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经济
标准化创新发展的先行探索

2024-02-05 15:48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夏燕 唐建辉

2022年12月,浙江成为全国首批国家标准化创新发展试点。继国家首个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省后,浙江再度肩负起先行先试的使命,探路标准化创新发展。

一年多来,浙江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标准化发展的决策部署,持续推进标准化综合改革,迭代升级标准体系,增强标准化治理效能,初步构建起以高标准助力高技术创新、支撑高效能治理、促进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保障高品质生活的标准化创新发展新格局,走出了一条以高标准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顶层设计“立柱架梁”


国家标准化创新发展试点建设启动之初,浙江做优顶层设计,为试点“立柱架梁”。

省政府成立省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领导小组,11个设区市政府设立标准化议事协调机构,合力推动标准化创新发展。同时,将“先进标准数量”纳入全省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把“标准化建设”纳入全省综合绩效考评内容。

2023年3月,《浙江省国家标准化创新发展试点工作方案》出炉。全省25个地方率先开展省级标准化创新发展试点,锚定“创新开放、质量效益、协调共享”三条赛道,全力探索以标准引领区域和领域高质量发展新模式。

作为创新开放类型试点,杭州市滨江区、宁波市北仑区、义乌市、龙游县等地重点推进科技创新与标准化融合发展、标准国际化、市场标准发展等工作。

作为质量效益类型试点,杭州市临安区、永嘉县、海宁市、东阳市、舟山市定海区、温岭市、缙云县等地重点以标准为引领,一体推进产业标准提档、质量提升、品牌提效、绿色低碳等工作。

作为协调共享类型试点,宁波市海曙区、龙港市、德清县、安吉县、绍兴市上虞区、衢州市衢江区等地重点推进共同富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层治理、区域协调、城乡一体化等领域的标准化创新发展工作。

一年多来,各地积极推进试点建设,通过标准化产生的乘法效应激发创新动力,不断引领区域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壮大。


制度供给“靶向发力”


浙江主动提升制度供给水平,充分释放制度红利,营造有利于推进试点工作的制度环境。

在标准创新奖励制度上,持续建立完善国家、省、市、县衔接的标准创新贡献奖制度体系:对获得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的项目给予资金奖励,设立全国首个省政府标准创新贡献奖,推动市、县两级政府设立标准创新贡献奖。截至目前,全省有9个设区市、16个县(市、区)及6个镇(街道)设立了地方标准创新贡献奖,60%以上的市、县对主导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明确给予资金奖励。

为了将无形的标准变成有形的资产,浙江在全国首开先河,探索实施标准融资增信机制。台州市黄岩、椒江、温岭等地创新探索将标准制定纳入企业融资信用评估范畴,使其无需质押实物资产即可获取定额银行贷款。各地市场监管部门纷纷与金融机构签署“质量标准贷”金融服务合作框架协议。截至2023年底,“质量标准贷”累计授信388亿元,发放贷款206亿元,惠及企业879家。

为构建完善的发展评价制度体系,更好提升标准化创新发展水平,浙江创新建立规上企业标准化统计监测制度,对5万多家规上企业标准化创新发展水平进行评估,指导企业按标准组织生产、开展经营,全力推动科技创新、标准研制、产业提升协同高效发展。

体系锻造“迭代升级”

试点建设以来,浙江持续优化标准结构,推动标准体系迭代升级,以标准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目前,浙江已制定发布标志性产业链、数字经济、乡村振兴、基本公共服务等40余个标准体系,累计主导制定国际标准55项、国家标准2819项,发布省地方标准1217项。

聚力发挥标准化助力质量提升的基础性、引领性、战略性作用,浙江不断深化对标达标提升行动,在数字经济、标志性产业链、“415X”产业集群等重点领域推动“对标国际领先一批、瞄准空白创制一批、聚集优质推行一批、细化比对提升一批、检查筛选淘汰一批”标准攻坚,深入实施“千企对标达标、百项标准研制”行动,全省参与对标达标的企业超3万家。

精准发力,激发市场标准活力。浙江积极开展团体标准发展能力评价,承担市场监管总局团体标准发展能力建设试点,600多家社会团体公开团体标准7022项,企业自我声明公开标准33万余项。同时,创新政府采信标准机制,出台“浙江标准”管理办法,改革“浙江制造”标准工作,全省累计发布“浙江制造”标准3598项。

时至今日,越来越多深谙“标准就是话语权”的市场经营主体通过积极参与标准制(修)订,将标准优势转化成产品优势、品牌优势,先行拿到市场“入场券”,成为行业领跑者。


开放能级“跃迁有道”


近年来,浙江通过推进重要组织、重点平台、重大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开放能级,全力塑造标准国际化新优势。

创新建设标准国际化示范单位、试点单位和培育基地,培育国际标准化组织注册专家,高质量建设ISO国际标准化培训会议基地,举办义乌国际小商品(标准)博览会,成功承办两届金砖国家标准化部长级会议……浙江以标准“软联通”助力构建对外开放新机制的路子越走越宽。

聚焦重大项目建设,积极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先后制定两轮标准联通共建“一带一路”行动计划,通过重点实施“标准强基”“标准国际化跃升”两大工程,在数字经济、制造、物流、外贸、金融、农业农村、人文、基础设施、海洋、基本公共服务等领域不断加强标准化合作。

试点建设过程中,浙江还以标准全力支撑首个“全球二维码迁移计划”示范区(GM2D)建设——原创首创批次码、单品码、位置码等4类11项编码规则,提出国际标准提案1项,制定国家标准3项,发布省地方标准4项,为打造全球数字变革高地持续赋能添力。


服务保障“夯基垒台”


浙江积极提高服务效能、推进规范发展、强化人才激励,不断增强标准化发展支撑。

聚力提供精准高效标准化服务,率先建立符合高质量发展需求的数字标准文献馆藏,覆盖国内外标准化组织300个,收集标准题录信息220万条,累计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标准查询1029万次、标准阅览347万次、标准下载151万次。

为助力企业“出海”,创新构建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系统解决方案,开展技术性贸易措施通报评议研究540余项,帮助出口企业避免直接损失超百亿美元。

在推进规范发展上,严格落实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每年由省、市、县一体组织开展企业标准、团体标准“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抽查,引导企业朝优质规范方向提升。截至目前,全省4.3万家规上工业企业配置标准化人员7.4万人,占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81.53%。

如今,全省11个设区市、8个县(市、区)均设立标准化研究机构,通过培育高素质人才,为地方标准化工作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