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别关注>2023年第十五期
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国际合作示范区

2023-08-18 09:53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陈 浩

中共湖州市委书记  陈 浩


湖州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这些年来,全市上下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不移深入实施“八八战略”,走出了一条逐绿前行、因绿而兴、绿满金生、以绿惠民的特色发展之路。2022年,湖州被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认定为全球唯一的生态文明国际合作示范区。


湖州德清劳岭水库


坚持以“三个地”引领生态文明。聚焦省委赋予的“成为美丽中国的集成之地、浓缩之地、经典之地”新目标新定位,出台《湖州市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建设纲要(2023—2035年)》,编制《湖州市生态文明国际合作示范区实施方案》,深入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绿色低碳创新、生态城市塑造、生态文化繁荣、国际交流提升、绿色生活涵养等6大工程、20项重点任务,聚力打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国际传播的市域窗口、推进生态富集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实践高地、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国际范例,获评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生态文明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坚持以“三个优”擦亮生态底色。优化生态治理,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美丽浙江考核“十一连优”,“五水共治”九夺“大禹鼎”、蝉联金鼎。优化生态修复,全市矿山全部建成绿色矿山,成为全国首个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深入实施“水韵湖城”修复工程,重现“岸绿、水草绿,水活、鱼虾活”的水生态风貌。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行就地“优护”、迁地“专护”、濒危“抢护”,全市累计调查登记各类野生动植物5300多种,荣获“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称号。

坚持以“三个转”壮大生态经济。坚持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坚定不移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被省政府列为绿色低碳创新综合改革试验区。加快传统产业转型,深入实施“双碳”行动,全国首创“工业碳效码”,2022年全市实施重点技改项目348个、总投资508亿元。加快主导产业转轨,打造以南太湖新区、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为龙头的“2+8”高能级平台,培育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半导体及光电等8大新兴产业链,“德清地理信息+”等6个产业群入选省“新星”产业群、数量全省第一。加快生态价值转化,以西塞科学谷为代表的7个“创谷”落地项目71个、总投资301亿元,形成安吉“数字游民公社”、大余村“青来集”等绿色经济新业态,成为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

坚持以“三个导”加强生态保障。强化党政主导,专设市委生态文明办,发布全国首个生态文明标准体系,发起建立环太湖四城市“昆蒙框架”实施联盟,推动生态文明国际传播基地、乡村民宿服务认证国际联盟落户湖州。强化改革先导,出台9部生态文明地方性法规,形成了绿色金融、竹林碳汇等新经验。强化因势利导,坚持生态文明扬长补短双月例会制度,在全省率先开展生态环保市级下沉督查帮扶,全市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连续8年上升。

8月15日,湖州成功承办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我们将以此为契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持续深化“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特别是围绕“高水平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的目标,努力做到全量试点都拥有、全量考核都争优、全量体系都健全、全量情况都掌握、全量问题都直面、全量标准都提升,奋力争当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典范、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典范、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典范、推动绿色共富示范先行的典范、实现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典范,为浙江绘好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增添湖州色彩。

扮靓全域美丽“大花园”。纵深推进美丽城市、美丽城镇、美丽乡村“三美联动”,努力绘就“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域一风光”的山水画卷。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保护和治理,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化“无废城市”建设,确保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地表水水质保持在III类以上。大力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强化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河湖湿地保护修复、生态空间绿化美化、河湖岸线保护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朱鹮、扬子鳄等湖州标志性物种保护,让湖州大地成为珍稀物种永久的“避风港”。

按下绿色发展“快进键”。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努力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有效增长。坚定不移推动“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加快传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强力推进三个“一号工程”,统筹抓好“2+8”平台能级提升、“十百千万”项目攻坚、8大新兴产业培育等工作,确保到2025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65%以上。大力发展“创谷”经济,持续培育户外露营、“数字游民”“青来集”等新业态,努力让好风景里不断长出新经济。

谱写共享共富“幸福篇”。持续推动生态为民、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确保到2025年人均GDP达到13万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5万元。扎实推进全市域缩小城乡差距等9大省级共富试点,持续深化“扩中提低”、农村“三块地”等改革,确保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保持在1.6以下。高水平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推动“千万工程”再出发、再深化,努力绘就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的新画卷。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全面实施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迭代开好共富班车2.0版,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认同感。

探索生态治理“新经验”。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立法、标准、体制、数智、理论“五位一体”,构建完善党建统领、多元参与、高效协同、整体智治的现代市域治理体系,推动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走在全国前列。制定实施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建设条例,创新“生态鼎”评选,大力开展绿色企业、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等“绿色细胞”创建,着力营造人人支持生态文明、人人参与生态文明的浓厚氛围。牢固树立“生态风险是最大的风险”理念,加大生态领域地方立法,以顶格要求严惩破坏环境犯罪行为,以制度体系的“大屏障”守好绿水青山的“好家底”。

唱响文明传播“好声音”。自觉扛起向全世界传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使命,以湖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诠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真理力量,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更好地走向国际、影响全球、造福世界。持续放大“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的后续效应,积极学习借鉴各地绿色低碳发展的新鲜经验,进一步加强消化吸收、总结提炼、改革创新、复制传播。深入实施习近平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高水平构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研究智库联盟。持续加强城市品牌策划宣传,持续讲好“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的精彩故事。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