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乡村札记
奏响乡村共富“青春之歌”

2025-07-01 14:25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徐露

宁波市镇海区九龙湖镇党委书记,九龙湖旅游度假区管理服务中心党组书记、主任  徐 露


“四湖连缀似珠,九龙盘卧青山。”宁波市镇海区的九龙湖镇素有“宁波后花园”“浙东香格里拉”之美誉,坐拥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镶嵌在翠屏山东麓的明珠。

2021年我到九龙湖镇任职。那时,镇上的乡村振兴正面临新的“窗口期”:宁波翠屏山中央公园规划建设启动,为九龙湖带来发展契机;建设中的3000亩田园综合体将为村民开辟创收新路。

然而,镇上参与乡村振兴的人才却“存量不足”。九龙湖镇距市中心15公里车程,没有迎来大批游客,反而送走不少本土青年。各村干部思想保守,担心青创、农旅、露营这些项目是“流行风”,不仅难管理,还会打破村庄的宁静生活。

青年和人才是乡村发展的希望,必须破解乡村人才引留难题。于是,我与11个行政村党组织书记交流,寻访进城创业的青年、小有所成的“创二代”、坚守乡土的农创客、传承非遗的手艺人,还拜访做得一手好菜的农家嫂,请他们出主意、想办法。

经反复商议,镇党委决定实施“乡聚伙伴计划”,锻造乡村振兴生力军。

伙伴从哪里来?我们选中有多年企业经营管理经验的潘安回乡担任汶溪村党委书记。为了让潘安放心大胆干,我请来镇海区国企负责人驻点汶溪村,担任文旅项目合伙人,并采取“国企代理、村企联营、收益分成”模式成立文旅强村公司,支持潘安带领村民发展农旅融合项目。

汶溪村藏于翠屏山脉深处,一条清溪穿村而过,村中有小洞岙青瓷遗址、毗邻九龙湖的草坪湿地。潘安不负所托,仅用5个月就在湿地打造了一个3000平方米的草坪公园,承接草坪婚礼、举办音乐节、搞露营活动,发展“草坪经济”。不知不觉,汶溪村的大草坪在网上“火”了,每到周末,进出村的路上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有了风景和人流,乡村“引力”释放:国家级插花艺术大师秦雷返乡了,担任艺术兴村项目合伙人;有着文旅企业管理经验的外地青年入村了,被聘为职业经理人;临湖书吧、历史文化馆也建了起来。

在汶溪村的示范带动下,周边村纷纷效仿,谋划项目、筹集资金,招引100多位人才来到九龙湖镇,带动3.6亿元的投资,“乡聚伙伴计划”红火地开展起来。

引才容易留才难。时间一久,我们发现,项目合伙人、工坊手艺人驻村的时间越来越少,职业经理人看到更新颖的文旅项目选择离开……

让乡村发自内心接纳人才、留住人才。镇党委出台一系列留人政策,推出乡村人才发展激励办法,扩容持续性奖补资金池,把乡村人才带动村民增收、推动业态更新纳入评价体系等。

我们建立村级人才服务小组,为各村“乡聚伙伴”安排一名联系干部,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通过党建联建,组建起“红旅稻香”“红匠领航”“红芯领富”3个片区团组,定期开展互荐互学,激发乡村人才雁阵效应。

镇党委还要求11个村都建立村级事务固定报告日制度,明确每月10日为报告日,邀请“乡聚伙伴”列席报告会,和村民同等享受村务知情权。

经过3年探索,九龙湖镇“乡聚伙伴计划”集结起517名创业伙伴,覆盖农业技术、电商直播、非遗手作、旅游开发等11个领域,新建“共富工坊”15家,打造了秦山露营基地、稻海粮仓田园综合体等精品项目10余个。

有组织保障、乡情牵绊和逐梦舞台,我深信,相聚在九龙湖的创业伙伴们一定能施展才华、大有作为,带着村民一起奔富。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