设
和美共治的“金钥匙”

2024-12-15 11:08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卓煜程 首芸云

卓煜程  首芸云

 

  “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这句朴素的大白话,道出了基层社会治理的大道理,也道出了杭州市余杭区的“善治密码”。

  作为浙江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综合试点,近年来,余杭区按照不同的治理形态,在乡村、城市、城郊接合部、产业社区、撤村建居社区,探索“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新实践,从协商民主出发,引导群众有序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建设和美共治的城市治理共同体。


余杭区小古城村村民在樟树下议事


农村领域强化“议”

 

  小古城村坐落在余杭径山镇的绿水青山中,在村口的铁艺雕塑上,镶嵌着“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十个大字,这是小古城村的“传家宝”。

  这些年来,村里项目建设,小到沟渠填埋,大到土地流转,都会在村口百年大樟树下召集村民议事会。每次“议一议”往往就能把解决方案往前“推一推”。村里人说:“商量着办,果然灵!”

  村民议事该怎么议、议什么?余杭区探索“四议六步”民主议事工作法,制定了八项村级协商议事目录、七项组级协商议事目录,以“议什么、谁来议、怎么议、议的效力”为基础,确立“工作由群众提、议题由支部审、方案由网格议、决策由代表决、过程由专人督、结果由群众评”六个推进步骤,让协商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有序  进行。

  为确保协商长效运转,余杭区遵循大事大议、急事急议、小事小议的原则,通过建立一套事前准备、事中组织、事后运用的工作制度,形成闭环完善的协商流程,让协商民主更加符合基层实际,增强执行生命力。

  如今的余杭乡村,基层民主协商实践已遍地开花。鸬鸟镇建立“梨民百姓谈”产业链议事协商机制,围绕提升蜜梨产业链,协商解决难题73个,今年带动蜜梨销售2.9亿元。黄湖镇打造“村民义务日”协商服务品牌,围绕艺术乡建、环境整治等问题组织活动,开展民主协商。

 

城市社区扣紧“责”

 

  瓶窑镇华兴社区桃源小区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是典型的开放式老旧小区。曾经由于物业缺位,居民抱怨小区服务差,生活没有安全感。而类似的无物业老旧小区,在余杭的数量不少。

  对此,余杭区从健全权责明晰的三方协同机制破题,支持各镇(街道)建立物业管理综合服务中心,不仅接管老旧小区的物业,还负责辖区公共区域的绿化、保洁、设施设备养护等工作。

  物业有了,谁来监督?余杭区以党建为引领,构建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企业“三方协同”的共治路径,建立权责明晰的三方协同机制,制定了20项责任举措。同时,探索建立镇街、社区、业主大会“三级联管”的业委会管理监督体系,监督物业公司提供优质服务,为居民创造良好居住环境。

  共治的桥梁有了,余杭区还在社区与居民互动机制上下功夫。在解决居民“对门不相识”问题中,创新开展小区幸福专员“连心入户”、在职党员“融网入格”、余杭楼长“编楼入组”、流动党员“归队入列”等系列行动,推动1.9万名党员干部群众加入网格“1+3+N”治理体系。

  如今,余杭区全年业委会(物管委)应建尽建率达97%,物业服务信访数量同比下降36.47%。

 

产业社区深化“融”

 

  余杭区地处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核心区,企业云集、园区林立,形成了众多产业社区。

产业社区如何服务企业?余杭区在“融”字上做文章,推动“园、楼、企”互融共促,打造产业社区科创共同体,设立党群服务中心,常态化配备党群、经济、平安三大专员,建强组织、创新治理、做优服务。

  位于仓前街道的梦创社区,有各类园区62个、楼宇95幢、6000余家企业。按照“服务治理社区一样服务治理园区”的理念,梦创社区成立由物业、企业、员工代表及社区代表组成的园区治理委员会,围绕园区建设、企业员工诉求、人文活动等开展协商议事,并搭建“问题收集—议事协商—落地解决”的园区内治理闭环机制,力争“园事园议、园事园办、园事园管”。

  利尔达科技集团想通过两项国际标准认证,但一直找不到专业协助单位。诉求反映到“园治会”,大家集思广益,推荐杭州佳普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专家组为其服务。2024年7月,利尔达传来好消息,企业通过了认证,意味着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达到国际标准,有助于进一步拓宽国际市场。


 

余杭区瓶窑镇华兴社区将闲置空间改造为百姓健身房


城郊接合部用好“联”

  

  村民变市民,安置楼房取代建筑分散的村庄,“熟人社会”网络变成“半熟社会”……在快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中,余杭区冒出了很多兼具乡村和社区特质的城郊接合部。这些地方往往伴随着人口组成复杂、内外环境不佳、矛盾纠纷易发等难题,是基层治理直接又关键的挑战。

  对此,余杭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紧扣“联”构建共治体系,以回迁安置小区为重点,通过联动排摸情况、联抓治理力量、联合处置问题,探索党建引领下的联合共治方法。

  联动排摸情况。公安部门依托“舒心安居”应用联动开展流动人口、出租房屋常态排查,掌握人口底数,实现数据精准管控、动态更新。

  联抓治理力量。村社党组织探索成立房东协会,用好村民代表、小组长等骨干力量,压实房东管租户、管环境、管安全等责任,推动治理主体转变。

  联合处置问题。一体推进行政执法与村社管理、下沉力量和网格队伍,做好小区围墙内外、项目工地一线治理融合互促,围绕消防、治安等重点做好风险感知化解和应急快响处置工作,着力提升村(社区)“联合共治”效能。

  以五常街道福鼎家园小区为例,这个安置房小区租住了9000余名“上班族”,流动人口多、矛盾纠纷交织。于是,五常街道组建以村社网格、警务团队、矛调团队为主导,保安行业队伍为支撑,房东协会、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共治队伍,并下沉公安、综合执法、律师、调解、物业等力量,有效密切社区与群众的联系,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前端。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