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治
绘就诉源治理新“枫”景

2024-03-15 15:32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孔令泉

孔令泉

 

        2023年,浙江全省法院收案121.8万件,收案数连续6年下降,诉前分流各类纠纷99.8万件。

  收案量持续多年下降的背后,是浙江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诉源治理改革的成果,构建起递进式矛盾纠纷分层过滤体系,最大限度把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

 

杭州市临安区板桥镇上田村“共享法庭”


探索创新

 

  多年来,浙江法院以全国1/26的法官编制办结了全国近1/13的案件,法官年人均办案量最高达346件,多年位居全国第一;2017年全省收案数达到171万件,位居全国第二。

  “人少案多”矛盾是制约司法质效提升、影响群众对公平正义感受的瓶颈和障碍。为避免案件量突破司法资源能够承受的极限,浙江法院坚持抓末端、治已病,更抓前端、治未病,推动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完善预防性法律制度。

  2019年,一场深化诉源治理改革在浙江法院推进。各地法院因地制宜探索创新,最终形成了一套诉源治理改革“组合拳”,即省级推广“浙江解纷码”,县级推广舟山“普陀模式”,乡镇推广永康“龙山经验”,村(社区)推广临安“共享法庭”。

  发轫于杭州市临安区板桥镇上田村的“共享法庭”,就是充分发挥乡镇(街道)、村(社区)在化解属地矛盾纠纷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法院通过网络为基层提供远程指导,让当地纠纷当地调、复杂纠纷指导调、涉诉纠纷邀请调。

  每个“共享法庭”都配备一名联系法官、一名庭务主任和若干调解员。联系法官由辖区人民法庭或基层法院的法官担任,庭务主任由当地的村居干部、网格员、调解员、律师、行业社会组织相关人员担任。联系法官主要负责指导调解、诉讼服务、法治宣传、协调联络等工作,庭务主任负责“共享法庭”的日常管理、主持调解等工作。联系法官无需常驻,通过网络、电话随时联系。即便是不会上网的老人,找到庭务主任就能联系上法官。

  目前,全省已建成“共享法庭”2.7万个,覆盖100%的乡镇(街道)、98%以上的村(社区),构建起基层共建共治共享的“最小法治单元”,大量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2023年,依托“共享法庭”共指导调解案件41.6万件次,化解矛盾纠纷32.4万件次,普法宣传9.4万场、313万人次,培育1.7万名法治带头人。

 

多元共治

 

  “龙山经验”起源于永康市人民法院龙山法庭,是以“调解先行、诉讼断后、分层过滤”为特征的诉源治理,核心是党建引领、网格管理、多元参与、分层调解、三治融合。在“党建+网格”管理模式中,每个网格员都是调解员。在分层调解中,第一层是网格调解,第二层是镇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分流调解,第三层是法庭调解,实现多层递进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并做到“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

  据悉,全省80%以上的人民法庭已与派出所、司法所等基层治理单位建立协作机制,形成多元解纷合力。

  “普陀模式”则是舟山市普陀区人民法院的创新经验,是将诉讼服务中心整体迁入区社会治理中心,集信访、复议、仲裁、调解、诉讼等功能于一体,融入党委领导下的社会治理大格局,一体推进矛盾纠纷源头治理、系统治理。

  如今,“普陀模式”已在浙江广泛应用。全省90家基层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全部入驻当地社会治理中心,各个解纷部门、解纷力量“应驻尽驻”,实现“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当地、化解在萌芽。

  “浙江解纷码”经长兴县人民法院和杭州市滨江区人民法院探索实践而来,是以二维码的形式登录浙江省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将矛调中心作为端口统一受理纠纷、智能分流到人民调解、行业调解、特邀调解等调解组织,一案一编码,一码管到底,实现矛盾纠纷一网受理、一网归集、一网分流、一网反馈、实时跟踪。

  截至2023年6月底,“浙江解纷码”已融合综治、司法行政、信访、人力社保等多部门的资源和业务数据,拥有调解机构1.13万个,注册调解员5.17万名,调解案件申请总数309.2万件。依托“浙江解纷码”矛盾纠纷数据库,诸暨市人民法院开发“数智枫桥”诉源治理协同应用,对高频纠纷及成因进行分析,并提供精准建议。

  随着各个工作界面相互对接,诉源治理改革的“组合拳”打得越来越精准:2023年,全省诉前分流各类纠纷99.8万件,指导成功化解39.6万件。

 

质效并进

 

  为深化诉源治理改革,浙江法院深化司法领域当事人“一件事”改革,变“多部门的N件事”为“当事人的一件事”,让当事人的法治获得感成色更足。

  比如,以不动产司法拍卖“一件事”改革为突破点,办案系统横向对接自然资源、税务等20余个单位的业务系统,不动产拍卖过户“一窗办理”、一次就能办结,司法拍卖用时缩短40%以上,平均办证用时缩短至2天;企业破产“一件事”系统在线协同27个部门、628家破产管理人,平均审理时间缩短25%。

  同时,迭代升级“一体化办案办公平台”,支持婚姻家事、民间借贷等29类常见案件诉讼风险评估。综合“人、案、事、物”大数据,对全省107家法院、5700名员额法官进行“数字画像”,自动生成质效报告,智能监控81个审判执行节点。

  在诉源治理中,法院的角色如何定位和何时介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诉源治理工作的意见》指出,诉源治理前端,法院指导;中端,法院协同;后端,法院断后。以此为指导,形成多元化解、相辅相成、彼此成就的诉源治理格局。

  浙江法院还积极争取党委支持,推动“万人成讼率”指标纳入全省平安建设、法治建设和共同富裕示范区考核内容,考核对象从法院变为各级党委和政府,倒逼县(市、区)和乡镇(街道)切实担起诉源治理的主体责任。数据显示,浙江万人成讼率从2019年的109.7下降至2022年的75.5。

  深化诉源治理改革也提升了审判质效。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显示,2023年,全省法院一审服判息诉率达91.8%,平均结案时间61.4天,同比下降4.2天。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