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治
以司法温情守护万家灯火

2024-04-15 17:02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郑珊珊

郑珊珊

 

  “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

  自2014年成立全省首个专业化家事审判合议庭以来,余姚市人民法院不断深化家事审判制度改革,走出了一条“多元共治+文化浸润+温情司法”的家事解纷之路,有力守护万家灯火。该院立案庭先后获评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全国法院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据统计,20142023年,余姚市人民法院共审结家事纠纷8811件,调解撤诉5138件,调撤率58.31%,家事案件多元化解实效逐步显现。


  

余姚法院圆桌调解室


畅通“内”与“外”

 

  “谢谢法官,我现在已经解开心结了,以后的日子有了盼头。”在一次家事案件回访中,文某平静地提起了曾被自己视为“黑暗”的一段日子,而她脸上一直挂着的笑容也如雨后阳光,让法官倍感欣慰。

  文某与丈夫郑某相识于微时,二人在婚后生育了一双儿女。经过多年打拼,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两人的感情却越来越淡,加上文某因长期患病情绪暴躁,夫妻分居多年。其间,郑某多次提出离婚,但文某始终不同意。案件起诉到法院,法官在与文某交流后发现,双方的情感早已消散殆尽,而她之所以不愿意离婚,除了担心孩子和自己以后的生活外,更多的是心中对郑某有气。长此以往的“执念”,最终导致文某越来越偏激,孩子的性格也受到了一定影响。

  了解到这个家庭症结后,法官立即启动“心理帮扶”机制,邀请心理咨询师以及家事调解员一同参与案件处理。一方面,借助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化疏导,促使文某打开心结;另一边,法官和家事调解员从法律、人情的角度耐心地向郑某释法明理。最终在三方联动调解下,双方和平“分手”,并在财产分割时适度向女方倾斜。

  该案的圆满解决是余姚市人民法院整合多部门力量、多元化解婚姻家事纠纷的一个缩影。早在2014年初,余姚市人民法院便积极将家事纠纷化解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着力打造“一庭一站一室”的纠纷处理模式,联合多部门先后出台规范性文件21份,构建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多方联动的诉源治理新格局和坚实制度保障。

  同时,聘请全市22名妇联主席担任家事调查员、家事调解员,吸纳乡贤、“老娘舅”、“银辉”志愿者等组建家事调解队伍,发挥其熟悉乡俗民情、德高望重的优势,协助开展调查、送达,并通过“彰善”“纠过”等方法进行矛盾调和、裂缝弥合,促进息讼罢争。

  10年间,一个以法院为中心点,妇联、教育、公安等部门为横轴和纵轴,家事调解员、家事陪审员、家事调查员为圆边的“1+N”家事纠纷多元化解“同心圆”逐步形成。

  与此同时,余姚市人民法院不断建强专业化家事团队,在全院择优选任审判经验丰富、调解能力强的员额法官为“家事法官”,并成立以浙江省三八红旗手余国英为领头人的“帼英工作室”,充分发挥女法官耐心、细致、审慎的特点,努力推动家事审判专业化、人性化。

  

融合“情”与“理”

 

  “和传统庄严肃穆的法庭氛围不一样。”这是不少人走进余姚市人民法院家事审判区域的第一感觉。

  秉持着“以家为本”的家事审判理念,余姚市人民法院采用曲线构造、原木色彩布置圆桌调解室,通过营造温馨和谐的审判场所,进一步舒缓当事人情绪,促进双方感情的修复。

  不久前,余姚市人民法院受理了一起孩子母亲要求变更抚养权的纠纷。父母双方的住房条件、经济收入、文化程度差异不大,孩子父亲作为原抚养人也算尽责,孩子究竟跟谁更利于她的成长?承办法官决定和孩子聊一聊。

  在家事疏导室,原本拘谨的小琳在承办法官耐心开导下逐步打开“话匣子”。交流过程中,承办法官敏锐地察觉到,小琳在述说与父亲的相处时身体处于紧绷状态,两只手不停地揉搓裤腿,而在谈到母亲时,身体明显放松,语气也轻快许多。经过长时间的沟通,小琳终于鼓起勇气表露了想要跟随母亲共同生活的意愿。

  随后,承办法官又走访了社区、学校等地,在综合孩子意愿、心理测评以及走访调查的情况下,法院判决抚养权变更,孩子由母亲抚养,孩子的父亲对判决结果也表示了理解。

  “虽然你们离婚了,但希望你们还要多沟通,让孩子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结案后,承办法官又苦口婆心地劝导小琳的父母。

  审判之外,在面对隐蔽性较高的家暴、涉案当事人及未成年子女心理问题等痛点、难点时,余姚市人民法院创新探索了准单亲家庭未成年人无痕关爱机制、社会观护团、离婚证明书等一系列兼具司法理性和人文情怀的特色司法服务,打造了“家庭法治教育基地”、一站式人身安全保护令申请平台等弱势群体司法保护网络,以温情司法解万家纷、化万家愁,为他们撑起法治的蓝天。

  除此之外,对家事纠纷中存在经济困难、无固定收入、患病、致残等问题,或者性侵刑事案件中受到侵害、身体或心理受到伤害的妇女儿童提供经济帮助,在厘清纠纷之外彰显司法温暖。

  

贯通“古”与“今”

 

  “余姚二山下,东南最名邑。”在历史长河中,余姚诞生了以王阳明、黄宗羲等“四圣贤”为代表的姚江文化,思想智慧闪耀古今。近年来,余姚市人民法院深入挖掘先贤文化的现代价值,探索将余姚本土优秀先贤文化及家风家训运用于家事纠纷化解。

  在一起兄弟俩为一个手机号码引发的纠纷中,余国英法官首度在判决书中引用王阳明《示宪儿》中“以仁礼存心,以孝悌为本”的名句,告诫兄弟俩时刻牢记仁礼,把兄友弟恭作为做人的根本,莫为争一时的胜负而忽视了血肉之情,最终促成兄弟二人重归于好。

  类似场景频频出现在余姚市人民法院文化展示、法庭教育以及裁判文书中。“明心”驿站内,抬眼随处可见以王阳明“无讼”“和”为主题的心学理论;家事调解区里,以家风、家训为内容布置家事文化墙;设计婚姻、赡养、继承三系列家事宣传漫画,突出“和、善、孝”主题;“致家事纠纷案件当事人的一封信”、和合家事小册子被放在大厅醒目位置……一项项带着司法温暖和文化底蕴的举措,为家事审判注入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的传统文化内核。

  结合王阳明“知行合一”“政在亲民”理念,余姚市人民法院还创造性提出“听”“情”“细”“借”“和”五字工作法,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以文化人,以情感人”的作用,从“心”出发,柔性调处,让当事人在文化的浸润和感染下解开心结、重拾幸福。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