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别关注>2023年第十五期
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2023-08-18 10:37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郎文荣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  郎文荣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以生态文明示范创建、“811”生态环保行动为抓手,推动美丽浙江建设在理念、实践、制度上发生了一系列新变革新跨越,建成全国首个生态省。2022年,实现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生态环境满意度评价“两个全国第一”。


衢州开化钱江源


  坚持统筹抓总,打好美丽浙江建设整体战。发挥省美丽办平台作用,高点定位、高标谋划,形成强劲有力的推进态势。一是重塑架构。在美丽浙江建设的大框架下,整合设立生态环保、国土空间、自然保护地、美丽河湖、城乡风貌5大专班;打造全量归集、智慧高效的生态环境“大脑”,建成涵盖13个省级应用、31个地方特色场景的“美丽浙江”综合集成应用,成为全国唯一的生态环境数字化改革试点省。二是拧紧链条。构建以《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为核心的1+N法规制度体系,率先出台生态环保工作责任规定、责任清单,推行省市县乡四级生态环境状况报告制度,美丽浙江建设考核作为省委综合考核关键指标,形成明责、履责、督责、考责的闭环链条。三是凝聚合力。加强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同人大执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巡视巡察、环境资源审计的衔接配合,实现省市县三级生态环境部门与公检法机关联络机构全覆盖,完善公众参与、舆论监督机制,构建党、政、社、群协同联动的治理格局。

  坚持重点突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升级战。推进全要素、全形态、全链条治污,实现由防污染反弹向促品质提升转变。一是深化治水提标。实施“五水共治”碧水行动,开展“一点一策”综合治理和水生态健康评价。全域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加快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互联并进。陆海统筹加强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梯次推进34个美丽海湾建设。二是深化治气攻坚。以大气治理为重点,建立亚运环境质量四级保障体系,政企联动做好协商减排、执法减排、应急减排,推动长三角区域联保共治。滚动推进“十百千”工业治气,实施重点行业VOCs源头替代、低效治理设施升级改造,打造“清新空气示范区”。三是深化净土清废。开展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在全国率先实现小微企业危废收运全覆盖,率先推行危险废物“趋零填埋”,5年来累计完成污染地块治理修复工程177个,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

  坚持守正创新,打好绿色低碳发展主动战。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推动理念革新、路径更新、机制创新。一是减污与降碳协同增效。开展全国首个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区建设,发布减污降碳协同指数,扎实推进18个减污降碳协同试点、26个标杆示范项目建设,以点带面形成绿色低碳的产业结构和空间格局。二是生态与经济双向转化。创新建立“蓝色循环”海洋废弃物治理模式,助力打造年产值超500亿元的海洋塑料产业。深度融合环境治理与产业发展,推动13个国家级EOD项目入库,总投资690亿元,使生态“高颜值”和经济“高质量”互促共进。三是激励与约束两手发力。深挖减排潜力、加大收储力度,全力保障重大项目排污权指标。探索碳排放权、排污权交易,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金额累计达163亿元,占全国1/2。开展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碳排放评价,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

  坚持底线思维,打好生态环境安全防御战。时刻保持高度警觉,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坚决筑牢安全屏障。一是严格空间管控。首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率先建立“三线一单”制度,形成覆盖全省的生态环境空间管控格局。系统推进八大水系、近岸海域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夯实生态基底。二是严把执法尺度。率先建立重奖举报、信用管理、“黑匣子”智慧监管等制度,严厉打击主观恶意违法行为,主动开展轻微违法帮扶,不断提升环境问题发现和处置能力。三是严防安全风险。强化重点领域环境隐患排查,化工园区水污染事件多级防控体系建设经验在全国推广。全面提升核安全监管能力,积极做好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动态监测、应对处置。连续9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

  在新的起点上,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将全面贯彻落实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暨美丽浙江建设推进会精神,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勇扛新使命、当好主力军,奋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高地和美丽中国省域先行地。

  统筹推进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以“811”生态文明先行示范行动为主要载体抓手,统筹推进国土空间治理、绿色低碳赋能、环境品质提升、生态富民惠民等8大专项行动,推动11个设区市分别打造各具特色的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品牌。积极筹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浙江论坛,集智聚力凝炼一批理论、实践、制度成果,打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阐发的重要窗口。

  持之以恒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广度,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清废保卫战。推进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陆海统筹推进重点断面、重点区域、近岸海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构建土壤污染“防控治”体系,着力推进固体废物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让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成为常态。

  加快推动经济社会绿色高质量发展。加强重大项目统筹协调、部门协同,深化“区域环评+环境标准”“多评合一”等改革扩面,服务保障重大战略顺利实施,落实落细暖心助企措施。深化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区建设,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推进两山合作社、EOD模式试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机制创新,实现环境治理与产业融合发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富民惠民新增长点。

  筑牢守好环境安全风险防线。推进中央督察和省级督察相衔接,切实推动长江经济带警示片等督察反馈问题彻整彻治。加强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外来入侵物种防治。进一步健全生态环境应急联防联控机制,强化重点领域环境隐患排查,持续做好日本核污染水排海的动态监测、应对防范,将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

  全面夯实生态环境制度保障基石。以数字化改革牵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平台+大脑+应用”迭代优化,持续释放数字化改革活力。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海洋环境保护、核与辐射、噪声污染防治等地方性法规制修订,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