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好万家灯火 |
|||
|
|||
|
玉环市玉城街道党工委书记 金荣通 玉环市玉城街道有47个村(社区)、10万外来人口、约1万间出租房,密集分布着6684家“九小场所”。随着城市能级跃升,人口、产业、资源集聚加速,传统应急消防治理模式面临诸多挑战。 “九龙治水、各管一头”,这是玉城街道应急消防工作过去的状况,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防灾救灾等职能分散在不同部门,常常陷入“多头管理、责任不清”的困境。 我们决心摘除这块“心头病”。依托“141”基层治理体系,整合原安委会、消专委、防汛防台指挥部等7个议事协调职能机构,成立由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双牵头的应急消防管理委员会,并配备23名专职人员,实行“四班三运转”24小时值守制度,确保应急响应全时段覆盖。 担任街道应急消防管理委员会主任后,我立即召集应急、消防、公安、行政执法、市场监管等部门同志,开展为期14天的消防安全联合巡查行动,全面排摸辖区内出租屋、九小场所、企业园区的风险点。 在城北小微园,一家企业负责人对我说:“园区虽然建起微型消防站,但消防设备老旧,水带都开裂了。”到现场检查,情况的确如此,让工作人员演示灭火器操作,动作也不熟练。巡查其他微型消防站,也有类似问题。 完善应急保障成为当务之急。我迅速召开街道会议,梳理出风险问题清单,逐一制订具体的整改措施。 针对“消防设备老旧”,我们建设“智慧消防预警处置”系统,在重点场所布设电气火灾监控、消防水压监测、智能烟感等物联感知设备1.2万个,为应急救援队配备无人机、消防巡查车、消防水罐车等,为微型消防站更新了水带、灭火器等设备,添置了口哨、铜锣、喇叭、救生衣、头灯、雨具等六件套。 针对应消人员业务能力不足,我们整合组建了4支专业救援队和56支志愿消防队,制定培训计划,定期开展全员技能培训与实战演练,确保“随时响应,来之能战”。 补短板的同时,我们重视机制建设,把应急管理和消防安全事项纳入基层网格工作范畴,建立“蓝黄橙红”四级响应体系,实施网格化分级管控,“一格一策”覆盖辖区48个风险网格。每个网格员的手机都安装了“慧眼消防”App,巡查时发现安全隐患,随手一拍,即可上报隐患,派出人员及时处理。这款“指尖消控室”自2023年以来共处置各类隐患1.5万条。 如今,这样的场景很普遍:房东消防志愿队与网格员一同“敲门入户”,以“唠家常”的方式为租户讲解家庭防火常识;楼栋安全员、商户应急联盟、社区“应急先锋”志愿者定期开展安全隐患巡查。 去年9月某日凌晨3点,街道应急消防指挥中心的报警器突然响起,电子大屏显示城北小微园区某企业正“闪烁”着火灾预警。当消防车到达现场,却发现火势已被控制,原来是临近的志愿消防队携带灭火装备赶赴现场,断电、灭火,拉起警戒线,疏散周围群众,短短几分钟就把火情化解了。 “救早灭小”关键时刻派上用处。我想,这就是织密应急救援网络的价值——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