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高新区(滨江):奋力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地 |
|||
|
|||
今日浙江记者 沈华军 在5月23日召开的全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杭州高新区(滨江)获得浙江制造业领域最高荣誉“浙江制造天工鼎”金鼎。 近年来,杭州高新区(滨江)始终坚守“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初心使命,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体系,着力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等综合评价连续多年保持全省第一。2025年1—4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5%,制造业投资增长103.6%,实现了高基数上的高增长。
杭州低碳科技馆 创新驱动推动“两新”深度融合
峰达创意园宇树科技总部的展厅里,每天人头攒动,参观者络绎不绝,为的是一睹四足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全国各地党政代表团也纷纷前来,探寻优质科创生态和营商环境的密码。 作为全省面积最小的行政区,杭州高新区(滨江)以占全省不足千分之一的土地面积,创造出了全省3.2%的地区生产总值,以有限的地域空间,爆发出了最震撼的经济能量。 2024年,杭州高新区(滨江)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下达惠企产业资金88亿元,落实减税降费及退税268.8亿元,全社会R&D经费投入强度达9.1%,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856件、保持全省第一,创新指数、科技成果转化指数、科技人才发展指数均居全省第一。连续四年获“科技创新鼎”。 同时,杭州高新区(滨江)完善“1+2+6+N”创新平台体系,启动环大科学装置创新生态圈建设,大型磁屏蔽空间技术等3个交叉研究平台开工建设,以培育“科学—技术—产业”创新生态为目标,深化创新平台分层分类管理,开展科创平台“揭榜挂帅”,靶向攻坚关键核心技术。极弱磁大设施研究院孵化的心磁成像设备获批上市,入选国家高端医疗装备推广应用项目,有效打通了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开发再到产业化的完整创新链条。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杭州高新区(滨江)坚持走“人才带技术、技术变项目、项目融资金、实现产业化”发展路径,连续16年迭代实施“5050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政策”,用“真金白银”投小、投早、投硬科技,培育出9家上市企业、26家上市后备企业,拥有46家(准)独角兽企业。全区人才总量超49万人,本科以上人才超80%、硕博超26%。此外,还依托科创平台对高校资源的深度挖掘,加大战略科学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领军人才引育力度。
产业攀高壮大高新产业集群
近年来,杭州高新区(滨江)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主线,扎实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持续抢占未来产业发展新高地。 日前,随着最后一块地下室顶板浇筑完成,零磁科学谷首个破土动工的交叉研究平台(成果转化平台)——浦乐实业西侧地块项目,正式进入地上主体结构施工阶段。作为零磁谷“创新之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将建成国际领先的芯片化量子传感器工艺技术研究平台,推动我国未来量子传感技术发展。 依托现有优势,杭州高新区(滨江)不断深化“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2024年新增高端软件、人工智能两个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累计创建省级集群5个、数量位列全省第一。重点项目建设进度的每一次“刷新”,都在持续推动全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城市能级不断提升。今年一季度,杭州高新区(滨江)集中开工和签约项目34个,计划总投资约88亿元,涵盖人工智能、应用软件、智能物联等各个领域。 在杭州高新区(滨江),数字成为驱动产业向“高”攀升、向“新”突围的核心动能。近年来,杭州高新区(滨江)加快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推进“中国视谷”“中国数谷”等产业地标建设,国家软件企业百强、浙江省电子信息百强企业数全省第一。此外,打造了全国模拟芯片和功率器件高地、全国通用人工智能产业高地。省半导体签核中心发布拓荒者系列软硬双国产EDA一体机,网易伏羲机器人在“黑灯工地”自主决策作业……数实融合的“魔法”,在这里精彩演绎。 杭州高新区(滨江)着力提升产业韧性,深化产业链“链长+链主”协同,进一步明晰“生态圈—产业链—产业赛道—产业细分赛道”的四级框架,形成“一张产业链图谱”,铺设197个产业细分赛道,实现针对性延链补链强链。目前,累计培育国家级“链主”企业8家、省级“链主”企业22家。
改革探索优化创新创业生态
杭州高新区(滨江)因数字经济产业发达、高新技术企业集聚,被誉为“天堂硅谷”,平均每平方公里超1家上市公司,全区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900家。 为何“国际滨”能源源不断地吸引创新人才、科技企业扎根于此?曾受益于“5050计划”的智缤科技创始人蒋荣金一语道破:“滨江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和速度,简直比天使融资还天使。” 近年来,杭州高新区(滨江)千方百计保障高新企业发展空间需求,坚持“以收为主,收整结合”,分类盘活产业空间481亩。探索为科技型企业定制开发“工业综合体”物业,入驻觅睿科技等17家专精特新企业,园区亩均税收达300万元。同时,坚持“大孵化器”发展理念,设立特别合作园管理局,探索“产业共育、利益共享”发展模式,推动富芯、芯海等重大制造业项目跨区域协作布局。2024年全区制造业投资(含合作区)98.4亿元,同比增长13%。滨富滨萧合作园(区)2024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5.5亿元、增长82.9%。 为了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杭州高新区(滨江)不断强化政策创新,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入选全省首批民营经济总部高地。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杭州研究所实体化运作,参投时空道宇、醇氢科技、中昊芯英等项目。此外,深化专精特新企业梯队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全省首破百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596家,成为全国5个专精特新“年度高地”之一。 除了“力度大、兑现快”的政策支持,在企业成长的过程中,杭州高新区(滨江)“无事不扰,随叫随到”的“店小二”式服务也无处不在。正如海智在线相关负责人所言,在企业创新创业过程中,“时时处处可以感受到滨江区政府的贴心服务”。 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主线,杭州高新区(滨江)正努力构建全国领先、浙江省领跑的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