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别关注>2021年第一期
以“八个大抓”促高质量发展新突破

中共金华市委书记 陈 龙
2021-01-19 10:29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2021年,金华将围绕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主题主线,紧扣“高质量、现代化、先行市”三个关键词,突出“数字赋能、拼搏争先”工作导向,深入开展“四攻坚四争先”行动,以“八个大抓”为重点,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确保“十四五”和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良好开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大抓人才科技首位战略

  

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高校及科研机构支撑作用、政府投入引领作用,研究出台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的政策措施,推进地方高校和产业深度融合,持续加大全市R&D投入,确保高校、科研机构、财政科技投入分别增长15%、20%、15%以上。以更大力度做优科技中介服务、开展科技协同攻坚、完善创新培育链条,深化和杭州、上海、深圳等地科技大市场战略合作,建立细分领域“创新链+产业链”联盟,支持今飞轮毂、万里扬等科技领军企业联合上下游、产学研,组建一批科创联合体,着力打通“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梯队式培育链条,完善创新生态圈,加快集聚各类创新要素。以省级人才管理试验区创建为契机,不断完善引才一揽子举措,迭代升级“揭榜挂帅”机制、“人才招引”政策,整合现有“科创飞地”资源,着力打造更有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确保全年新引进院士等顶尖领军人才100名、博士硕士5000名、大学生10万名。

 

大抓高能级发展平台建设

  

狠抓科创平台建设,加快浙中科创大走廊规划建设,推动绿色动力小镇、飞扬小镇、新能源汽车小镇等特色小镇提档升级、提速发展,着力引进一批高等级产业研究院,不断优化空间和生产力布局,积极争创国家级高新区。扎实做好开发区(园区)整合“后半篇”文章,稳妥开展机构撤销、人员缩减、企业腾退等工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园区运营,不断提升平台的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科学划定工业用地“红线”,深入开展低效用地整治提升专项行动,坚决做好D类企业、亩均税收万元以下企业、高污染和高耗能企业的整治腾退,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投入产出强度。


大抓数字化赋能产业升级

  

以数字化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实现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推进“互联网+制造”和“十百千万”协同创新智造,推动“5G+工业互联网”赋能金华制造,实施“雄鹰”“雏鹰”“放水养鱼”“小升规”等行动,不断提升产业链的竞争力和稳定性。深化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大力发展商贸物流、数字服务、文化旅游、科技和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争创两业融合省级试点。

 

大抓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

  

从供需两端同时发力,全面推动消费升级,着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支点的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数字生活新服务行动,大力发展共享消费、定制消费、体验消费和“智能+”服务等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积极培育壮大网红经济、直播经济、夜间经济等新消费增长点,加快推动消费实现提质升级。深入实施投资新政,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增速8%以上。巩固“制造+市场+物流”融合发展优势,实施“22355”铁路、机场等重大项目攻坚行动,打造面向全球的华东物流集散中心,加快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大抓高水平对外开放

  

把自贸区建设作为统领经济工作的第一抓手。高标准建设自贸区金义片区,落实好改革创新、政策制度、争取赋权、容错纠错“四张清单”,深化贸易、投资、资金、运输、出入境等“五大自由”改革,抓好自贸区首批总投资1243亿元84个重大项目建设,努力推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充分发挥金华区位、贸易、市场等优势,加强与沪、杭、甬等都市圈的战略协同,深化和长三角四省十二城全面战略合作关系,推进医疗康养、教育、文化、政务服务全面接轨长三角。


浙中总部经济中心

 

大抓现代化都市区建设

  

加快金义新区建设,编制完善“双城”城市发展规划,全面启动50平方公里城市功能区规划建设,努力形成以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智慧物流为主体的现代产业集群,确保投资和GDP增速分别高于全省平均1个和2个百分点。加快推进市区全域一体化发展,加快金东东湄中央未来区、金华开发区中央创新区等新一批重点区块开发建设,大力发展高铁经济、湖泊经济、楼宇经济、创意经济、高端服务业等新型城市经济业态,不断提升市区城市发展能级。建立“政府+市场+社会”的同城化发展新模式,全方位推进金兰、金武、义东、义浦、永武、东磐等毗邻区块融合协同发展,不断提升中心城市资源配置统筹能力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能力。

  

大抓农业农村现代化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行“米袋子”“菜篮子”党政同责,制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做好生猪保供工作,牢牢守住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底线。坚持以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加大力度培育一批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和科技型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建设一批现代农业园区、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农业科技园,继续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创建活动,加快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健全完善“两进两回”工作机制,深入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巩固提升新三年行动计划,深化城乡融合发展体制、农村“一件事”集成、农业“标准地”等改革,让更多的优质资源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

  

大抓发展环境建设

  

深入实施民营经济发展条例,推进优化营商环境“10+N”便利化行动2.0版本,拓展“信用+”场景创新运用,迭代升级“一件事” 改革,着力打造更高标准的“两优一高”市。深入实施美丽大花园建设行动,联动推进美丽城市、美丽城镇、和美乡村建设,纵深开展碧水、蓝天、净土、清废四大行动,加快形成全域大美格局。实施低收入群体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行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要求,持续迭代“源头防控+硬核隔离+精密智控”机制,坚决守住疫情防控成果。推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建设,完善县乡矛调中心运行机制,着力构建风险闭环管控的大平安机制。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