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别关注>2023年第二十二期>积极探索善治之路
“以外调外”让外商安心创业

2023-11-30 11:03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杨晨

今日浙江记者  杨 晨


“世界小商品之都”义乌市,与全球2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经贸往来,每年入境流动人员超55万人,1.5万名外商常驻于此。他们在这里洽谈生意、寻找商机。常见的商贸经济纠纷自然难以避免,因文化、习惯、信仰等差异而引发的矛盾纠纷也不少见。

为切实解决涉外矛盾纠纷,在义乌市委政法委统筹、司法局牵头下,于2013年5月开创性设立全国首家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外调委”),吸纳了一些外商做“洋娘舅”调解员,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涉外版的多元纠纷调解新模式。截至目前,义乌市“外调委”共成功调处各类涉外纠纷1240件,涉及金额1.33亿元。今年10月,义乌市“外调委”被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称号;11月,义乌“以外调外”涉外解纷工作法获评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


外籍调解员调解国际贸易纠纷


“洋舅和调”

老外“不见外”


“纠纷化解了,我们重归于好,又能继续合伙做生意了。”近日,在义乌市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室内,伴随着尼日利亚客商塞缪尔开怀的笑声,一起涉外纠纷在吉尔吉斯斯坦籍调解员米卡的协调下成功化解,双方当事人最终达成和解。

2017年,米卡还在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上学,刚好义乌“外调委”在招募翻译,老师就鼓励她报名。

经历一次次从唠家常开始参与调解,一点点安抚双方的情绪,苦口婆心地分析法律责任,直至促成最后双方达成一致、签下调解协议书,米卡切身感受到了调解的魅力。这些年,通过米卡协助调解成功的涉外纠纷已有数十起,她本人也收获了很多赞誉。

“外籍调解员参与纠纷调解,不但破除了语言上的障碍,更能增加调解的亲和力、公信力,大大提高调解的成功率。”义乌市涉外纠纷调解委员会主任骆跃军介绍,在义乌,像米卡这样的“洋娘舅”已有14名,他们来自13个国家,实现了英语、德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韩语、罗马尼亚语、汉语等九大语种全覆盖。

为提升调解质效,“洋娘舅”们除了要定期参加调解能力和专业知识培训以外,还依托“1+1”律师和外籍调解员结对机制,随时获得法律咨询和帮助。他们当中语言精通、经验丰富的两位外籍调解员,更是被聘为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在培训中更加侧重法律知识,为调解涉外疑难复杂纠纷提供帮助。


“多元联调”

外调“不外行”


在义乌,“洋娘舅”的调解不仅有法治护航,还有多部门的通力协作。通过持续强化诉调衔接、警调联动,涉外调解的合规性、合法性不断增强,调解成果的可执行性得到保障。

诉调衔接“一站式”化解。2018年10月,义乌市“外调委”与义乌法院合作设立全国首个涉外诉调对接中心,目前累计司法确认案件超100件。2019年4月,“宁波海事法院一带一路诉调对接义乌中心”正式成立,通过远程诉调对接机制,目前已成功调解海商事纠纷超80件。不仅如此,义乌还积极落实人民调解司法确认制度,对于调解成功的案件,引导当事人进行司法确认提高调解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警调联动“一体化”防范。2023年7月,“外调委”了解到一名印度外商与30余个市场经营户有货款纠纷,及时通过公安预警平台及商城集团预警,避免了事态进一步扩大。平日里,公安经侦部门发现可调解的案件也会及时移交“外调委”调处,以最高效的方式解决争端。双方联动,义乌“刚柔并济”为优化市场营商环境筑起平安防线。

为提升涉外纠纷调处的公信力,义乌市“外调委”推行合议制度,严格落实“三必”原则,即调解过程必须有中文翻译在场、共识达成必须明示确认、协议履行必须跟踪回访。10年来,“外调委”的纠纷化解率高达96%以上,全市涉外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升。


“线上云调”

外调“不外出”


除了在外商采购和办事集中的义乌国际商贸城设立常态化调解服务中心外,义乌“外调委”还在国际贸易服务中心设立调解室,在义乌各大市场设置了20个调解受理服务点,并积极推动涉外调解进社区,相关工作纳入社区网格,便于义乌外商就近寻求法律服务。

为打破涉外调解中经常遇到的时空限制,近年来,义乌“外调委”联合多部门创建了“微信调解室+共享法庭”“线上云调解+线下面对面”等远程调解新模式,极大缩短了跨国商事纠纷调处时间。

“诉调云平台”畅通在线调解。合作研发“义乌商贸纠纷诉调对接云平台”,当事人可在网上提交相关文件,足不出户“一次不用跑”地达成和解协议。

微信调解室内嵌“个性定制”。推行微信调解“一案一室一方案”工作机制,通过提供“背对背”调解、“个性定制”调解方案,至今已通过微信调解涉外纠纷近百起。

“法官参与远程调解,高效解决纠纷的同时,也是很好的普法宣传,加速构建起线下+线上的普法工作网络。”骆跃军表示,“外调委”鼓励“洋娘舅”边调解边普法,尤其在法官用专业商事法律知识深入剖析案情时主动多学多记,为“预防纠纷、减少纠纷、迅速解决”提供最大支持。

截至目前,“外调委”共组织多语种普法讲座3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超10万份,中外客商法治素养持续提升。


“诚信润调”

纠纷“早预防”


每年,义乌“外调委”都会对包括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在内的所有调解员的工作情况进行考评,实行末位淘汰。每次需要选聘新人时,除了设置语言关和成绩关,还有至关重要的诚信关。

“诚信经营是义乌市场的立身之本,‘洋娘舅’打铁更得自身硬。”骆跃军表示,前来应聘的外籍调解员需在义乌从事对外贸易或与之相关行业至少五年,保证至少三年纳税记录的同时,还要确保没有违法违纪以及不诚信经营行为。

为助力打造“最自由、最稳健、最公平、最诚信”的市场营商环境,义乌市“外调委”会同市场监管、公安、司法等部门,创新诚信机制在矛盾预防和解纷调解中的运用,并不断强化数字赋能,最大限度预防纠纷的发生和反复。

运用大数据预警防欺诈。会同公安经侦部门建立国际贸易预警平台,对外贸公司的报关、开票、结汇三个关键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利用大数据开展分析预警。

建立“诚信档案”辨风险。联合市场监管、信访等多渠道受理的涉外纠纷进行数据归集,筛选因诚信问题引发的纠纷,对涉案商户建立“诚信档案”、分类归档。针对“危险”级别的经营户,通过中外客商微信群、市场管理机构等渠道向商户发布警示信息。

“以外调外”工作法是义乌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缩影。下一步,义乌将进一步优化涉外调解工作制度,完善涉外调解工作站点布局,下沉涉外调解力量,提升涉外服务质量,打响区域涉外调解品牌。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