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别关注>2023年第二十二期>积极探索善治之路
推进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

2023-11-30 10:42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沈华军 勇政华

沈华军  勇政华


近年来,宁波市以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试点为牵引,坚持“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原则,探索形成了“四个一”矛调法治化创新实践。今年全市矛盾纠纷化解率98.7%,其中91.6%化解在乡镇(街道)及以下,宁波顺利通过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验收。


“老潘警调中心”负责人潘明杰(左)现场调解


理清底数“一本账”

矛盾纠纷全量归集


9月27日,全省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试点工作座谈会在宁波召开,宁波市委政法委现场演示了全量矛盾纠纷风险研判预警应用。该应用贯通整合省矛调、“浙江解纷码”、人民调解大数据、基层智治等平台,打通了各部门矛盾纠纷化解数据。

近年来,针对矛盾纠纷排摸不全面、各类统计口径不一致、部门数据共享不充分等难题,宁波主动攻坚破解部门和属地信息壁垒,开发全量矛盾纠纷风险研判预警应用,横向打通29个部门数据,纵向贯通市县乡村网格5级事件,全面集成来信、来电、来访、来说等问题诉求,建立矛盾纠纷全量库,细化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等28类矛盾纠纷,构建矛盾纠纷分类标准体系。

同时,分层分类进行监测预警、关联分析、定向分流,形成“调处化解一件事、矛盾纠纷一本账、高危人员一张像、风险防控一张图”。

今年以来,宁波归集非诉类矛盾纠纷数据27.3万余件,成功预警易激化矛盾纠纷线索5090条,应用获评2023年浙江省第一批数字法治好应用,成为省级模板。


解纷平台“一站式”

调处化解全程闭环


在宁波最早进行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试点的鄞州区,通过整合多方资源、激发协同合力,建立了多层级、多元化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平台,打造出“365社区工作规程”“老潘警调中心”“文娟工作室”等多元解纷品牌。同时,依托各级调解平台、调解组织和专兼职调解队伍,积极探索多元化解模式,打造矛盾化解“全科门诊”。

近年来,宁波坚持规范化推进市县乡村4级矛调平台建设,建立就地调处、逐级引导“路线图”,形成“631”预防化解格局。

村社着眼抓早抓小,建强由专职社工、村干部担任的专职网格员队伍,推进“共享法庭”、综治工作站全覆盖和政法下沉力量进村入格。今年1—11月,65.7%的矛盾纠纷化解在村社。

街镇强化多元协同,开展街镇“大部制”改革,建强综合信息指挥室,做实党建统领、经济生态、平安法治、公共服务“四个平台”,推进矛调中心“1+5+N”标准化建设,构建扁平化指挥体系,实现25.9%的矛盾纠纷化解在街镇。

区县注重统筹协调,率先迭代并完善县级社会治理中心“6大功能”,健全上级交办、坐值下访、联席联调等制度,6.2%的矛盾纠纷在区县化解。

市级强化研判指挥,发挥市委平安办牵头统筹和市级部门协同联动、市社会治理中心协调督办、领导包案、专班推进等作用,信访积案化解做法获省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化解路径“一体化”

分类处置全链循法


在象山县,遇到矛盾纠纷跑一个地方就能得到解决。除了县社会治理中心(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这个“总店”,象山还在镇、街、村开起了“分店”。

走进墙头镇综治中心,“一体化”矛调大厅统筹派出所、司法所、信访、综合行政执法、劳动仲裁、法庭、交警、群团、社会组织等职能部门和社会资源,设立综合受理、信访接待、人民调解、法律服务、交管服务等10个专职窗口,落实矛盾纠纷化解“周五汇集、周一会商、周三会办”“513”一周一滚动会商化解机制,实现“访调诉裁”有机融合。

宁波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预防化解矛盾纠纷,制定工作任务清单、分类处置导引及诉前调解流程指引,根据纠纷类型,精准分流至适宜的调解组织进行调解,形成调解优先、分层递进、司法兜底的工作体系。

对于邻里矛盾、婚姻家庭等民事纠纷,压实属地村社、镇街、区县调解组织化解责任,最大限度把纠纷化解在当地。今年以来,区县级以下吸附化解该类纠纷8.1万余件,约占总量33.4%。

对于知识产权、金融保险等专业性较强的商事纠纷,充分发挥行业专业力量,由法院先行委派给行业专业调解组织进行调解,属地调解组织作为补充力量,形成商事纠纷分类分层化解闭环机制,推广医疗纠纷、金融领域多元化解等宁波经验。

对于行政纠纷,强化复议和被诉行政机关化解职责,对涉及征地拆迁、社会稳定等需要属地参与调解的,联合行政争议调解中心、属地组织调解,推进补偿安置协议司法确认试点。奉化区试点后,因补偿协议引起的行政诉讼案件同比下降60%。

经过属地、行业专业调解组织化解不了的纠纷以及特殊类型纠纷,委派至专家、律师或商事调解中心等市场化调解组织进行调解。今年以来,宁波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已挽回损失29.9亿元。

围绕提升纠纷化解质效,宁波还创新方法路径,建立了法官全过程指导调解、当事人失联修复、调解调查令等制度,完善了司法确认、债权文书公证等调解协议法律赋强、调解过程财产保全、调解失败后无争议事实记载等机制。


源头防范“一盘棋”

市域社会良法善治


要实现源头防范,除了及时调解矛盾,用足用好地方立法权也是关键一环。宁波坚持在法治轨道上一体化推进平安宁波、法治宁波建设,3年来出台了《医疗纠纷预防处置条例》《出租房安全管理条例》《养犬管理条例》等涵盖12个矛盾纠纷多发领域19部法规,首创地方立法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制定实施全国首个街镇(镇乡)合法性审查地方标准,以良法善规助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

提升科学决策、依法行政水平,宁波在浙江省率先建立复议案件纠错报告制度,在全国率先成立全市营商环境投诉监督中心、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试点等,营商环境满意度居全国城市第一方阵,成功创建全国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

筑牢法治社会根基,压紧压实村社、镇街平安稳定责任制,常态化开展风险起底排查,聚焦重大决策、重大项目、重大活动安保“三个重大”,创新建立属地与部门“双排查、双评估、双报告”社会风险评估模式。今年以来,宁波评估备案1051件(暂缓或中止实施6件),各类重大矛盾风险得到有效化解。此外,宁波还17次获评浙江省平安市、14次成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完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模式,推广一村一法律顾问、农村法律“家庭医生”等制度,擦亮村民说事、365社区工作法等品牌,宁波“一站式”预防化解涉企纠纷、“说访调速裁”一体化解纷等12个工作法入选浙江省新时代“枫桥经验”标志性成果。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