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别关注>2022年第十六期
全面打响“浙江服务”品牌——浙江大力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2022-08-31 11:10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马跃明 袁卫

马跃明  袁 卫


产业兴则经济强,产业优则动能足。

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全省服务业发展工作会议,全面部署服务业发展工作,强调要“使服务业成为我省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浙江馆


多年来,历届省委、省政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始终将服务业作为促增长的主引擎、惠民生的主渠道、新业态新模式培育的主阵地,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持续激发动力活力,扎实推进服务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2021年,服务业贡献了浙江全省54.6%的经济总量、60.3%的税收。

在“三重压力”叠加影响下以超常规举措推动服务业恢复发展,8月12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对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强省作出全面部署。省委书记袁家军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以提高供给质量和国际竞争力为导向,突出数字化、融合化、品质化、绿色化、国际化,重塑服务业创新发展体制机制,构建现代服务产业新体系,全面打响“浙江服务”品牌,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强省,为我省“两个先行”提供新引擎。

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奋进旋律,响彻钱江两岸。


之江实验室科研团队开展技术攻关


 

变革重塑

打造服务业发展新高地

 

数动浙江,潮涌钱塘。

“瑶台”云展平台沉浸式逛展、“元宇宙第一新闻主播”华智云播报、AI赋诗、元宇宙婚礼……在日前举行的2022年服贸会上,从精彩纷呈的最新技术成果到科技感满满的综合展区,再到联合主办全球展览论坛,浙江展团集中展示了一批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性成果,“浙江服务、服务全球”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服务业发展随着国家和浙江产业政策的变迁,先后经历恢复积累、结构升级、加速发展和集聚提升等阶段,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2005年8月召开的全省服务业发展工作会议,描绘了浙江服务业大发展、大开放、大提高的新蓝图,开启了使服务业成为浙江经济增长新引擎的创新实践。

2007年6月召开的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把发展服务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从改革体制、加大投入、完善政策等方面,鼓励和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不断提高服务业比重和发展水平。

2012年6月召开的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转变服务业发展方式,不断做实服务业。

2017年6月召开的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着力打造现代服务业新引擎,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提升,推进生活型服务业向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提升。

浙江服务业发展呈现出产业竞争力持续增强、企业实力持续提升、集聚效应持续形成、数字变革持续突破、就业收入贡献持续提升、开放水平持续提高的良好态势。2005年,浙江实现服务业增加值5345亿元,首次突破5000亿元大关,在2010年、2015年、2018年、2021年先后突破四个“万亿元大关”,2021年达到40118亿元,对GDP增长贡献度超过62%。

今年以来,浙江精准施策,不断健全服务业政策体系、治理体系,通过实施《浙江省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政策意见》等举措,全力推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减负纾困,以政策的“实”和“效”实现了发展的“稳”和“进”。上半年,全省服务业领域累计减免各项税、费、租约269亿元,多项工作成效位于全国前列,夯实了保增长、稳就业和惠民生的“基本盘”。

今年6月召开的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做强做优生产性服务业,培育服务业新形态。为扎实推动服务业变革重塑,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提升发展的稳定性和协调性,8月12日,浙江召开全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大会,聚力打造5大具有国际影响力服务业、培育壮大5大新兴服务业、提升发展6大生活性品质服务业,加快打造现代服务业强省。

浙江的目标是:到2027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达到6.6万亿元左右,占GDP比重达到55%,服务业税收收入占全省税收收入62%左右,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48%左右。

 

北仑农商银行上门开展金融服务


创新制胜

厚植服务业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浙江以谋划推进服务业数字化发展为主方向,以打造高能级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平台为主抓手,以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为重要着力点,持续深化技术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厚植现代服务业发展新动能。

数字赋能扎实推进——

发挥数字经济领先优势,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在服务业领域融合应用,服务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步伐加快。目前,物流大脑、科技大脑、金融大脑、贸易大脑等平台已初步构建,商贸流通应用、浙里e物流、科技成果转换在线、企业综合服务应用(企业码)等重大应用加快推广。

充分利用先进数字技术对生产性服务业进行全方位塑造与重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采购分销、物流配送等全链条数字化水平持续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辨识度不断增强。目前,浙江软件信息、国际贸易、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等行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超过60%,全省规上软件信息服务业营收超过12万亿元,跃居全国第二。

