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余杭区:以科技创新催化新质生产力 |
|||
|
|||
今日浙江记者 岑文华 今年一季度,杭州市余杭区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8亿元,增长6.2%,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一;“6+2”等主要经济指标稳中向好,省“千项万亿”重大项目全部开工。 今年以来,余杭区牢牢扭住以科技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奋战二季度、拼抢上半场蓄力添能。 杭州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 “置顶”创新 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余杭段”,科技创新一步一景,呈现无限可能。 南湖脑机交叉研究院内,研究人员致力于通过在大脑中植入芯片对重症脑疾病进行精准的神经干预研究,为脑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可能;在之江实验室,“三体计算星座”计划即将实现将算力送上太空,由此大幅提升太空算力和智能化水平,带动太空计算未来产业发展…… 紧盯科技创新关键变量,余杭区放大创新资源集聚效应,全方位做好土地、资金、编制、配套等全生命周期要素保障,推动高能级科创平台提质增效,构建科创平台大矩阵。“环之江实验室”“环北航国新院”等创新生态圈深化建设,全省首个大科学装置杭州超重力场进入调试运行阶段,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有序推进。一个个“科研重器”牵引余杭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助力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开放创新生态。 不久前,北航自旋芯片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在北航杭州国际校园正式揭牌。依托实验室创新成果,已有两家转移转化企业落地余杭:致真精密仪器公司完成低温超导磁场探针台、全开放强磁场低温光学平台及科研型高频磁场探针台等多款产品的研制和产业化,去年营收超1800万元;致真精密设备公司正与实验室团队联合开展12英寸集成电路薄膜装备的研发与产业化。 余杭区全力推进环科创平台创新生态圈改革项目,做优成果转化全链条,让更多创新成果从实验室“书架”走上市场“货架”。一季度,之江、良渚、湖畔、天目山四大省实验室等科创平台共落地35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眼下,浙江大学成果转化余杭基地建成启用;南湖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新建项目开工建设,一季度推进4个科技创新强基领域项目,完成年度投资的47.3%…… 布局“未来” 天空中,无人机进行常态化药品配送;街道上,警用“机器狗”承担巡检搜救任务;未来工厂里鲜见人影,智能化生产线运转不停……这些充满“未来感”的场景,正在余杭区频频上演。 前沿场景背后,是余杭区持续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打造余杭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据统计,余杭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年新增数已连续4年超5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超3000家。 数字经济再攀峰。余杭区持续深化与阿里巴巴等头部企业战略合作,设立“亲橙办”“亲企办”等服务专班,入驻重点企业园区开展常态化办公,服务保障钉钉总部、抖音集团华东区域总部大楼建成投用。1—2月,全区实现规上信息软件业营收1054.24亿元、增长16.1%,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一,其中阿里系、抖音系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实体经济再升级。强化“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梯度培育,打出定期调度、项目跟踪、政策激励、难题破解等组合拳,一季度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5.2%,制造业投资增速16.4%,创下区划调整四年来单季增速的新高。 去年6月,余杭区启动“中国飞谷”建设,竞逐“天空之城”。目前,已集聚低空经济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近百家,覆盖低空生产制造、技术研发、商业应用、运行服务诸多领域,一批涉及无人机整机、芯片与传感器、定位导航等关键零部件技术的引领性项目被精准引入。 仅2024年,余杭区就连续举办了三场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积极抢占未来产业高地。以杭州未来科技城争创国家级高新区为契机,已启动“未来攀峰”计划,聚焦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类脑智能等新赛道全面培育未来产业体系,成功入选全省首批低空经济“先飞区”试点,正全力争创国家类脑智能未来产业先导区。 余杭企业研发的四足机器人 厚植生态 2024年12月2日,在余杭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办事大厅,浙江凌志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拿到了崭新的营业执照。这是余杭发放的第30万张营业执照,意味着余杭成为杭州市第一个经营主体总量突破30万家的区(县、市)。 在余杭,平均每个工作日要发出200多张营业执照。新增企业中,有大量从事电商等服务业产业,文创、科技企业也加速涌现。30万余家市场主体千帆竞发的背后,是余杭区坚定不移打造“更懂企业、更懂人才的政府”,持续擦亮“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的营商环境品牌。 强化政策撬动力。迭代更新“新质生产力20条”“低空经济18条”“机器人产业15条”等政策,“真金白银”集成落地、直达快享;实施“玉鸟计划”,及时回应企业和人才关切、靶向化解“燃眉之急”。在今年年初出台“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68条”产业新政,已累计兑现相关资金近40亿元。同时,用好用足国家相关政策,一季度以来消耗以旧换新资金超5亿元、总量全省第一,拉动全区相关领域消费增长超40亿元。 服务赋能更精准。余杭区尤其聚焦科技创新服务,完善科技“店小二”服务模式,凝聚“亲科办”专班、科技创新协会、科创园区协会、概念验证中心发展联盟等服务力量,将科技助企服务延伸到每个园区、每家企业。 阳光雨露下,强脑科技、灵伴科技等人工智能硬核企业强势崛起,零零科技、天目氢鹏、迅蚁科技等低空经济领域企业竞逐“天空”,申昊科技、蓝芯科技等企业在万亿级人形机器人赛道上加速奔跑……余杭区大力打造企业梯次发展矩阵,推动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再创新高,支持企业依托资本市场创新发展,今年已新增上市企业5家、数量全省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