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大家专栏
增强文化主体性

2023-11-15 14:34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辛鸣

辛 鸣


文化兴民族兴,文化强国家强。文化繁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要素,文化强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性要求。当代中国文化的繁荣强盛体现在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坚强领导、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中华文化走出去和文明交流互鉴等极为重大的文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更体现在这些成就背后的文化主体性的巩固、彰显与自觉。

与文化主体性直接相连的是精神主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来说,精神主动至关紧要又殊为不易。没有精神上的主动就不可能摆脱落后依附,更不可能实现创造超越。过去,有一些人、一些群体总认为中国社会这也不好那也不行,西方社会一切都好都正确,西方社会代表了文明进步、现代化和历史潮流。他们把西方社会的理论、概念、话语、方法奉为金科玉律,总想以此为准绳对中国社会进行格式化,像把中国的改革开放说成是照抄西方模式等,其实是精神上丧失了主动,行动中成了别人的吹鼓手。

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一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习近平文化思想以强烈的文化主体性激发出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洞察时代本质,科学回答时代之问,主动引领时代大潮,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注入新的源头活水,展现出21世纪人类社会新文明光辉。

当代中国的精神主动不仅指开放包容面对西方历史文化和西方社会的充分主动,也包括守正创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充分主动。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指导思想,但是我们决不照抄照搬马克思主义大本本,决不把科学原则当僵化教条,而是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特别强调“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所有这些内容都是把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作出的科学论断、科学擘画与科学部署。

“体”与“用”是中国哲学最为基本也最为核心的一对范畴,体现在现实的历史实践活动中就是既保持相对确定和稳定又不断转换和变化的实践形态,体现在现实的思想理论创造中就是本体论思维与实践论工夫的相互契合与相互成就。习近平文化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既讲出了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理论逻辑,又做出了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以其强大的真理穿透力、价值感召力、实践引领力、文化自信力,引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更加坚定了文化自信基础上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引领中国社会充分保持精神独立性,实现精神主动。有了这样的文化主体性,就有了文化意义上的真正自我和真实自我,中国共产党就有了引领时代的强大文化力量,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就有了国家认同的坚实文化基础,中华文明就有了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鲜明文化特性。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