数字商贸加快发展、数字学习方兴未艾、数字出行渐成时尚、数字文旅初显峥嵘、数字健康广受好评……浙江大力发展数字生活新服务,积极构建“城市大脑+未来社区”核心业务场景,积极发展远程医疗、在线教育、智能交通、数字文旅等数字民生服务,生活消费方式加快向智能型转变。目前,全省已认定省级数字生活新服务先行市2个、样板县14个。

平台能级持续提升——

浙江自贸试验区实现从挂牌到扩区,杭州、宁波温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水平推进,跨境电商综试区实现省域全覆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区域金融改革试点等国家级试点建设扎实推进……一大批“国”字号平台接续落地、快速成长,引领全省服务业持续创新发展、走在前列。

聚焦信息技术服务、现代物流、生命健康等高端服务业,打造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以“数字赋能、特色鲜明、业态高端、能级突出”为特征的服务业发展重大平台持续壮大。目前,浙江已迭代培育两批81个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24个服务业强县(市、区)试点培育取得积极成效。

在项目招引上精准发力,紧盯重点区域、关键领域、标杆企业,持续跟进对接,积极招引培育一批服务业重大项目,着力打造服务业发展的新增长点。每年编制服务业重大项目计划,并降低门槛、激发活力,引导和鼓励民营资本参与投资建设服务业发展项目。2017年以来,浙江滚动推进服务业重大项目1207个,累计完成投资突破8万亿元,年均增长8.6%。

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促进制造企业向创意孵化、研发设计、售后服务等产业链两端延伸,由提供产品向提供“产品+服务”转变。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浙江制造智能化水平持续提高。以产需互动为导向,支持服务企业向制造环节拓展业务范围,服务产品化趋势明显。浙江“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水平全国领先。目前,浙江已成功创建杭州、宁波、嘉兴3个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项目)35家,数量居全国第一。

积极培育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建设种植养殖、深加工、精品游一体化发展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服务业与农业融合新业态加快发展。创新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农业全产业链的专业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创客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元化融合发展主体不断壮大。目前,浙江已初步构建全程覆盖、区域集成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服务业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引领能力持续增强。

顺应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趋势,大力促进设计、物流、旅游、养老等服务业跨界融合发展。发挥平台型、枢纽型服务企业的引领作用,带动创新创业和小微企业发展,特色产业集群不断壮大。推动服务业内部细分行业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和服务系统集成,服务业多业态融合发展的良好格局初步形成。

 

聚焦优势

构筑服务业发展新体系

 

依托数字经济领先优势,聚焦优势领域,着力打造具有浙江辨识度和基础性战略性引领性作用的五大影响力服务业;聚焦对我省制造业发展有较强支撑作用且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领域,培育壮大五大新兴服务业;以激发消费潜力、提高人民生活满意度为导向,提升发展六大品质服务业……在浙江,一个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结构优化、竞争力强的“556”服务业新体系稳步构建。

优势服务更上层楼——

提升国际贸易能级,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浙江省数字贸易先行示范区和义甬舟陆海统筹双向开放大通道等建设深入推进,数字服务贸易、跨境电子商务、数字内容服务等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国际贸易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2021年,浙江进出口总额达41429亿元,跃居全国第3位,其中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4515亿元,“新型贸易中心”呼之欲出。

提升现代物流服务能级,物流设施和服务的全流程绿色化、智能化、标准化、一体化提升改造加快,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业深度融合发展势头良好。2021年,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达12.24亿吨、连续13年位居全球第一;中欧班列“义新欧”累计开行1904列、覆盖欧亚120多个城市;全省机场旅客吞吐量达5183万人,“立足长三角、辐射全国、链接全球”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加快构建。

提升软件和信息服务能级,高端软件、新兴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杭州国际级软件名城、宁波特色型中国软件名城建设深入推进,一批有较高知名度的软件名园、软件品牌、软件产品争相涌现;“产业大脑+未来工厂”融合应用成效明显,国内领先的软件产业集聚区和自主软件推广应用引领区建设深入推进。

提升科技服务能级,全过程创新创业服务持续优化,科技服务体系健全完善,研究开发、科技中介、知识产权等科技服务业快速发展,杭州城西、宁波甬江、嘉兴G60、温州环大罗山等科创大走廊加快建设,累计挂牌省实验室10家、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不断增强。2021年,浙江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2.94%,科技服务业规上企业营收1.6万亿元、占规上服务业比重55.74%。

