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文化
浙江婺剧缘何强势出圈出彩

2024-03-31 11:35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孙菊红 谢玲慧

孙菊红  谢玲慧

 

  “此次婺剧专场演出走进塞尔维亚,让我们加深了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增进了两国人民友谊。”今年1月,在塞尔维亚的尼什国家剧院,由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浙江婺剧团)陈美兰新剧目创作团队带来的“2024欢乐春节婺剧专场”,在海外掀起一股中国旋风。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婺剧近年来频频出圈,不但连续7次亮相央视春晚,更连续13年作为“欢乐春节”文化交流活动的重要节目,在瑞典、冰岛、荷兰等地演出,成为增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和纽带。

 


唱响海外

  

  锣鼓一响,婺剧开场。在风光旖旎的金华燕尾洲公园,人们信步来到占地面积3.1万平方米的中国婺剧院,兴致勃勃地观看《白蛇传》《穆桂英》《三打白骨精》等经典婺剧,度过愉快而充实的闲暇时光。

  婺剧,俗称金华戏,融合了高腔、昆曲、乱弹、徽戏、滩簧、时调6种声腔,迄今已有500多年历史,京剧大师梅兰芳曾说:“京剧的前身是徽戏,京剧要寻找自己的祖宗,看来还要到婺剧徽戏中去找。”2020年婺剧与西湖、良渚文化等一起被列入首批20项“浙江文化印记”。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有着60多年历史的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浙江婺剧团),经历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辉煌,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因市场不景气举步维艰,到如今已重振旗鼓,从原本一年演出不到30场到演出500多场,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如何摆脱困境、化危为机?作为一个常年活跃在农村的地方剧种,浙江婺剧向外而行,迈出了走向海外的关键一步。

  2009年1月,浙江婺剧团首次受文化和旅游部委派赴智利、厄瓜多尔参加“欢乐春节”活动,唱、念、做、打、舞,优美动听的戏曲唱腔、精致闪亮的戏曲服饰、精彩绝伦的演绎……让当地观众痴迷不已。这一次“出海”的成功,让浙江婺剧团尝到了“走出去”的甜头,播撒下“唱响海外”的种子。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加快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走深走实,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人文交流越来越频繁,中华文化对海外民众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浙江相继出台《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印发浙江省传承发展浙江优秀传统文化行动计划的通知》等多个文件,推动包括婺剧在内的诸多戏曲艺术积极“走出去”,不断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

  乘着这股春风,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浙江婺剧团)赴海外演出的机会不断增多,迄今已赴近6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交流演出300余场,成为最受海外观众欢迎的中国外访演出团体之一。

 

改革出新

  

  “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进行剧目的改编和创新,希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正如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浙江婺剧团)党总支书记、院长王晓平所说,浙江婺剧团一直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推进自我革命,不断推陈出新。

  改革体制。早在1998年,浙江婺剧团开全省之先河,将“团长负责制”改为“总经理负责制”。被任命为总经理的王晓平以中小学校为切入点,创排课本剧,不到两个月,演出就高达70多场次。2011年12月,随着国有文艺院团新一轮体制改革启动,浙江婺剧团在地方党委、政府支持下,与原金华市婺剧团等4家单位整合划转为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浙江婺剧团),实行第二次改革。2019年以来,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浙江婺剧团)又迎来突破性改革,创新施行“一团一策”,从精品生产、人才培养、品牌打造和政策保障体系等入手,推动婺剧实现高质量发展。

  创新剧目。一场好的演出,离不开一部好的剧本。尽管婺剧经过几百年的传承,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但是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浙江婺剧团)仍然精益求精,在保留原汁原味的基础上,认真钻研,反复打磨,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背景的观众需要,针对性改编出展演版、城市版、农村版、青春版、海外版等不同婺剧版本。以“海外版”为例,不但会根据海外观众的欣赏习惯,创新节目内容和表演形式,还会精心展演各种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表演。同时,为了便于海外观众理解,还精心增加对婺剧字幕的处理环节,真正把用心落到细节处。

  “婺剧+旅游”“婺剧+文创”“婺剧+媒体”……被命名为“浙江省国际人文交流基地”的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浙江婺剧团),正持续开拓新模式、新业态、新经济,推动中国传统戏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传承发展

  

  2021年5月,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浙江婺剧团)“梅开五度”,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婺剧小生楼胜,一举夺得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梅花奖”。成功背后,不仅是楼胜精湛的演技和辛勤的付出,更是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浙江婺剧团)一直以来坚持的传承发展“硬招”:不以功名排座次,只看实力论短长。

  不拘一格,唯才是举。为了帮助青年演员快速成长,大胆选用优秀青年演员做主角、挑大梁,不但根据演员的个人特点量身定制剧本、设计唱腔和编排动作,还常常聘请名师来指导、创造各种外出培训机会,形成了“只要角色需要,一级二级演员都可以做配角”的氛围。

  让青年戏曲人才尽早“出彩”。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婺剧)代表性传承人、二度“梅花奖”获得者陈美兰为例,谁也没想到不到40岁的她就甘心当起了“幕后英雄”。在陈美兰看来,一个剧种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和努力。在陈美兰的传帮带下,她的学生杨霞云32岁时捧回了“梅花奖”。

  如今的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浙江婺剧团),既有以陈美兰为代表的“领头雁”,又有以杨霞云、楼胜、陈丽俐等为代表的优秀青年骨干,更涌现出不少冉冉升起的“90后”“00后”新星。

  大家拧成一股绳,创新打造了《宫锦袍》《梦断婺江》《信仰的味道》等20余部剧目,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立项7项,荣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文华优秀剧目奖、文旅部“百年百部”重点扶持作品等国家级奖项10余项。

  “浙东何止山川美,又有新声说婺州。”在一代又一代浙婺人的传承和努力下,浙江婺剧正不断走出浙江、走向世界。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