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别关注>2023年第十五期
全力推动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双提升

2023-08-18 09:37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杜旭亮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杜旭亮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指出“只有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同步推进,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同步提升,才能既培育好金山银山又保护好绿水青山”。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省发展改革委坚持生态优先,突出高质量发展,全力推动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双提升,加快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


浙江海上风电项目 林士杰 摄


聚焦环境友好,护美绿水青山。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守护好全域美丽“诗画浙江”。一是加强政策引导。出台实施全国首部省级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标准,引导各地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二是共抓生态保护。以问题整改促环境提升,根本性解决部分地区久拖未治的污水管网等问题,系统性推动医化、修造船等行业治理提升,规范性整改涉林垦造、保护区违规建设等破坏资源问题,加快形成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格局。三是发展清洁能源。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全力打造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先行省。2022年全省可再生能源装机4630.7万千瓦,煤电装机占比由2010年的59.5%下降到2022年的40.7%。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省投入运营抽水蓄能电站5个,装机容量668万千瓦,位列全国第二;在建电站13个,装机容量1689.5万千瓦,位列全国第一。

聚焦资源节约,提升发展质量。实施全面节约战略,以占全国1%的土地、4.7%的人口、5.4%的能源消费总量,创造了全国6.4%的国内生产总值。一是严格用能审查。清理整治1910个“两高”项目,对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高于“十四五”控制标准的重大项目,严格落实用能等量减量平衡方案和用能权交易。二是提升能效水平。对7大重点行业3921家企业开展用能预算管理,能耗量占工业总能耗的70%,节能量超过5%。全国首创采用政府买单方式,对全省7大重点行业企业能效水平“全面体检”,推动企业精准靶向开展节能降碳技术改造。三是推进循环利用。推动省级以上制造业类产业园区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形成了全国领先的废旧塑料、废旧纺织品、废旧金属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全省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位列全国第一。

聚焦科技先导,推动绿色转型。瞄准市场需求,坚持科技引领,加快产业升级,打造绿色低碳产业体系。一是推进产业高端化。依托“万亩千亿”、特色小镇等高能级产业平台,加强科技创新,提升产业能级,打造汽车、石化、纺织等世界级产业集群,发展壮大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集群。目前已形成年产值超千亿集群10个、超百亿集群80多个。二是推进产业绿色化。加大纺织印染、化工皮革等传统产业改造,突破一批绿色低碳关键技术。三是推进产业智能化。依托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在我省设立的唯一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构建“绿色智能技术+产业融合”典型模式。截至今年7月,上架绿色智能技术2931项,促成交易850项,交易额突破18亿元,撬动数百亿绿色产业项目投资。

在新起点上,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首个全国生态日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全国和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部署,在美丽浙江建设中勇当开路先锋、争做示范标兵,谱写新时代富春山居图新篇章。

写好“生态宜居环境美”的文章。以满足人民群众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导向,纵深推进全域美丽大花园建设,让天蓝、地净、山青、水秀成为浙江大地最显著的标志。一是优化大花园建设空间格局。编制实施新一轮大花园建设行动计划,谋划实施十大标志性工程,以多点成线、串珠成链的思路,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推进诗路文化带建设,让群众共建共享大花园的“生态美”和“诗意美”。二是高效完成长江经济带问题整改。落实长效闭环管理制度,每月调度问题情况,每季通报整改进度,对整改进度缓慢的予以督办,从严把关问题验收销号。持续施行省领导督导制度、开展“回头看”和重点领域举一反三专项行动。

写好“绿色引领产业兴”的文章。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重点行业绿色低碳变革,全面提升我省产业竞争力。一是做大做强产业平台。加快建设全省27个“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实施产业升级、创新升级、服务升级、品牌升级四大行动,推动打造“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2.0。二是发展壮大绿色产业。聚焦清洁能源、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实施重大工程,带动项目投资,加快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加快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培育形成一批低碳高效新兴产业集群。三是培育发展绿色技术。完善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转化应用市场机制,为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有力科技支撑。支持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加强技术供需对接和市场推广。

写好“节约集约能效高”的文章。坚持节约优先方针,高质量抓好资源能源节约利用工作。一是打造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先行省。强化能源基础设施网络,加快海上风电、光伏、抽水蓄能、新型储能等能源项目建设,推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二是全面提升能效水平。做好重点行业企业能效诊断,2023年底完成重点行业1127家企业能效诊断、100家企业复评工作。对7大重点行业3921家企业开展用能预算管理,对重点行业企业电力、天然气和热力等能源品种消费数据实行监测。落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办法》,研究制定我省实施办法,严格落实用能减量等量替代、用能权交易政策,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三是打造循环经济“991”升级版。推进83个省级以上园区完成新一轮循环化改造,遴选一批数字园区、绿色园区、零碳园区,提升园区资源节约和绿色发展水平。指导杭州、宁波、嘉兴全国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重点城市建设,3年建设44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60亿元。

写好“改革创新群众富”的文章。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构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政策制度体系,拓宽生态富民惠民路径。一是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完善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新安江模式”,全力打造新安江—千岛湖生态保护补偿试验区。健全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机制,在山区26县实行与GEP核算结果挂钩的绿色发展财政奖补制度,推动“要我保护”向“我要保护”转变。二是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建立GEP核算应用体系,迭代完善GEP辅助决策数字化平台,推动GEP核算结果在干部离任审计、生态占补平衡等领域的应用。深化两山合作社建设,完善生态资源确权登记、绿色信贷支持等配套制度,开发生态惠民项目,推动强村富民。三是培育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实施山区26县“一县一策”高质量发展政策举措,支持淳安水饮料、龙游特种纸、永嘉泵阀等百亿级“一县一业”做大做强,培育壮大山区26县特色生态经济。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