提升现代金融服务能级,区域金融改革和创新试点不断深化,融资畅通工程升级版、凤凰行动计划升级版深入实施,科创金融、供应链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快速发展,数字金融先行省建设步伐加快。目前,浙江正大力推进“大脑+平台”数智金融平台建设,加快打造“移动支付之省”。

新兴服务茁壮成长——

商务服务快速发展。以杭州钱江新城、宁波东部新城等为重点,引进全球专业服务机构,打造高端商务服务集聚区,总部经济、工程设计、会展服务等产业积聚发展,商务服务专业化、规模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2021年,全省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达4182亿元,同比增长23.9%,全国商务高质量发展的先行示范区建设渐入佳境。

人力资源服务持续优化。坚持育优扶优引优,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规模持续壮大、业态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平台加速提升、产业协同更为有效。截至2021年底,全省共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6221家,全年营业收入3719.4亿元,从业人员10.24万人。

创意设计服务优势渐显。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动漫设计、时尚设计、建筑设计、广告设计等产业,创意设计服务业向“互联网+”“创意+”“时尚+”转型发展。目前,西溪创意产业园、白马湖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园区集聚态势明显,入选国家“广告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数量全国领先。

节能环保服务突飞猛进。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大力发展节能诊断、节能认证等节能服务,全力推动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修复等环保服务,加快发展碳资产管理、绿色低碳认证等新兴环保服务,节能环保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检验检测服务质效并举。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深入推进,“浙里检”平台迭代升级,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检验检测认证认可产业体系持续完善,行业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为浙江质量强省、标准强省、品牌强省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品质服务厚积薄发——

现代商贸通达城乡。随着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改革、智慧商圈建设、商品市场优化升级的深入推进,城乡商业服务能级不断提升,便捷、安全、优质、多元的城乡现代商贸网络逐步构建。截至2021年,全省年成交额超10亿元的商品市场243家、超百亿元38家,共有电子商务专业村2444个、专业镇349个。

文化服务蓬勃发展。四条诗路文化带、之江文化产业带建设快速推进,文化类特色小镇、文化创意街区等产业平台稳步提升,影视制作、出版发行等优势产业和数字演艺、数字出版等新兴业态加快发展,文化软实力和文化产业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2021年,全省5355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3345亿元。

休闲旅游方兴未艾。随着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和“诗画浙江·百县千碗”工程深入实施,以生态为底色的特色旅游在浙江遍地开花,现代旅游市场主体持续壮大,旅游消费市场稳步拓展。“十三五”期间,浙江接待游客32.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46607.8亿元,“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长三角休闲度假胜地、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未来旅游先行地”的目标渐行渐近。

健康服务迅速崛起。大力发展“互联网+健康”,健康医疗、养生养老、体育健身、健康保险、健康管理等产业飞速发展。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加快构建,第三方健康服务和新兴医疗服务加快发展,健康服务与旅游、文化、运动等产业深度融合,覆盖全生命周期、满足多元化需求的健康服务业体系不断完善。

居民服务安全优质。以提高居民生活便利度和生活质量为导向,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业供给质量不断提高,家政服务、物业服务、育幼服务等产业快速发展,优质安全、便利实惠、城乡协调的居民服务业体系日益健全完善。


杭州宋城千古情演出现场


区域协调

拓展服务业发展新空间

 

近年来,为充分发挥各地区服务业发展的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浙江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结合全省都市区空间形态及产业集群发展格局,着力促进城乡区域服务业协调发展。“两核四圈”优势突出、县域城乡协调发展的服务业空间发展新格局不断完善。

“两大核心”动力强劲——

浙江以建成具有广泛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国际化大都市为目标,推动杭州市、宁波市向城市品质化、功能现代化、价值高端化方向发展,全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双引擎”更加强劲。杭州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特色,厚植现代金融中心、历史文化名城等优势,“数智杭州·宜居天堂”魅力独具;宁波依托开放发展和港航物流、国际贸易等比较优势,高水平国际港口名城、高品质东方文明之都建设高歌猛进。2021年,杭州服务业增加值达12287亿元,宁波实现服务业增加值7241.6亿元。

