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大家专栏
感悟“两个结合”的思想逻辑

2024-01-15 11:07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辛鸣

辛 鸣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考察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坚持“两个结合”,体现的是对思想文化演进逻辑的深刻认知与自觉运用,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形态的重大创造。

从思想创立发展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上讲,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必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让一种普遍性的科学思想具有现实针对性和实践指导性,这就需要与具体实际相结合,离开了对象的思想就是一纸空文;二是如何让一种外来的思想融入本土思想文化进而推动本土思想文化发展,这就需要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不仅是保证本土精神独立性的前提,更是实现思想理论形态在文明意义上飞跃的必要条件。

我们要看到,尽管马克思主义是对西方资本主义批判与超越的全新思想创造,但也是来自和从属于西方社会的思想谱系。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仅要“拿来”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在变化了的时代和变化了的社会中依然充分彰显其“思想反映对象”的理论品格和改造世界的理论力量,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管用工具和锐利武器;还要让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形式、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体现五千多年来积淀在中华民族生命和血液中的中国情感、中国意志、中国愿望、中国思维等,把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变成中国自己的思想。

当然,把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并不是为本土化而本土化,更不是中国社会对自己历史文化的情感偏好,而是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任何科学的理论和制度,必须本土化才能真正起到作用。”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只有充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才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发展与辉煌,才有马克思主义在当今时代的旺盛生命力、改变世界的强大力量及其辉煌的改变世界的实践成果。

同时,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仅让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让马克思主义成就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就了马克思主义,创造出“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这些宇宙观、历史观、价值观、文明观与来自西方文明滋养孕育的马克思主义相互激荡,使得马克思主义具有了更为宽广、更为深厚的文明底蕴,呈现出21世纪崭新的理论与实践形态,成为了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新文明形态。

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正是“两个结合”的伟大创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更作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而具有了创造文明新形态的意义。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