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经济建设
奋力书写自贸试验区提升发展的精彩答卷

2025-09-20 09:58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周向军

浙江省商务厅厅长、省自贸办主任  周向军


2020年8月,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关怀、亲自推动、亲自审定下,浙江自贸试验区实现扩区,在舟山片区基础上,新增宁波、杭州和金义片区。五年来,浙江自贸试验区实现从“块状扩容、一区四片”到“纵深发展、战略提升”的跨越,在大宗商品、数字贸易、国际航运等领域书写了精彩答卷,成为国家战略的“承载地”、改革试点的“先行地”、服务地方的“新高地”、营商环境的“示范地”。站在扩区五周年的新起点,浙江自贸试验区将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为服务国家战略、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注入澎湃动能。


五年蝶变:在国家战略引领下铸就开放新高度


扩区以来,浙江自贸试验区GDP、外贸、外资等核心指标增速显著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25年度特色目标总体达成率超90%,全面落实《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方案》78项改革任务,完成率超96%,各项改革试点系统性推进,构建了“贸易”“产业”“规则”一体开放生态。2024年,以不到全省1/400的面积贡献了全省约19.2%的外贸、17.6%的外资和8.9%的税收收入。

勇当国家战略 “试验田”,关键改革彰显担当。紧扣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动71项国家级改革试点落地,其中国务院重大改革试点6项。落地全国首个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成全国最大的能源保障基地。2024年炼油能力达7500万吨,是2020年的1.5倍;吸引托克、维多等国际油气巨头,油气贸易额达1.4万亿元。新一轮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深入推进,过去五年,义乌市场采购出口超1.7万亿元。政策体系持续完善,国家及省级层面分别出台23项和70项政策。离岸贸易印花税优惠政策落地,首单即为企业免税79.9万元,2025年1—7月,全省离岸转手收支157.7亿美元,同比增长21.4%。

打造制度创新“输出地”,“浙江经验”走向全国。坚持“首创性、集成式”探索,扩区以来截至2025年8月30日,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690项,其中全国首创193项,入选国家级复制推广名单16项、国务院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3项。舟山片区发挥深水锚地资源优势,突破全国首单港外锚地LNG试点加注。宁波、金义片区联动建设宁波舟山港“第六港区”,推动义甬舟大通道与中欧班列无缝衔接。杭州片区首创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双向跨关区退货模式,企业可灵活选择最优退货方案和口岸。金义片区深化外国人来华投资兴业集成改革,吸引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1万名外商。

树立特色发展“新标杆”,标志性成果领跑全国。各片区差异化突破,形成一批全国领先的标志性成果。舟山片区全面建设大宗商品储运基地,油品储备能力约占全国1/5,油气吞吐量、铁矿石吞吐量均居全国首位,建成全球第四大船加油港。宁波片区进一步增强宁波舟山港硬核力量,年货物吞吐量连续16年世界第一,全球国际航运中心城市排名升至第七。杭州片区连续举办三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累计投资签约额4300亿元,落地金砖国家特殊经济区中国合作中心。金义片区全面推动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中欧班列(义新欧)累计开行1.3万列,辐射欧亚50多个国家。重大项目支撑有力,引进雪佛龙二期、地中海航运、美国GE等世界500强项目,累计新增注册企业数超17万家。

构建协同开放“辐射源”,内外联动织密网络。推动联动创新区省内全覆盖,构建“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辐射带动区”联动格局,10个联动创新区扩区以来取得联动创新成果58项。深化跨区域协同,与沪苏皖共建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探索在数字经济、物流通关、大宗商品贸易交易等领域建立跨区域联动机制。与海南建立“飞地”合作模式,推动生物医药企业“赴琼扩产转化”。积极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与新加坡等在数字经济等领域联动,在第17次新加坡—浙江经济贸易理事会上签署合作备忘录,设立数字经济专题工作组。


未来展望:以高能级开放续写改革发展新篇


站在扩区五周年新起点,浙江自贸试验区将牢牢把握发展机遇,紧密围绕自贸试验区提升发展任务,持续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展现新担当。

锚定大宗商品战略支点,深化全链条改革突破。以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为抓手,深化“三基地两中心”建设,持续打通储运加工、贸易交易、海事服务等关键环节堵点。推动国储与商储联动机制落地,探索原油、金属等品类储备模式创新。强化舟山、宁波片区在仓单登记、混配业务等领域协同,积极争取新型船舶燃料混兑、加注试点。全力申建大宗特色型综保区,打造贸易集聚区,深化期现一体化市场建设,扩大“舟山价格指数”影响力。组建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全产业链联盟。

打造数字贸易规则高地,推动制度型开放走深。以数字经济先发优势破题,推进数字领域制度型开放。持续拓展数据跨境流动试点,扩大企业服务场景覆盖,构建安全高效的数据流通体系,加速跨境通道扩容增效。对接DEPA等规则,在数字身份互认、人工智能标准等领域探索,依托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等平台,推动数字文化、大模型等新业态出海,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生态。

提升国际贸易改革能级,畅通“买卖全球”通道。深化义乌新一轮国际贸易综合改革,加速破题“买全球”,迭代深化“卖全球”。推动进口消费品正面清单扩容,将化妆品、保健品等民生需求品纳入清单。迭代升级市场采购2.0版,完善商品溯源体系,优化组货人制度。迭代升级Chinagoods、Yiwu Pay等数字化贸易平台。

构建高效国际航运体系,跃升物流网络能级。建强海港、陆港、空港、信息港,着力强化辐射带动功能。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强港,加速推进港航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顺畅高效的港口集疏运体系。推进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争取国铁集团增加去程计划,拓展中亚、南美新线路。强化宁波舟山港“第六港区”功能。加密杭州萧山机场国际全货机航线,构建“海铁空”联动的全球物流网络。

加速培育先进制造集群,夯实开放产业根基。以重点项目和产业补链延链强链入手,加速实现先进制造“大突破”。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未来产业,建立重大项目跟踪机制,推动龙头企业与科研机构组建创新联合体。借鉴“和达模式”,在杭州、宁波片区布局未来产业先导区,推动数字安防、新材料等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跃升。

营造内外联动开放生态,放大协同发展效能。统筹区内外资源,助力关键领域突破。深化“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功能互补,支持有条件区域扩区。强化长三角自贸试验区协同,在数字贸易、生物医药等领域共享资源。对标国际一流,在知识产权、绿色贸易等领域持续突破,打造“服务最优、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营商环境。

立足新起点,展望新未来。浙江自贸试验区将以国家战略为指引,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推动“一区四片”迈向更高能级制度型开放,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贡献力量!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