“四大商圈”各具特色——

在杭州,数字经济实力雄厚、人才创新资源积聚,软件和信息服务、科技服务、金融科技、数字贸易、文化旅游等产业加快发展,杭州服务业经济圈正朝着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经济中心、“互联网+”科创中心、国际金融科技中心等目标阔步前行。

在宁波,依托“一带一路”、浙江自贸区和义甬舟陆海统筹双向开放大通道建设,国际贸易、港航物流、高端航运、油气全产业链、保险金融、海洋旅游等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宁波服务业经济圈正加快成为以开放创新为特色的全球综合枢纽和国际港航贸易中心。

在温州,民营经济和体制机制等优势独具,创意设计、现代商贸、小微金融、商务服务、山水旅游等产业迅速发展壮大,温州服务业经济圈正逐渐成为浙南闽北赣东区域文创中心、世界华商综合发展交流中心、东南沿海医疗康养中心。

在金华,金义都市区商贸物流优势和衢丽“大花园”核心区生态资源及国家公园品牌优势叠加显现,国际商贸、现代物流、影视文化、生态旅游、健康养生等产业加速发展,金义服务业经济圈日益成为以丝路开放为特色的世界小商品之都、国际影视文化之都、诗画浙江生态旅游目的地。

公共服务更趋均等——

以“满足人民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制定实施《浙江省公共服务标准》,上线“浙里基本公共服务”重大应用,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政策直达、服务直享。创新构建以家庭为单元享受和评价的基本公共服务新模式,解决了“一老一小”的数字鸿沟;形成了“可享”“已享”两张服务清单;开发了“15分钟公共服务圈”,全量归集托育、养老等7大类26小类设施数据,实现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以及相关活动“一键导航”。目前,全省农村标准化学校达标率达98.6%,规范化村级卫生室比例为78.3%,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现全覆盖。

  

提质增效

擦亮服务业发展新品牌

 

近年来,浙江坚持市场主导、质量至上,顺应消费升级,壮大市场主体,提升服务品质,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浙江服务”品牌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服务品牌日益响亮,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金名片”。

市场主体实力更强——

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增强。大力引进全球服务业跨国公司,吸引世界500强企业、行业领军企业在浙江设立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发展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品牌运营和资本运作等高附加值业务。鼓励综合实力强、发展潜能大的服务企业构建平台型生态体系,引领产业链深度融合和高端跃升。将符合条件龙头企业纳入省“雄鹰行动”“凤凰行动”企业培育库,一批处于价值链顶部、具有产业链号召力和重大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加快涌现。

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培育。连续多年开展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认定工作,支持企业通过设立研发机构、引进创新人才等举措,提高定制服务、技术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等新型服务供给质量。滚动培育服务业领域高新技术企业,加强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支持,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潜力大的高新技术企业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专精特新”深耕细分领域。加大各类创新研发平台开放服务力度,发挥中小微企业贴近市场、机制灵活等优势,鼓励其与大企业融通发展,加快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和功能,服务领域“专精特新”企业规模不断壮大。

2021年,浙江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26929亿元,同比增长22.8%;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户均营业收入2.2亿元,比上年提高0.4亿元;年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企业达304家,营业收入占规模以上服务业的63.4%。

品牌体系日益完善——

鼓励、指导重点行业服务企业实施质量品牌战略,支持对标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水平,提升服务标准,加强服务认证,打响企业品牌。

重点行业品牌建设专项行动深入实施,在高端服务方面,浙江的软件和信息服务、科技服务、智慧物流、金融科技、数字贸易等行业品牌日益响亮;在服务民生和加强优质供给方面,文化、旅游、健康养老、教育、家政等行业体验感和获得感持续增强,浙江服务行业品牌竞争力不断增强。

推动区域公共品牌“品字标”从最初的“浙江制造”向“浙江服务”领域拓展。制定实施《“品字标浙江服务”品牌评价要求》省级地方标准,发布实施“品字标浙江服务”团体标准(饭店),成功培育杭州西湖国宾馆、浙江世贸君澜大饭店等首批8家“品字标浙江服务”品牌企业。鼓励各地加强服务业品牌培育、运营和评价体系建设,“衢州有礼”等区域品牌在服务领域的标准创制和输出步伐加快。

  

时间如金不可负,唯有实干长精神。浙江全省上下聚力变革重塑、创新制胜,以服务业发展的高分报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