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经济
畅通高质量发展的金融“血脉”

2022-10-15 09:08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赵琦 杨子君

赵 琦  杨子君

 

小微、民营、涉农、制造业贷款余额持续列全国第一;无还本续贷余额全国第一;不良贷款率全国最低……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深入实施融资畅通工程,金融服务质效实现重大跃升,开拓了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十年间,浙江银行业各项贷款破18万亿元大关、年均增长超12%,累计处置不良贷款1.46万亿元、不良率降至全国最低的0.67%;保险深度从2.72%上升到4.05%,密度从每人1610元升至4547元。


泰隆银行工作人员采集渔民家庭资产负债信息

 

金融服务以民为本

 

前不久,浙江召开“农户家庭资产负债表融资模式”杭州地区现场推进会。浙江银保监局、浙江农商联合银行以及杭州辖内8家农商银行共同提出,要因地制宜、扎实推进,努力提升“农户家庭资产负债表融资模式”覆盖面。

2020年起,浙江银保监局将企业财务化视角引入农户贷款模型,指导银行机构借助政府部门、乡镇街道及村委会等渠道采集信息,编制反映农户家庭各类资产、收入、负债情况的报表。这种基于净资产统筹考量发放小额信用贷款的“农户家庭资产负债表融资模式”,有效破解了农户家庭的资产盘活难题。截至今年6月末,浙江银行机构已为270万余户农户建立了家庭资产负债表,覆盖总数的四分之一,其中六成以上获得授信。

建立家庭资产负债表,也是对农户精准画像、帮助提高农户家庭财产管理能力的具体行动。衢州江山将农户宅基地资格权价值、生态存单收益权价值、个人碳积分纳入“资产负债表”,舟山将暂时无法抵押登记的渔船主机功率作为增额指标纳入评估,较光船价值提升近1倍,盘活了“沉睡”资产的金融价值;衢州柯城的金融机构联动司法部门获取农户尊法学法用法行为规范指数,对示范农户给予最高80万元“法治信用贷”额度和较大幅度利率优惠,助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

在流动人口约占常住人口43.4%的浙江,来自法人银行的超750亿元贷款,则以新市民金融形式,支撑着新城市人在浙江安居创业:

截至今年6月末,全省住房租赁贷款近318亿元,助力新市民群体实现“安居梦”;

强化银担合作,推广“青年贷”“创业贷”等利率较低的小额信贷,同期省内主要法人银行相关贷款余额超200亿元,助力实现“创业梦”;

保险机构以灵活投保、平台对接、集团投保等方式,对快递、外卖等从业群体提供专属保险保障,将惠民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拓展至新市民群体,助力实现“安全梦”;

全省54家银行与省人社厅建立工资支付管理体系,推广保证金替代保险机制,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超3100亿元,助力实现“幸福梦”。

 

除险保安筑牢底线

  

“杭州‘西湖益联保’、绍兴‘越惠保’、衢州‘惠衢保’等惠民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正在释放民生红利。”浙江省医疗保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省11个设区市均推出了“浙里惠民保”制度,实现省域全覆盖。截至今年8月底,浙江省“浙里惠民保”投保人数达2969万人,投保率为53%,续保率为81%。

积极深化惠民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是浙江保险业积极发挥风险保障功能,筑牢民生底线、服务共同富裕的生动案例。近年来,浙江保险业通过深化资金运用合作、创新出口信用保险、发展养老健康保险等举措,为助推经济平稳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全方位多维度的保险保障。

作为首批开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两个地区之一,浙江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探索形成了“监管统筹引领、多方协同推进、细分保障需求、聚焦重点人群”的试点路径,取得积极成效。截至今年8月,浙江辖内(不含宁波)实现保费收入约4亿元,承保件数约8.8万件,新产业、新业态和灵活就业人员保单件数约8000件。在保险保障总量、保障总人数、服务新产业新业态和灵活就业人员人数上实现“三个全国领先”。

支持货运畅通和汽车消费、加强服务行业疫情防控保障、推动农业保险提质扩面、创新发展知识产权保险、搭建多层次巨灾保障体系、助力安全生产除险保安……浙江保险业呈现出全方位深度参与社会治理的良好局面。

与此同时,浙江深入推进保证金领域改革,保险替代保证金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诉讼保全、关税、政府采购等多个领域,切实帮助企业减轻现金流压力,各类合同、债务和工程质量纠纷大幅减少,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有效提升。2022年1—8月,浙江辖内累计通过保险替代各类保证金金额达2275.1亿元,为企业减负78.5亿元,惠及企业76.7万家次。

 

深化金改先行探路

 

今年4月,在深化农信社改革暨数字普惠助力共同富裕推进会上,浙江农商联合银行正式揭牌成立,这标志着全国深化农信社改革“第一单”正式在浙江落地。

构建完善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需要强有力的制度体系、战略规划、科技建设等后台支撑。“改革的重点是强化浙江农商联合银行的服务功能,借助省级平台规模和人才吸引优势,全面提升全系统整体金融服务和核心竞争能力。”浙江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包祖明说。

改革的成效有目共睹。浙江农商联合银行成立以来,全省农商银行系统以占全省银行业18.05%的总资产,贡献了全省银行业26.65%的涉农贷款余额和24.57%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降低到0.84%,在全国25家省级农信系统中处于最低。目前,浙江农信的4100多个营业网点、1万多家丰收驿站、2万多个村级金融服务点,已延伸到全省所有乡镇和绝大多数行政村。

近年来,浙江把改革作为关键一招,聚焦先行先试,推动每个地市至少承担一项全国性金融改革试点,释放出了强劲的“磁吸效应”。从全国首创“生物活体”抵押贷款、“人才创业险”等一系列创新模式,到全国首试知识产权质押登记线上办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累放金额持续保持全国第一,再到全面深化数字化改革,推行保证金领域保险运用机制……浙江的做法被国务院纳入优化营商环境创新举措并向全国推广。

目前,浙江已在全国率先建成省级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日均信息调用量约50万余次,惠及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超660万家、支持授信超5万亿元,94%的贷款为普惠小微贷款。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