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别关注>2025年第十八期
“浙江之心”涌动绿色脉搏

2025-09-30 16:01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张黎明 应燕航

特约记者  张黎明  应燕航


地处“浙江之心”的磐安县,森林覆盖率达77.3%,是全国首个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试点。近年来,磐安县深入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与监测,创建生物多样性友好单元,把生物多样性友好理念融入城市发展,走出了政府主导、多元共治的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建设之路。


家底普查


2021年,浙江省启动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磐安县入选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试点县。以此为契机,磐安县启动规模空前的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卢晓强是项目负责人,他带领科考团队,将磐安县划分为17个标准化网格,大到生态系统类型,小到鸟类、两栖类和爬行动物、昆虫等9个类群。这支“5点追鸟、凌晨寻蛙”的科研队伍跋山涉水,足迹遍布磐安的山山水水。

“为捕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颈长尾雉,我们在永加村蹲守多日。”队员徐徐翻出监测相册,雨雾中的雉鸟尾羽如翡翠缀金线,“当这种濒危物种频繁现身,就是生态改善的最佳证词。”

在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另外一支科研团队也在同步做调查。保护区党组成员、科教处处长俞叶飞说:“2022年1月开始,我们对保护区开启了新一轮综合科考。每季度采集2000份土壤样本,红外相机捕获的豹猫影像超120次。”

2023年3月,这场持续3年的“摸家底”工程交出答卷:全县拥有维管植物1985种、陆生脊椎动物331种、陆生昆虫1288种、内陆鱼类49种、大型真菌292种,包括苏铁、银杏、厚朴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54种,以及白颈长尾雉、豹猫、中华鬣羚、虎纹蛙、中国瘰螈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6种。

在本底调查与监测过程中,调查组还发现了数十种新物种,首次记录到雌光萤、崇安草蜥、圆叶茅膏菜等物种的新分布区,不仅丰富了生物多样性档案,也展现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工作成果。

以本底调查为基础,磐安县形成了《磐安县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项目工作报告》《磐安县野生动植物物种名录》《外来入侵物种名录》,为浙江省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试点工作的技术规范提供了样本和经验。


融合产业


磐安试点证明:从资源保护到产业融合,是拓宽生物多样性价值转化的有效路径。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脚下的安文街道花溪村就是例证之一。

自从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花溪村在村内开展生态修复,将荒地变成草坪,引入生物多样性主题装置,增设了生物塔、观鸟台、蝴蝶谷等设施,布设了用稻草、芦苇秆、树枝等打造而成的昆虫屋,为保护区的动物提供生态缓冲带和栖息地。

花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茂华说:“以前游客来花溪是为了避暑亲水,现在还能亲近小昆虫、小动物,吸引了很多小朋友来体验。2024年全村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旅游收入近4000万元。”

磐安县境内分布有野生药用植物1416种,数量占浙江省总量的72%。作为“中国药材之乡”,磐安县将中药材资源的保护和开发融入生物多样性保护,建成研学一体的“智慧药园”,既展示磐安县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以及数字化中草药栽培与加工技术,还成为观光旅游、种植技术培训、学术交流为一体的产学研综合平台。

紧跟生物多样性保护浪潮,磐安县大力培育生物资源保护型企业。浙江优尼家装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森林动物拟态栖息环境、农林昆虫诱捕、宠物屋等产品,近年还研发出帮助鸟类育雏和天敌躲避的新型鸟屋、为越冬鸟类供给食物的喂鸟器等产品,产品远销欧美地区。


友好互动


漫步磐安,不仅在公园、绿地能看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相关标识,在学校、社区、企业也能常常见到。

近年来,磐安县把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试点建设与美丽城镇、生态修复等重点工作相结合,建成了包含公园、社区、企业等在内的10个生物多样性友好单元和9个特色体验地,其中1个入选浙江省生物多样性体验地、5个入选金华市生物多样性体验地。

在龙山社区,这里有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宣传栏,有电子触摸屏,还有人工鸟巢等。“我们开展生物多样性友好家庭的评选,并开展药膳培训、竹制品编织小动物等活动,让更多的市民参与到友好城市建设试点中来。”龙山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宣传教育到位了,老百姓的保护意识更强了。

走进磐安县城边的西山生态公园,施工铭牌记录着变迁:2023年之前,这里还是裸露的采矿边坡,如今公园内绿植遍布、错落有致,成为不少市民跑步锻炼的好去处。“公园的生态修复,处处体现保护生物的巧思。”公园建设方、磐安县城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陈永锋说,“比如边坡处理,我们用毛竹等绿植代替水泥钢筋,特意保留岩缝作为蜥蜴走廊,提升园区生态系统的连通性的同时,减少了人造建筑对野生动物活动区域的影响,为小型动物迁徙开辟‘绿色通道’。”

试点建设还与科普教育深度融合。大盘山博物馆举办以“野菜离离”“鸣虫蛰蛰”等为主题的动植物资源展览;安文小学主动承接“生物多样性友好学校”试点,布设AI智慧鸟巢,编写特色课程、开设鸟类保护课程,让孩子们爱上鸟儿;榉溪村把《诗经》里的植物具象化,在孔氏家庙前的绿地种植木瓜、棠梨、棣棠、青桐、梓树等乡土树种,开展田园生态研学……

试点以来,磐安县还承办了金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推进会和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场活动,定期开展国门生物展、主题征文和绘画等比赛以及增殖放流、补植复绿等公益活动。

据悉,磐安县试点的成效做法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美丽中国建设交流会、地球“一小时”中国区主场活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浙江论坛等平台展示,获得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