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钱塘(新)区:加快构筑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主平台 |
|||
|
|||
今日浙江记者 杨 晨
杭州钱塘(新)区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殷殷嘱托,逐“新”而行,向“高”攀登,奋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2024年,钱塘(新)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700亿元,位列杭州市第一;创新指数182.6,位列浙江省第三。今年一季度,钱塘(新)区制造业投资总量继续保持杭州市前列。
金砖国家特殊经济区中国合作中心落地钱塘(新)区 以项目激活发展动能
近日,在打桩机的隆隆声中,位于钱塘(新)区的优科豪马智能工厂项目正全力朝着年底投产的目标快节奏推进。 作为杭州近十年最大的外商独资制造业单体项目,该项目由优科豪马橡胶有限公司日本母公司横滨橡胶株式会社投资建设,总投资5亿美元。建成后,预计将形成年产1400万条PCR轮胎(乘用车子午线轮胎)的强大生产能力。 大项目被称作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对稳固高质量发展产业根基、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重大意义。优科豪马智能工厂正是钱塘(新)区以项目激活发展动能,加快扩投资、优结构、提效益的生动注脚。 今年以来,钱塘(新)区牢牢扭住“大抓项目、抓大项目”这个关键,想方设法拓增量、提速度。 奋力拼抢拓增量。探索推进“产业链+场景+基金+园区”招商模式,绘制产业图谱精准招商,建立项目招引直通车、全球招商合伙人机制,重大项目由区主要领导领衔推动、限时决策。 紧盯重点提速度。深化“调度+服务”模式,建立重点项目三色预警机制,落实“一个项目、一名干部、一个团队、一抓到底”的推进机制,加快积海、零跑、宝鼎等183个重点项目建设。 钱塘(新)区还积极抢抓政策机遇,全面梳理近两年企业技改备案项目,针对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开展“一对一”上门指导,全程服务、联合攻坚,最大限度争取红利。目前,全区项目储备资金需求、完成率均居杭州市第二。
以项目带动集群成势
在占地4.92平方公里的杭州医药港小镇,集聚了180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生物医药产业的所有关键环节,在小镇内都形成了产业服务的完整闭环,实现创新、产业、人才、政策、金融和服务“六链融合”。入驻企业足不出园,就能解决从科技创新到产业创新的全链供应问题。 热带雨林式的产业生态,正孕育出累累硕果。近日,由中肽生化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醋酸戈舍瑞林原料药获批上市。数据显示,钱塘进入临床试验的创新药多达90个,进入三期临床及后续阶段的就有15个,今年将有3款新药进入审批,一类创新药有望“年年都有钱塘造”。 这种生态效应正在“车药芯化航”五大产业中快速复制。例如,汽车产业借助吉利、福特等龙头企业的牵引,今年又将新增4个新能源车型。一场以项目为核心铸链条、促创新、提能级的产业变革,正在钱塘(新)区加速兴起。 “通过实施新型工业化三年行动,今年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冲击4000亿元、力争2027年突破5000亿元。”钱塘区委主要负责人表示,钱塘(新)区正牢牢锚定“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主平台”这一战略目标,以项目带动集群成势,全力打造产业地标,奋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除了扩大基本盘,钱塘(新)区还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大力推进元宇宙、合成生物两个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揭牌成立“杭州核酸药谷”,汇聚浙大智能创新药物研究院、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等一批高能级科创平台,集聚30余家行业领军企业,初步形成了研发、生产、服务全链条发展生态,并在核心技术上取得了一批突破性成果,为产业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杭州医药港小镇 以项目牵引服务迭代
“最核心的晶圆车间预计6月份将迎来联合验收,整个项目在年底实现投产。如果没有钱塘区专门为我们制定的‘联合服务’计划,项目不可能推进这么快。”在美迪凯位于钱塘(新)区的半导体器件项目施工现场,杭州美迪凯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王懿伟为政府的暖心服务竖起了大拇指。 据悉,该项目投资10亿元,投产后,将实现年产20亿颗半导体器件,为推进浙江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项目落户钱塘区后,属地产业平台大创小镇和10余个职能部门经常上门指导服务,组织召开了40多次项目进展调度会,在解决车间层高承重、用电用水、清洁绿化等要求远超传统制造企业的具体事项中,努力在一事一议与合理合规间找到最佳结合点。 “为给项目落地和企业发展提供最优环境,我们坚持以项目牵引服务迭代,通过落实惠企政策、拓展开放格局、强化要素保障等举措,全力做优产业生态。”杭州市钱塘区发展和改革局相关负责人说。 构建全周期服务生态。迭代产业生态圈建设、招强引优、项目推进、企业服务提质四大协调机制,深化物流降本行动,落地并管理的省“4+1”生物医药与高端器械产业基金帮助企业融资32亿元。 拓展全方位开放格局。金砖国家特殊经济区中国合作中心落地钱塘,成为金砖国家交流合作的重要新阵地。深化“直播+平台+跨境电商”发展模式,带动外贸出口迅速增长。 筑牢全链条要素保障。突出“供地+供楼”,累计建成标准厂房超650万平方米。高质量打造创新产业园102个,其中省级小微园区31个。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目前钱塘(新)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已突破12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5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