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治建设
为基层治理注入“银发力量”

2025-10-15 14:29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今哲 杨敏儿

今 哲  杨敏儿

 

  在“枫桥经验”的发源地诸暨市,有一个由退休法官组成的“天平调解团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银发法官”,赢得社会广泛赞誉。

  聘请退休法官担任特邀调解员,让“银发力量”在矛盾调解工作中继续发光发热,是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做实“抓前端、治未病”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诸暨市注重银发赋能,创新解纷机制,激励“退有所为”,强化青蓝接力,走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调解人才自主培养路径,为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诸暨样本。


 

天平调解员夏朝霞在诸暨市东白湖镇小东村调解纠纷


定分止争   银发登台

 

  “老蔡是专家,他调解的案子,我们都很信服。”

  群众口中的“老蔡”,是诸暨法院的退休法官蔡生苗,曾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荣誉天平奖章,获评全省优秀人民调解员。返聘为天平调解员后,蔡生苗主要负责机动车交通事故的调处工作,6年来成功调解纠纷1800余起。

  在诸暨市,“银发力量”已成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一道新“枫”景。许多像蔡生苗这样被返聘为调解员的退休法官,加入了一个独特的调解团队——天平调解工作室。该工作室返聘优秀退休法官担任调解员、法律明白人、助企服务员,将退休法官的经验优势和专业能力转化为定分止争、案结事了的工作优势。

  在天平调解工作室,每一位调解员都有其擅长的领域,依此开展专业性解纷工作。如蔡生苗主要负责机动车交通事故的调处工作;调解物业纠纷则是王金权的强项,退休后从事调解工作以来,王金权已经调处1600余起物业纠纷。

  “法院民事诉讼审理期限需要3个月或者6个月,而在天平调解工作室,快的话只需几十分钟就可以解决问题。”天平调解员更像是诉前调解中开设的“专家门诊”,遇到棘手的矛盾纠纷,无论是调解组织还是当事人,都乐意选择退休法官来帮忙。

  调的是矛盾纠纷,解的是民意民心。退休法官不仅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细致化解一个个具体案件,还传播着法治声音,浓厚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

  徐平君曾是诸暨法院的一名资深法官,2024年5月退休后被店口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返聘为人民调解员,并派驻店口人民法庭开展诉前分流调解。徐平君善于利用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在没有案子“牵绊”的清晨,便带着普法资料去走访邻里乡亲。返聘以来,徐平君已走街串巷送法入村80余次,不仅提高了群众的法律素养,也为基层治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20年以来,天平调解团队已调处各类矛盾纠纷8500余件,通过“以普法促调解、以个案促类案”的方式,成功化解各类民事纠纷3600余件;通过司法建议、调研报告、典型案例、治理报告等方式向有关部门发送治理报告及预测预警信息1673条。

 

机制赋能   推陈出新

 

  天平调解工作室的调解工作为何如此高效?诸暨市社会治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认为,一方面是调解员大多为公检法司部门退休人员,法律功底深厚、司法经验丰富。 另一方面,工作室制定了详细的工作制度,人员职责明确。通过浙江解纷码平台进行案件流转并由管理人员分案,调解员受理案件后综合运用多种调解方式,结合情理、法理的分析,促成调解。

  “银发力量”之所以能在实质解纷中迸发新能,离不开背后的机制赋能。

  调解员选聘管理机制不断完善。2023年7月,诸暨市司法局和人民调解协会联合组织开展了首次退休专职人民调解员选聘面试工作。平均年龄为62.6岁的“考生”向人民调解协会递交了报名表、个人简历等相关材料,27名从公检法司或各行业部门退休的“老专家”参加了面试。诸暨市先后发布《关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加强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的实施意见》及《诸暨市专职人民调解员管理办法(试行)》等指导性文件。同时,制定《关于做好调解组织名册管理及备案的通知》,完成各级调解组织及调解员的规范化备案工作。

  矛盾调解机制手段不断创新。近年来,诸暨市积极探索“一站式、一码管”综合解纷工作法,以市镇村三级社会治理中心建设为依托,建设“一站式、一码管”平台。同时,针对行业纠纷难题,创新推出“你点我调”链接机制。结合各行业需求,分类建立“行业力量+点单力量”的解纷模式,实现重点问题多方解,赋能矛调效率提升。

 

青蓝接力   携手共进

 

  “夏老师,8名工人的工资都到账了,剩余10名工人也与企业达成了分期支付协议,不同的纠纷有不同的‘突破口’,您教的办法真管用。”天平调解员俞春晖在复盘调解成功的案例时,骄傲地跟夏朝霞汇报了近期的工作成果。

  天平调解工作室不只有退休法官,还有不少出色的年轻调解员。2023年10月,为发挥老调解员示范引领作用,推动调解经验传承,助力年轻干部培养,诸暨市推出“青蓝相承、携手共进”传帮带活动,此后,夏朝霞便与俞春晖等年轻调解员建立了“师徒关系”。夏朝霞运用自己30余年法官的办案经验,指导年轻法官、调解员和年轻干部掌握专业纠纷调解本领,培养更多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基层干部。

  在诸暨市,“银发力量”不单单是解纷一线的“战斗员”,更要当好“指导员”,将优秀经验代代相传,实现人民调解经验的传承和延续。

  为做好青蓝接力,诸暨市还创新实施“老杨带小杨”调解人才培养,择优选聘资深调解员担任固定导师,以“半年入门、一年出师、三年成才”为培养目标,为“小杨”们制定了涵盖理论学习、实战锻炼、经验分享、名师授课、外出参观见学等内容的年度学习培训计划,并根据每位学员的工作经历、专业特长等,建立个性化“学籍卡”,进行成长全过程记录。

  “小杨”学员出师后,“老杨”们还将针对每个学员的特点,明确学习任务,定期跟踪评估,使学员在一定期限内成长为能够独立处理复杂案件的“大杨”调解人才。同时,在从事调解工作3年以上的学员中,遴选一批能够独当一面的优秀学员,作为调解工作领军人才的后备力量充实到各品牌调解室,形成“名师带名徒”的工作局面。

  “工作有年限,但服务群众没有时间限制,我会努力做好‘传帮带’,培养更多年轻调解员。”资深调解员杨光照说。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