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涉人工智能司法保护新高地 |
|||
|
|||
|
今日浙江记者 亓惠洁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从技术探索迈向规模化应用。与此同时,涉人工智能纠纷涌入司法领域,并呈现复杂多元态势。 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庭审一起涉“AI换脸”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案 近年来,浙江法院紧扣“数字浙江”决策部署,以构建与人工智能时代适配的司法保护体系为目标,以裁判树规则、以规则促治理,加强对战略性前瞻性领域技术成果的司法保护,既用法律为技术套上“缰绳”,又为创新预留“试验田”。今年3月,浙江法院率先成立人工智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究小组,努力为探索人工智能司法保护路径和治理体系建设提供新经验。
先行破题
近期,杭州互联网法院审结一起涉生成式AI(人工智能)平台输出端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案,并在判决生效后发出关于规范生成式AI平台健康发展的司法建议书,引发广泛关注。这也是该院发出的首份涉生成式人工智能司法建议书。 该案中,被告作为AI平台的运营者,允许用户上传奥特曼图片,利用平台提供的基础模型,通过调整参数进行模型训练生成LoRA模型。之后用户输入“奥特曼”这一关键词后,运用上述LoRA模型能够生成与奥特曼形象构成实质性近似的图片。原告作为奥特曼作品著作权人认为被告行为侵害了信息网络传播权,要求被告立即停止侵权并赔偿损失。最终二审认定被告作为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提供者,未履行合理的注意义务,构成帮助侵权。 人工智能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以司法建议形式为AI企业“把脉问诊”,结合涉案AI平台的具体情况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实操性的“良方”,有助于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平台健康有序发展。 在涉人工智能司法保护上,浙江一直走在敢于破题的先行之路上。特别是作为“数字经济第一城”的杭州市持续先行探索,杭州法院系统审结了全国首例智能机器人网络直播侵权案、全国首例“AI换脸”民事公益诉讼案、全国首例涉短视频模版著作权侵权案等一批典型案例,以司法之力护航人工智能健康发展。近年来,杭州法院已受理17件涉人工智能的新类型案件,包括涉著作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13件、专利权纠纷1件、技术秘密纠纷1件、个人信息保护纠纷2件。 从个案探索中提炼规则,今年7月,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以高水平知识产权司法服务保障杭州建设人工智能创新高地的意见》,这是浙江省首份关于人工智能的司法保障意见,共包含16条具体内容,明确了最典型的六类人工智能纠纷的裁判理念,提出“在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同时促进人工智能技术成果研发和转化”。
凝聚共识
7月3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法院系统代表专场,5名法院系统党员走进新闻发布厅分享奋斗故事,杭州互联网法院副院长沙丽就是其中之一。8年来,她主审案件4000余件,涉及数据权益、算法规制、平台治理、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通过具有鲜明观点和价值导向的司法裁判,为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提供实践样本。 见面会上,沙丽说,这些年来,她审理的每一起新类型案件,都可以说是与新技术、新模式的“深度对话”,她坚信,每个案件中的一点点突破,最终都将汇聚成为推动互联网法治进程的强大力量。 从2023年起,浙江法院就开始将人工智能与司法的结合作为重要课题进行研究。2024年,“三知论坛”以“人工智能发展与知识产权保护”为主题展开研讨。今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在杭州市召开第二十次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最高法院院长会议,就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创新成果与法院工作的深度融合达成了共识。5月,由中国法学会审判理论研究会知识产权审判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的“涉人工智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讨会”,以产学研共同交流研讨的方式,共商激活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司法保障效能的新模式。7月,第十一期“浙知沙龙”在宁波市举行,主题为“人工智能与数据”,来自全国各地的知识产权专家学者、法官代表、行业代表等近50位嘉宾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数据训练和数据权益保护问题。 坚持在合作中共赢,凝聚治理共识。未来,浙江法院将进一步立足技术全球化和法律本土化的特点,通过司法规则共建、技术治理协同、多元纠纷解决等方式建立侵权治理共同体,最终实现“以保护促创新”的全球生态目标。
以智促治
位于绍兴市柯桥区的中国轻纺城是全球最大的纺织品集散中心,年成交额超4000亿元,每年世界约四分之一的面料在此交易,纺织品远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频繁的贸易往来,也造成“布上图案之争”频发。 2021年,柯桥法院轻纺城法庭在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指导下,自主研发全国首个司法领域图案类查重对比应用“版权AI智审”,以“图案查重”“创新参考”“侵权比对”三大功能,实现原创可溯源、创新可量化、侵权可判定,推动中国轻纺城原创设计研发投入增长30%,并解决了全国范域内图案版权“原创难查、创新难判、相似难定”的司法困局。3年来,轻纺市场纺织品花样纠纷减少91.67%。轻纺城法庭收案连续3年下降,降幅达33%。 不止于此,“版权AI智审”应用范围也从纺织品上的花样拓展至摄影、美术、外观设计等多个领域。 目前,浙江法院正推进“法护知产”集成应用建设。其中“版权AI智审”子应用今年由最高人民法院确定全国推广,截至目前,共受理16省239家法院溯源申请13216件,反馈13133件,查出在先使用8725件,有效查重率66.44%。 人工智能与司法审判的深度融合使司法保护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以人工智能技术为牵引,浙江进一步推进全国法院“一张网”试点、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提质增效试点、“浙江法院大脑”建设的有机融合,持续推进技术路径创新突破,多维拓展应用场景增长点,高标准打造数字时代互联网司法高地。下一步,浙江将探索“技术预警—数据溯源—责任分层—规则输出”的治理闭环,努力为全国人工智能侵权治理提供可复制的经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